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努力,越焦慮

01

努力固然是一件好事。

——寫在前面


越努力,越焦慮

01


大多數人現在的日常,越來越多的被焦慮、迷茫、浮躁所填充,這種越努力,越焦慮的現象有個別稱:“努力焦慮症”。


剛進入職場的時候,身邊總是存在著各行各業優秀的人才,他們行色匆匆,不斷為了新的項目而忙碌著,這個時候,自己心裡也會暗下決心:“以後我也想成為這樣的人”。


大概就在某個被他們所迷住的時刻,開始不斷地堅信“努力”一個是提升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於是,每天都會為自己定下需要完成的小目標,朝著自己羨慕的生活不斷靠近,但伴隨隨著不斷成長、不斷前進而滋生的,除了滿足,更多的是焦慮。


努力所獲得的回報可能不會如自己所願,但努力所獲得的經驗和感受,卻是超出自己所想象的。一定會有那麼一天,當你把努力當做是自己的信仰,而腳踏實地,步步向前的時候,除了生活不斷被豐富之外,你的眼界也開始變得更加寬闊了。


02


越努力,越焦慮

02


當自己看到眼界之外的世界的時候,便會產生焦慮感。因為眼界以外的那個世界,存在著更多優秀的人、事、物,那種與生俱來的好勝心不斷催促著自己要與他們比肩前行,甚至要變得比那些已經很優秀的人更加優秀。


最近在看一本關於情商的書,《情商是什麼?關於生活智慧的44個故事》,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同伴壓力”的概念,她是這樣解釋的:“同伴壓力指的是因為渴望被同伴接納、認可、肯定,為了避免被排擠,於是選擇違背自己的意願所產生的心理壓力。這裡的同伴不只是你所處群體中的成員,比如同學、同事,也包括與自己年齡、地位、所處環境相仿的人。”


當我們身處這樣一個環境中的時候,我們不定期會對自己的行為亦或是相應的成績進行自我檢討,我們總是希望自己可以是同伴中較為優秀的那一個。而作者在書中也提到了兩種壓力類型,分別是從眾型同伴壓力與競爭型同伴壓力,前者是屬於追隨大眾方向的壓迫感,後者則是由方方面面的競爭力所影響的。這裡無論前者還是後者,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你總會時常的注意自身能力的提升,這種壓力的產生無論有形還是無形,它都會引導著你不斷前進。


03


越努力,越焦慮

03


越努力,越焦慮,大概與“同伴壓力”不謀而合。在我們不斷努力的過程中,除了日常所需的工作技能以外,有時候還會去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在自己的高度不斷提升的同時,我們所接觸到的視野也會與往常不太一樣。而這個時候,我們會遇見那些比我們優秀十倍甚至百倍的人,會遇到更加棘手的工作項目等等,隨之而來的,還有豐富十足的內心戲。


這部分內心戲的大致劇情可能是這樣的:怎麼辦,我應該怎樣使自己的能力再上升一個程度呢?為什麼別人總是那麼優秀,而且看起來毫不費力?我習慣稱這部分為焦慮感。


04

有人會問,焦慮感那麼厚重,為什麼還要那麼努力?我想說,往往焦慮感區域跨過之後,你便會體驗到滿足感。沒有用心去努力過的人生是會留有缺憾的,缺憾不等同於遺憾,我們常常會賦予青春裡的遺憾以美的概念,但在努力這件事上,只有問心無愧,才可以稱得上是美。


文|曹歪歪

注:文中圖片均來自平臺所提供的免費正版圖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