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同堂異室到十一廟淺說東漢廟制,光武帝劉秀:我的委屈有誰知?

西漢的帝王宗廟制度經過多重動態演變,在清儒眼中自然是不合禮制的,到了東漢,又形成新的同堂異室制的宗廟制度,更是被宋儒指斥為瀆亂不經。當然,也有儒士認為光武帝劉秀開創同堂異室制度是從天下初定、財富匱乏、節約儉省處出發,他的子孫不能有違孝道,只能被動的繼續執行下去。

從同堂異室到十一廟淺說東漢廟制,光武帝劉秀:我的委屈有誰知?

東漢的廟制到底經過怎樣的演變呢?漢末的初平改制又是怎麼回事呢?本文簡單的講述一下東漢時代宗廟制度的演變,會涉及到東漢與西漢君統銜接的前因後果、劉秀開創同堂異室廟制的深層次原因、以及初平改制的背景和經過。

1,兩漢君統的銜接和建武十九年除四親廟之議

之前的一篇文章《漢宣帝劉詢的廟號是王莽追尊劉秀重新認證,淺談西漢的一祖六宗》涉及到劉秀被迫認西漢君統為大宗,不得尊崇私親的問題。就有讀者朋友為劉秀抱不平,覺得文叔是自己辛苦打的天下,又不是繼承西漢的家業,怎麼就不能尊崇親爹親爺呢?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只能說劉秀借用了別人家的東西,不得不做出一點付出。話說新朝末年,由於王莽侵犯到豪族們的經濟利益,再加上天災頻頻,終於引發天下大亂,烽煙四起,亂世中的老百姓自然會想念前漢的平靜生活。

王莽篡漢是通過“和平”的禪讓方式,沒有引起大流血事件,對普通老百姓沒有造成重大損失。如今面對天災人禍,亂世流離,不免會思念以前的生活,你說元成哀都不是好皇帝,但他們在位時,整個社會相對平穩啊!有了鮮明的對比,這就形成了民間“人心思漢”的懷舊思潮。

從同堂異室到十一廟淺說東漢廟制,光武帝劉秀:我的委屈有誰知?

那些起兵的集團們看到這種傾向,紛紛打出劉氏招牌,以博取老百姓在感情上的共鳴和支持,一時之間,真的劉氏宗室、冒牌的劉氏宗親都冒出來了,以西漢皇室代言人、繼承人自居,想佔據天命、正統的輿論支持,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劉秀自然也不例外,人家好歹是正經劉氏宗親呢!因此在建武元年(25)六月稱帝后,在八月份,就祭祀西漢的太祖、太宗、世宗三位先帝,以西漢的法統繼承人自居。

建武元年八月壬子,祭社稷。癸丑,祠高祖、太宗、世宗於懷宮。(《後漢書》·光武紀上)
從同堂異室到十一廟淺說東漢廟制,光武帝劉秀:我的委屈有誰知?

割據勢力隗囂比劉秀還先祭祀西漢的一祖二宗,他採納方望的建議通過為西漢的一祖二宗立廟的方式來迎合民眾。

 “遂立廟邑東,祀高祖、太宗、世宗。·······事畢移檄告郡國:······遵高祖之舊制,修孝文之遺德。有不從命,武軍平之······及更始敗,三輔耆老士大夫皆奔歸囂。”(《後漢書》·隗囂傳)

隗囂的年號也是明晃晃的“復漢”,向老百姓表示他要帶領大家恢復漢朝的幸福生活。外姓人都如此,何況劉秀這個宗親?當然得打起“興復漢室”的旗號,我是正統,你個冒牌貨死開。

定都洛陽後,在建武二年(26)正月,劉秀就在洛陽立高廟,據《漢舊儀》的記載說洛陽新立的這個高廟,其實是西漢宣帝時為武帝設於此地的郡國廟,也就是說,這個高廟的前身其實就是孝武廟。國家草創時期嘛!沒錢,自然一切從簡,也是權宜之計咯!

從同堂異室到十一廟淺說東漢廟制,光武帝劉秀:我的委屈有誰知?

就在當年攻下長安後,又把長安的西漢十一帝神主都請到洛陽,安置到高廟去,一個廟裡合祭西漢太祖以下諸帝,這就是東漢“同堂異室”宗廟制度的雛形。

建武三年(27)正月,劉秀又在洛陽立四親廟,祭祀親高祖父舂陵節侯劉買、親曾祖父鬱林太守劉外、親祖父鉅鹿都尉劉回、親父南頓令劉欽四世祖先。

建武三年正月辛巳,立皇考南頓君已上四廟。(《後漢書》·光武紀上)

既然為四親立廟,就是把親高祖父以下四代都列到皇帝宗廟系統中,已經遠遠突破永光改制後的七廟制,也隱隱有用四親取代西漢大宗四廟的意思。

劉秀這個舉動自然違背宗法原則,按照宗法制度,帝系大宗不可絕,如果大宗中斷,就得選擇同宗中的支子去承嗣大宗,承嗣者就必須削減對私親的禮制,你劉秀自詡為西漢的正統繼承人,自然就要屏棄私親,不能過河拆橋吧?

從同堂異室到十一廟淺說東漢廟制,光武帝劉秀:我的委屈有誰知?

因此,天下平定禮法恢復後,儒學士大夫們就不能坐視皇帝帶頭踐踏禮法,才有建武十九年(43)正月,張純、朱浮上書請除四親廟的奏議。要求劉秀陛下依據宗法制度的“為人後者為人子”原則,撤消親生高祖父以下的四親廟,以西漢皇帝大宗替代。

秀哥是要臉面的人吶!只能捏著鼻子認了,撤消設立於洛陽的四親廟,改在章陵立廟,降低私親祖先的奉祀規格,由所在郡縣奉祀;

同時,以元帝為父,宣帝為祖父,和太祖、太宗、世宗三位神主一起供奉在洛陽高廟;又把平輩的成帝和晚輩的哀帝、平帝三位神主供奉在長安高廟,由臣下奉祀;總算解決掉劉秀和西漢諸帝的世系銜接問題。

也就是說,在劉秀建武十九年時,大漢的宗廟裡除了太祖、太宗、世宗、中宗四帝萬世不遷,還有元、成、哀、平四親,怎麼數都是八個啊?這怎麼算?沒法算就不算,迷糊著過唄!

2,東漢初期奉行同堂異室廟制的深層次原因

中元二年(57)二月,六十二歲的劉秀駕崩,留下“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務從約省”的遺詔。

按照宗法禮制,做為入繼大宗的劉秀陛下駕崩後,他的神主就該像西漢諸帝一樣安置在高廟中,序昭穆、享受祭祀,這才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他的兒子明帝劉莊以老爹撥亂反正、中興大漢為由,另外起廟,尊為世祖廟。

從同堂異室到十一廟淺說東漢廟制,光武帝劉秀:我的委屈有誰知?

這樣,洛陽帝京就有兩所宗廟,一個是祭祀著西漢太祖、太宗、世宗、中宗、元帝五帝的高廟;一個是祭祀著世祖光武帝的世祖廟,讓人不禁猜度,這是恢復多廟制的節奏麼?

永平十八年(75)八月,四十八歲的劉莊駕崩,“遺詔無起寢廟,藏主於光烈皇后更衣別室。”(《後漢書》顯宗紀) 

就是讓嗣皇帝把他的神主安置到世祖廟中、他母親光烈皇后陰麗華的更衣別室之內,並沒有為自己立廟。劉莊的這個舉動既向天下人表明了他對母親的孝意,也通過貶低自己來抬高老爹光武帝劉秀,進一步突出劉秀再造大漢帝國的光輝形象。為了避免儒士們嗶嗶,劉莊還特意留下遺詔:“敢有所興作者,以擅議宗廟法從事。”

劉莊為啥留下這樣的詔令,不就是因為他自己都覺得自己的行為已經違背宗法禮制,只能用皇帝的權威震懾儒士閉嘴。

從同堂異室到十一廟淺說東漢廟制,光武帝劉秀:我的委屈有誰知?

章帝劉炟繼位後,有司上奏說,“孝明皇帝聖德淳茂,劬勞日昊······省送終之禮,遂藏主於光烈皇后更衣別室。天下聞之,莫不悽愴。陛下至孝烝烝,奉順聖德。臣愚以為更衣在中門之外,處所殊別,宜尊廟曰顯宗,其四時禘祫,於光武之堂,閒祀悉還更衣,共進《武德》之舞,如孝文皇帝祫祭高廟故事。”(《後漢書》肅宗紀)

通過這個奏議可以看出,陰麗華的更衣室在中門之外,和奉祀劉秀的正殿是分開的,能夠專門為明帝進行單獨的祭祀,劉莊能夠享受單間待遇,就是說世祖廟中還有他的顯宗廟,廟中之廟,這個時候,東漢皇帝宗廟的“同堂異室”制度就已經形成了,併為之後諸帝沿用。

章和二年(88)二月,三十三歲的章帝劉炟駕崩,也留下遺詔“無起寢廟,一如先帝法制。”他兒子和帝劉肇繼位,上廟號肅宗,奉神主於世祖廟,從此,同堂異室在東漢徹底形成慣例。

後來和帝劉肇駕崩,上廟號穆宗;安帝劉祜崩,上廟號恭宗;順帝劉保崩,上廟號敬宗;桓帝劉志崩,上廟號威宗,“皆藏主於世祖廟。”

至於襁褓小兒殤帝劉隆,鄧太后以他還是嬰兒,不用列廟,只是在陵寢接受祭祀就行;衝帝劉昞、質帝劉纘都以殤帝故事,就陵寢祭。

從同堂異室到十一廟淺說東漢廟制,光武帝劉秀:我的委屈有誰知?

就這樣,東漢諸帝神主都立於世祖廟,與西漢帝系的高廟五主並行,儼然兩個系統,好像是對世人昭示他們和西漢諸帝截然有別的蘊意,因此,被宋人徐天麟譏諷“不知禮義之正”。 

是呀!你們既然表示上承西漢帝系,又為何另起世祖廟,你們東漢的張純、朱浮、曹褒、鄭玄都號稱明習典禮,為何讓東漢的廟制不列昭穆、沒有遷毀、不復古人七廟之制呢?

東漢人蔡邕是第一個為同堂異室解釋的人,“孝明立世祖廟,以明再受命祖有功之義,後嗣遵儉,不復改立,皆藏主其中。聖明所制,一王之法也。自執事之吏,下至學士,莫能知其所以兩廟之意,誠宜具錄本事。”(《後漢書》·祭祀下)

把東漢實行同堂異室制度的原因歸納到劉秀節儉上,蔡邕的言論頗受人推崇,南朝沈約、劉宏、隋朝許善心都沿用蔡邕的解釋,認為光武帝中興崇儉,才同堂異室的。

從同堂異室到十一廟淺說東漢廟制,光武帝劉秀:我的委屈有誰知?

但是,細細思量,如果說東漢初建之時,因為戰事頻頻,財力的確匱乏,不得不事事從簡;那麼經過劉秀、劉莊父子兩代近五十年的休養生息,國家元氣已經恢復,經濟狀況遠不是國初可比,依照古禮更改廟制並不是多困難的事。

所以,同堂異室並不是遵儉的問題,只能是東漢諸帝的私心作祟,不能尊崇本生四親已經覺得很委屈壓抑,如果再讓劉秀屈尊在西漢諸帝之下,實在難以接受,因此才特別褒崇劉秀,才開創同堂異室的廟制。

3,初平改製為帝國續命

因為東漢諸帝都上廟號,也不遷毀,到了靈帝劉宏在位時,除了殤、衝、質三帝不列廟外,世祖廟就有世、顯、肅、穆、恭、敬、威一祖六宗七位皇帝,以至於“積多無別,是後顯宗但為陵寢之號。”

這時候連明帝劉莊都沒有單間享受了,同堂異室的弊端逐漸展現出來,改革廟制也勢在必行了。

再加上東漢中後期外戚、宦官、士大夫大混戰,禮法敗壞,各種矛盾日趨激化,終於導致黃巾大起義,使整個帝國處於分崩離析風雨飄搖之中,

那些儒學士大夫們就把希望寄託到古禮上,企圖通過變革修正宗廟制度、重新構建被嚴重踐踏破壞的禮制秩序,為大漢帝國續命。

從同堂異室到十一廟淺說東漢廟制,光武帝劉秀:我的委屈有誰知?

獻帝初平元年(190),蔡邕提出“宗廟迭毀議”:以西漢沒有廟號的元、成、哀、平四帝親盡,都遷毀;以東漢的和、安、順、桓四帝功德無殊,還有過差,不應為宗,請除四帝廟號。

非宗親盡宜毀。(《後漢紀》孝獻皇帝紀)
有司奏,和、安、順、桓四帝無功德,不宜稱宗,又恭懷、敬隱、恭愍三皇后並非正嫡,不合稱後,皆請除尊號。制曰:可。(《後漢書》孝獻帝紀)

並參照周禮,實行七廟制度,但是,鑑於兩漢君統銜接的特殊情況,皇帝宗廟廟數並不僅限於七廟,而是十一廟,分別是:西漢高廟的一祖三宗高、文、武、宣四帝;東漢世祖廟的一祖二宗光武、明、章三帝,二祖五宗七帝併為世世不毀之廟,安、順、桓、靈四帝為四親廟,親盡迭毀。

從同堂異室到十一廟淺說東漢廟制,光武帝劉秀:我的委屈有誰知?

眾所周知,初平元年的宗廟改制並沒有達到為帝國續命的目的,依舊在軍閥混戰中走向末路。

4,猴格說

和趙曙、朱厚熜之流相比,劉秀的確是太委屈了,幾乎是白手起家,卻不能尊崇自己的親爺們,只怪當初自己貪圖別人家的好處啊!便宜哪裡是好佔的?但反過來說,還是因為劉秀有底線的,做不出趙、朱之流翻臉不認賬的行為,只能自己壓抑咯!

因此,劉秀的兒子劉莊才曲線救國,把同堂異室發揚光大定為制度,讓自家老爹死後不用那麼憋屈。

從同堂異室到十一廟淺說東漢廟制,光武帝劉秀:我的委屈有誰知?

當然,不能因為東漢承認西漢的帝系就認為他們遵守禮儀,其實東漢諸帝也是數次踐踏禮法制度,比如讓迭毀制度形同虛設了,比如勿論有沒有功德哪怕在位是個混蛋如桓帝都追上廟號了,已經開了廟號氾濫之源頭。

名聲還湊合的順帝劉保也曾經為了表達對老爹安帝的孝心,在安排宗廟陵寢祭祀的時候,把安帝排在殤帝前面,理由是殤帝小孩子了,安帝為其兄了。

到順帝死後,他的妻子梁太后也企圖把身為侄子的順帝排在殤帝前面,理由也是“殤帝幼崩,廟次宜在順帝下”。在諫議大夫呂勃和大鴻臚周舉的反對下才沒有得逞。殤帝淚目:你們兩口子不能揪著我一個襁褓小兒往死裡欺負啊!

從同堂異室到十一廟淺說東漢廟制,光武帝劉秀:我的委屈有誰知?

孝殤皇帝雖不永休祚,而即位逾年,君臣禮成。孝安皇帝承襲統業,而前世遂令恭陵在康陵之上,先後相逾,失其次序,非所以奉宗廟之重,垂無窮之制。昔定公追正順祀,春秋善之。其令恭陵(安帝)次康陵(殤帝),憲陵(順帝)次恭陵,以序親秩,為萬世法。(《後漢書》·孝質帝紀)

就是這樣。

簡表系猴格自制。

圖片截圖影視劇侵刪。

參考資料:中國古代帝王宗廟禮制研究、漢代廟制問題探討、漢書、後漢書等

透過表象尋找歷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有喜歡遼夏金元的朋友可以關注猴格,不會讓您失望!當然,還有後宮八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