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門之後曾紀澤:虎口索食,迫使沙俄修改條約,伊犁失而復得


提起曾國藩,喜歡歷史的朋友可能都很瞭解,他仕途得意,十年七遷,門生故吏遍天下,修身為人備受後世推崇,但是他的兒子曾紀澤在歷史上卻並不那麼出名。晚晴中國風雨飄搖,內憂外患不斷,外交更是屈辱。曾紀澤作為晚晴外交的關鍵人物,他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光緒四年,曾紀澤出任駐英、法大使。在出使西歐期間,他深入的研究了各個國家的歷史、人文以及工商業發展的情況。在任職期間,他主持了使館的自建事宜,將原來的租賃使館改成了自建建築,親自負責使館內部圖書、辦公用品的採購,彰顯大國風度的同時又不奢靡。

在整個駐外期間,曾紀澤嚴於律己,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操守,倡導廉政、節儉的風氣,為國人所敬重。在光緒五年,曾紀澤主持並促進了巴西和中國的建交與通商工作。在對朝廷建議的公報中,曾紀澤提到,外國列強虐待“苦力”,建議清政府拒絕其招募華工的請求,身居高位仍不忘為民請命。但這並不是他最為人稱道之處。


曾紀澤一生最大的成就應該就是他收復伊犁了。1876年至1877年間,左宗棠率大軍平定阿古柏侵略勢力,收復了新疆。但是此時的伊犁仍被沙俄軍隊佔領。面對如此形勢,朝廷決定派崇厚為特命全權大臣與沙俄就此談判,崇厚卻擅自和俄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里瓦幾亞條約》條約,一時舉國憤怒,左宗棠聽聞此消息更是堅決不同意,誓要出兵將伊犁從沙俄手上奪回來,收復不了伊犁絕不活著回來。在此形勢下,崇厚被撤職嚴懲。

不能動兵,這個任務則只能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了。雖只任務艱鉅,但是他還是挑起了這個重任。談判進行地異常艱難,面對沙俄方面的威脅他毫不退縮,最終迫使俄國政府修改條約。雖然條約中仍有許多不平等的條款,但在當時的局勢下可以說是一次難得的外交勝利,也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唯一的一次成功談判。

1883至1884年,曾紀澤在巴黎就越南中法戰爭事務與法國政府進行談判,立場強硬,但由於越南戰事不利清廷上層意圖主和,1884年4月被解除駐法公使的職務,1885年6月卸任駐英俄公使職務。結果這場本大有希望勝利的戰爭因清政府的懦弱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


作為名門之後,曾紀澤不僅深受傳統儒家思想的浸染,忠君愛國,還曾走出國門開眼看世界,融貫中西,並能客觀分析把握當時的國際局勢並運用在外交中,在當時實屬不易。但是清朝就像一艘到處漏水的大船,既不想換舵,又不想徹底整治一番,只想靠著糊糊補補勉強前行,就算有再多曾紀澤這樣的人又能怎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