對於嚴重偏科的高二理科生來說,高考語文怎樣才能考到90分以上?

-心暖如夏181782424


對於有些高中理科生來講,語文真是個令人頭痛的學科,一來沒什麼興趣學,二來天天被數理化佔掉了大部分時間。但是,如果語文經常考90分以下,那在高考中肯定會嚴重拖後腿,特別是對理科尖子生來講,語文90分以下,要想上一個985大學幾乎不可能。那麼,對於嚴重偏科的高二理科生來說,高考語文怎樣才能考到90分以上?

1. 心態上要擺正。首先,語文成績差不能把責任全推到老師那裡去,要知道,內因才是根本。其次,語文成績不能一下子提高很多,所以學語文不能急功近利。再次,語文基礎不能老是指望靠初中的基礎來維持,高中如果不紮實學語文那高考很難考到90分以上。

2. 跟上老師的教學步伐,精讀教材上的每一篇課文。

切記,一定要向課堂要效率。老師上的每一堂課都要認真聽,教材上的每一篇課文都要精讀,特別是古代文言文和古詩歌。精讀課文也是一個重要的積累過程,只有把課內的知識掌握好,才能把課內知識遷移到課外,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高考的考場,終究是考學生答題的熟練程度。

3.重視每一次的小考、大考,特別是每次大考之後的試卷講評和總結反思。

每次考完講評試卷,老師不是光講答案,更會講答題的技巧和方法。其實,每次考完重要的不是卷面分數,而是考完之後的總結、反思過程,比如出題人的意圖是什麼、為什麼這裡會丟分、有沒有做個類似的題型、下次考會不會再錯、答題有沒有合乎規範、知識的漏洞從哪個地方去補等等。

需要總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如果一個學生少了這一過程,那麼他下次考試依然會憑著感覺去答題,依然會犯同樣的錯誤,成績也很難會有新的突破。

4.做好作文素材的積累。

“得作文者得天下”,作文佔了語文的半壁江山,一個學生如果作文不會寫,那要想語文成績得高分幾乎是不可能的。作文素材來自於閱讀,而理科生閱讀時間和閱讀興趣都有限,那怎麼在有限的時間積累好作文的素材呢?首先是教材上現成的素材,精讀教材,把教材上的文章按話題來分類。其次,利用零散的時間閱讀一些時政文,養成閱讀時政文的習慣。再次,研讀近三年的高考優秀作文集,最好能背誦其中的某篇。最後,每兩個星期好好寫一篇隨筆或讀書筆記,注意,是有感而寫的,不是為了應付老師佈置的作業。

總之,做到以上幾點,相信你的語文成績不會每次都徘徊在90分以下,考個110分以上是沒問題的!

請關注師範生活,一起交流學習方法與教育相關話題!


師範生活


我是一名清華在讀博士,我來說回答下這個問題!怎麼學習語文,我來說說我的方法

1.基礎選擇題部分

大概分為語音題,病句改錯,成語題,排序題(大概是這些,每個省不太一樣)

①語音題,多積累,多做題;準備一個錯題本,把那些容易讀錯的字詞給記下來,早讀的時候、或者吃飯排隊時候,用這些零散時間看。比如癖好的癖(最後考完把錯題本上按自己的習慣狠狠讀了一遍。)

在對學生輔導的學生的過程中,對於高中學習方法技巧方面,頗有心得,我寫了一本《高分其實很簡單》書中詳細的介紹了高中不同階段的學生,不同科目的學習方法策略,例如語文、英語的作文、閱讀、完型、古詩詞鑑賞等等。這些題型始終拿不到高分的學生,一定好好借鑑,這無疑是最簡單、最省力的提分方法,尤其是對6月份即將參加高考的學弟學妹幫助更大,私信:“領書”我免費分享給你!

②病句題,還是多做題,總結規律。例如,「這本書對我很感興趣」→「AA對我BB」類型;還有「讓;使」類型;「用詞中已經包含一部分邏輯意思(例如:津津有味系列題)」的類型做多了到後面很容易就能看出語病。不要試著用英語的語法去套用,很容易搞混。

③成語題,多做題,多積累用法與使用環境。這個真的沒辦法,高考就隨緣吧……

④排序題,月考的難度感覺比高考難……反正我這種思維散漫的很容易做錯,覺得怎麼排都可以……這個,訓練語感吧……

2.閱讀/填寫部分

①古文閱讀

通常填空題和主觀題會混合在一起;語感比較重要,每天/周的訓練是要保證的;印象中,高考的文體大多是從傳記裡面出(因省而異),那麼就針對這些文章,訓練用詞和行文風格。宋元明的古文是讀得最舒服的,和現代語法差異不算特別大,又特別有韻味,可以試著學一下他們的行文風格並應用於自己的作文,會有一定裨益。(先秦文就比較難過了……)

②古詩詞賞析

這一點我確實不知道……這一部分我分數也不高,一般就是7,8分,達不到9,10分……基本上把老師說的那些知識點寫了就有7分左右吧……

把課本上的要求文章給背了,尤其是那些經典部分。課外部分隨緣吧,反正考試不會超出太多,最多一兩分,不要也無妨,浪費時間。(當時我好像考的是千里之堤,________。這種難度的題目。送分)

④現代文閱讀

分填空題和主觀題兩部分;填空題,就仔細閱讀,用排除法,找潛在錯誤選項的邏輯錯誤。推斷不要太跳躍性。我比較喜歡做這種說明文/比較正式的論文/書的截取部分,用詞比較嚴謹,說什麼就是什麼,不需要過度推測。

主觀題,基本上,你先推測一下出題老師想讓你回答什麼(政治正確的大眾接受的非奇葩答案),先寫理論,結合文章內容證明你的理論,總結,差不多了。基本上能拿到70%-80%的分數。

⑤最後那種語言應用類題目(縮寫句子主幹那種)

這個……不知道該怎麼說,我感覺沒什麼難度……看看其他答案能不能幫你。

3. 作文部分

你先感受一段話的兩種寫法。

a. 小明肚子很餓,於是他就去商店買了一個麵包,來填飽肚子。

b. 小明甚是飢餓,遂前往商店購買一個麵包,用以飽腹。

如果你是閱卷老師,這兩個句子哪一個看起來更有文采?注意一下,文采不僅僅只是《洛神賦》那種華麗的辭藻,更是體現在你寫作文的用詞,連接詞等方面。精準的用詞,簡練的語言,是構成一篇高分作文不可缺少的基礎。而且b句子並不是文言文,還是白話文。建議可以試著去讀一下清末民初的作家寫的散文,感受一下他們的行文風格與用詞手段,能夠準確地運用成語或其他虛詞,是你語文綜合能力強的體現。

除此之外,可以試著把文字變得具有煽動性,這是在最短時間內吸引老師注意力,引起其共鳴的最佳方式之一(最適宜應用於愛國、正能量等相關主題的作文中);網絡作家周小平的文章內容雖然有很多爭議之處,但是不可否認之處是,他的文章確實有煽動性(非貶義),對於閱卷老師來說,可能只有30-60s的時間來讀你的文章,能夠用煽動性帶動起他們心中的一些東西,引起他們的共鳴,分數一般不會低的。這就需要修辭手段了,一般來說,排比就很不錯。我個人就是喜歡開頭三板斧,段首直接三個排比句,層層遞進,直衝主旨。(至少我們的)老師好像挺喜歡這種……因為我也確實不知道我高考作文多少分……後面要保證邏輯清晰,每一段起什麼作用還是要比較明顯的(如果不是故意安排的話),整個文章段落的邏輯鏈要能夠串聯起來,達到論證的效果(通常是議論文嘛)。說實話,好多人都在批評高考作文格式死板,是八股文;然而就大部分學生的寫作水平,還說自己和散文大家一樣能夠做到神散而行不散,真的不是來搞笑的嗎……(當然語文水平達到那個水平的大佬就沒必要看我的回答了)還是穩一點比較好。真的。

名人名言的話……如果不是沒字數,不建議一開始就在開頭說:“著名哲學家勞資·茲基朔得曾經說過……”;可以在論證部分中稍微引用一下提及一下。因為老師也知道你是瞎編的……

手打了不少,希望能夠幫助到你,雖然很多東西確實只能心領神會而不是靠文字說出來


清華博士的學習技巧


我是某重點中學的一名高中語文教師。這個問題很有代表性,因為理科學生普遍不重視語文,語文課上常有學生在刷物理、化學試題。面對高考的壓力,不少學生也在反思,如何提高語文成績,至少能在高考中獲得90分以上。下面我來談談我的想法:


請關注我,讓我們一起精心備考,直面高考,祝諸位金榜題名!

  • 瞭解在最短時間內,哪些題目有提分的可能

語文試卷主要分為閱讀和寫作兩塊。閱讀分為論述類文本、實用類文本、文學類文本、文言文、詩歌鑑賞。這些閱讀題包括10道選擇題,5道主觀題。選擇題是大有可為的,只要平時能在閱讀中把握關鍵詞、關鍵句。特別是論述類文本,3道選擇題與把握文章脈絡、論證思路有莫大的關係。因此,嚴重偏科的理科生要在短時間內訓練把握關鍵詞句的能力。再通俗一點,要注意段首段尾句,注意銜接詞、過渡句。

  • 語言文字運用需要長期的積累,要懂得把任務分解到每天的日常學習中去

語言文字運用5道題,共20分。成語、病句、銜接及日常的應用文寫作。這些知識點非一日能完成。高二學子要有計劃有步驟把知識點分解,利用早讀、晚讀、晚自習,每天積累一點,那麼在不長的時間內,17、18、19題將會有大的進步。當然,依靠《語文基礎知識手冊》也是一個很好的主意。應用文寫作是有套路的,把握住套路。一般難度不大。

  • 作文不容易提高,但要保證40分上下

作文是個老大難的問題,提高實屬不易。但對嚴重偏科的高二學生來說,保證40分應該是可以做到的。我的建議是:把議論文寫規範。一個星期搞定審題,多讀一些作文題,自己寫出中心論點,並與答案對照,看看存在什麼問題。第二步,從感動中國、文學、體育、政治等各方面各積累10個經典素材,以備不時之需。第三步,設計思維導圖,學會就著中心論點或分論點來敘述事例,避免以敘代議。

語文不容易學好,但考到90分也不是難事。“高考第一門,成功靠語文;高考要上線,語文是關鍵”,加油,祝你成功。

請關注我、私信我,可以就一些具體問題探討,或許能給到你些許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