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喜歡什麼樣的中國水墨畫?

手機用戶5212


這關於外國人喜歡什麼樣的中國水墨畫?首先咱們需要了解下什麼是中國的水墨畫,水墨畫就是指由水和墨經過一定比例的調製而成,用這個所調製好的墨水所作的畫稱之為水墨畫,它是一種繪畫的表現形式,是我國的一種傳統繪畫技藝也被稱之為中國畫,在基礎水墨畫中畫面的表現形式是僅有水與墨、黑與白所構成,這也是最受人們所喜愛的一種表現形式。

圖1:崔如琢2011年作 墨香來·水墨荷花 鏡框 設色紙本;成交價:RMB  16,332,300;尺寸:143×9200px;成交時間:2013-10-05;拍賣公司:保利香港拍賣有限公司。

水墨畫為什麼那麼深受人們的喜愛呢?尤其是受西方人的喜愛呢?這原因之一就是在繪畫的表現形式的不同,我國的水墨畫並不重視所謂的像不像而是更加重視其神韻的表現,重視其意境美,這與西方繪畫的表現形式上有著很大的差異,西方的畫大都是追求真實,所畫之物必須要像實物一樣真實,然而我國的中國畫更加是追求的一種神韻,是一種可以讓人回味無窮的神韻。這是用寥寥幾筆來表現人物的這種繪畫表現形式是西方人所喜愛的,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西方人所喜愛的水墨畫偏向於其意境美,神韻十足的水墨畫。

圖2:劉人島2013年作 水墨放浪由秋韻 鏡心 設色紙本;成交價:RMB  3,564,072;尺寸:94.5×5900px;成交時間:2016-04-04;拍賣公司:保利香港拍賣有限公司。

其次的一個原因就是水墨畫對用色上天來之筆深受西方人的喜愛,我國的水墨畫看似是隻用的一種顏色,其實是包羅了這個世界上的所有顏色,總所周知的是繪畫顏色的三原色是由紅黃藍所構成,其實在水墨畫中墨也是根據這三原色的一定的比例所調製而成。水墨畫用一種顏色來表達世間萬物的之色,用神來表現其形,這是西方畫法中所沒有的,也是他們所追求的一種繪畫技巧,這更是我國所特有的一種繪畫風格,這總體來說也還是我國說水墨畫神韻的表現深受西方人的喜愛。

圖3:潘天壽1963年作 水墨雙禽 鏡片 設色紙本;成交價:RMB  4,025,000;尺寸:89.5×950px;成交時間:2016-06-12;拍賣公司:廣東崇正拍賣有限公司。

在我國整個水墨畫的發展史來看以及西方人的所喜愛程度來看,西方人最喜歡的是我國水墨畫中的山水畫,尤其是那些用寥寥數筆來表現出大疆遼闊,用景物來表現其作者博大的胸襟,借畫明志,西方人們想要在這些水墨畫中來了解東方文化,來了解東方的時代背景,來了解我國的人文情懷。

圖4:張大千水墨芙蓉 立軸 紙本;成交價:RMB  3,920,000;尺寸:132×1700px;成交時間:2012-06-17;拍賣公司: 北京萬隆拍賣有限公司。

西方人喜歡我國水墨畫中所傳遞出的那種悠然自得的心境,喜歡寥寥數筆中所表達出的神氣,喜歡我國水墨畫中用一色來表現萬色的繪畫形式。

圖5:蔡茂友水墨荷花;成交價:RMB  3,450,000;尺寸:230×2750px;成交時間:2016-12-09;拍賣公司:遼寧華安拍賣有限公司。

圖6:孫成章2016年作 古剎千古 鏡片 設色紙本;成交價:RMB  1,920,000;尺寸:136×1700px;成交時間:2016-06-19;拍賣公司:北京水墨丹青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圖7:董壽平1982年作 水墨山水 立軸 水墨紙本;成交價:RMB  1,054,389;尺寸:直徑2325px;成交時間:2017-11-25;拍賣公司:中金國際(香港)拍賣有限公司。

圖8:齊白石水墨山水 立軸 水墨紙本;成交價:RMB  1,150,000;尺寸:88.9×1190px;成交時間:2017-12-18;拍賣公司: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芝麻開門收藏網”專注古玩收藏鑑定估價,歡迎在評論中發表不同意見!


芝麻開門收藏


大部分老外對於中國水墨畫,

還是接受無能的。

畢竟他們的審美偏好還是在西方油畫體系之上的。

不過,

依然有他們喜歡的中國水墨畫,

這些通常是人物畫(因為這和西方肖像畫有類似之處),

而且通常不會有太多中國傳統文化背景(現代題材接受起來簡單)。

總之他們喜愛的水墨畫,

一定會是和自己熟悉的西方繪畫有相似之處的。

所以,

小玉推薦一箇中國年輕畫家嶽小飛,

她的水墨人物畫在美國辦過個展,

而且絕對讓你印象深刻。

(嶽小飛的人物國畫以及畫家本人照片)

按照畫家自己的描述,

她的工作是用水墨去捕捉人與人相遇一瞬間的化學反應。

而畫家就把女性之間接觸的瞬間,

不刻意、不設限制的表現了出來。

英國詩人D.H. Lawrence在他的詩《第三種物質》中隱喻,

人與人相遇、生髮、產生關係是緣於存在一種不可名狀的"第三種物質"。

而小飛表現的,

正是如水般的、一瞬間的美好。

小飛的人物國畫把女性各種瞬間如實記錄,

比如無聊、比如惶恐、比如私生活的隨意、比如被叫到名字扭過頭的一瞬間……

那都是最最真實而迷人的一面,

這些是青春期女孩的小秘密。

小飛國畫更有特點的地方在於,

她可能是所有國畫中使用顏色最清淡、暈染效果最漂亮的。

這種水墨暈染正像畫家一貫追求的流動性一樣,

沒有太多顏色對情緒的暗示,

完全就是青春的、純粹的女孩樣子展現。

(美國芝加哥Waterton畫廊,2018年9月7日至10月27日舉辦的展覽《嶽小飛:危險遊戲》現場。)

你喜歡這樣的作品嗎?


感謝你的閱讀,喜歡請盡情點贊評論吧!


art張小玉


現在的中國水墨畫,連中國人自己都很難看懂,更何況是一個外國人,有幾個外國人可以看懂中國畫的呢?沒有幾個吧,看不懂的話,又談何喜歡中國畫呢?中國畫文化底蘊濃厚,中西方文化差異,西方人根本就不會喜歡中國畫,他們已經習慣了“寫實”的西方油畫,


之所以西方人不會喜歡注重“寫意”的中國畫,那是因為歐洲文藝復興之後,西方人的“人文主義思想”變的濃重,他們認為一幅畫作必須要有很強烈的“現實主義”,西方人的審美是大膽、直接的,畫作要有生動的內容故事、起伏的情緒,鮮豔的色彩容易產生強烈的視覺效果,這些特徵都是西方油畫裡才有的,

也只有一些東方人才會把西方油畫當作“神”來膜拜,這可以說是“崇洋媚外”吧,西方藝術大師畢加索曾這樣說“為什麼你們東方人要跑到巴黎來學習藝術呢?真正的藝術在東方、在中國”,這言外之意是“東方人還不瞭解自己的藝術”,藝術雖然無國界,如果連自己都不愛自己的藝術,又怎能要求別人喜歡自己的藝術呢?



當然了,真正喜歡中國畫的人也有,只是少之又少,只有個別的西方藝術家才會真誠的喜歡中國畫,比如,畢加索唯獨鍾意的是藝術大師齊白石的《蝦》和一些山水畫,還有就是張大千的畫,至於畢加索為什麼喜歡齊白石和張大千的畫,只能說是“藝術共鳴”,


在大多數西方人眼裡,藝術家就好像是火星上掉下來的“怪物”,藝術風格總是會顛覆人們的眼界,讓人短時間內難以適從,西方人連自己本土的藝術家的作品都還沒搞清楚是怎麼一回事,又怎會去喜歡完全不瞭解的中國畫呢?就好比,黃種人總是覺得別的膚色的人樣子很“怪”,


詩夜城主


外國的繪畫體系建立在油畫的基礎之上,已經習慣色彩、光影、透視之類的表現手法,對於中國畫是非常陌生且感興趣的,所以中國畫的分類對於他們來說更是無從談起。

就好比我們看外國人的長相,總覺得都差不多,完全分辯不出他們是哪國人!

人對於陌生的繪畫形式和風格總會感興趣的

外國朋友也不例外,對於畫面的表現內容他們既沒有相關生活,也沒有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依託。所以不太能真正讀懂畫面的主訴!

喜歡什麼樣的國畫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審美情趣、喜好和相關生活經驗。具有偶然性和隨意性(用於收藏的排除在外)。





觀念納入形象


他們喜歡具有中國特色的畫作。

風格比如像齊白石畫的花鳥與草蟲,中國古代一些國畫作品。

近代畫家作品中的很多畫作中吸取了西方國家的光影素描關係。在外國人眼中,他們崇拜的是他們無法達到的中國畫的筆墨。中國畫已經走向全世界,具有中國特色的畫作深受國外友人喜愛。




墨色青衫


外國人喜歡抽象藝術,比如這類:







茶之約定


我覺得老外喜歡中國的花鳥,像中國的實力派畫家桑濤的牡丹、葡萄🍇尤其是墨牡丹已達爐火純青的境界,並得到中央美院老師及國內鑑賞大師的肯定,有沒有真正的實力請讓作品說話。








創意超人大林


中國水墨畫到底模糊了多少視線:

中國人,

美國人,

歐洲人,

非洲人,

瑪雅人,

猶太人,

時間那麼長,

空間那麼大,

一大片神經元市場,類似賽格電子市場…

呵呵,

播撒,

播撒…

伊甸園詩《神經元市場》





whoareI


西方人喜歡什麼樣的中國畫?中國前駐法大使吳建民先生可能體會比較深。有一年他帶了幾個中國畫家到法國搞文化交流。法國方面也有一些文化官員出席這個活動。在交流活動現場上。中國畫家很賣力的潑墨揮毫。可是交流活動不到五分鐘以後,法國方面的人員陸陸續續都離開了。吳建民先生還以為他們是去上廁所了結果到活動結束都沒有回來。事後他打聽到原來是法國人對中國繪畫不懂。黑乎乎的,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他們奇怪樹為什麼要畫成黑色的?

中西方文化底蘊不同,所以對藝術欣賞的角度也就不一樣。西方人喜歡直接了當,中國人喜歡含蓄。所以中國的水墨畫在西方是沒有市場的。

中國畫要發展,要走出國門。首先要了解西方人的審美觀。結合中國畫的傳統,創作出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新國畫。

這是我原創彩墨山水作品2014年12月3日作為國禮贈送訪華的南非總統祖瑪先生。





趙寒翔


除了中國周邊國家,其他外國人壓根就不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