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界地球日”遇見“世界法律日”,讓“垃圾分類”時尚起來!

当“世界地球日”遇见“世界法律日”,让“垃圾分类”时尚起来!

尊法丨學法丨守法丨用法

讓法律有力度更有溫度

当“世界地球日”遇见“世界法律日”,让“垃圾分类”时尚起来!

今天(4月22日),

是第50個世界地球日,

同時也是世界法律日。

知律法於心,

守法律於行,

當“法律”遇上“地球”,

我們應該學會運用法律武器,

更好地守護我們唯一的星球!

当“世界地球日”遇见“世界法律日”,让“垃圾分类”时尚起来!当“世界地球日”遇见“世界法律日”,让“垃圾分类”时尚起来!

垃圾分類進入“強制時代”

歷時一年、經過近10次的意見徵詢討論、彙集26000餘份社會各界意見建議,《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於2019年7月1日正式實施。此舉標誌著,在推行20多年後,“垃圾分類”在上海率先納入法治框架,進入“強制時代”。

“2018年,上海市每天生活垃圾清運量接近2.6萬噸,年均生活垃圾產生量超過900萬噸。”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肖貴玉表示。粗略估算,如果用2.5噸卡車來運送,上海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所需車輛頭尾銜接便可繞上海內環一圈。

對上海而言,實施強制性的垃圾分類,已是迫在眉睫的事。而破解“垃圾圍城”,一定要從源頭做起。

本次立法,《條例》中明確規定為“四分法”,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溼垃圾和幹垃圾四種。同時,也進一步釐清了各類名稱,並以通俗語言列舉出許多實例。比如,註明溼垃圾即易腐垃圾,是指食材廢料、剩菜剩飯、過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綠植、中藥藥渣等易腐的生物質生活廢棄物。

当“世界地球日”遇见“世界法律日”,让“垃圾分类”时尚起来!当“世界地球日”遇见“世界法律日”,让“垃圾分类”时尚起来!
当“世界地球日”遇见“世界法律日”,让“垃圾分类”时尚起来!当“世界地球日”遇见“世界法律日”,让“垃圾分类”时尚起来!
当“世界地球日”遇见“世界法律日”,让“垃圾分类”时尚起来!

滑動查看下一張

讓垃圾分類“時尚”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表示: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法治護航,讓垃圾分類新時尚走出新高度。

《條例》明確全程分類:單位和個人要源頭分類,物業公司要分類駁運,收運企業要分類收集和運輸,最後處置企業要分類處置。與之匹配的,是“不分類、不收運,不分類、不處置”的監督機制,如果不按標準分垃圾,收運單位可以拒絕接收,以保障全程分類效果的實現。

與此同時,責任不清的時代也將過去。《條例》明確,產生生活垃圾的單位和個人,是分類投放的責任主體,其中個人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罰200元,單位混裝混運最高可罰5萬元。

懲罰不是最終目的,而是希望以此提高人們的法治意識,以法治思維指導生活行為,以文明的行為轉化為良好的習慣,守護好我們的地球家園,讓“垃圾分類”成為生活新時尚!

当“世界地球日”遇见“世界法律日”,让“垃圾分类”时尚起来!

• end •

配圖 | 來自網絡

当“世界地球日”遇见“世界法律日”,让“垃圾分类”时尚起来!

法治徐家彙

執法為民、普法惠民

在看的你,一定很好看

当“世界地球日”遇见“世界法律日”,让“垃圾分类”时尚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