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有三分傻

做人要有三分傻

我有一個朋友,可謂精明過頭。只要跟別人打交道,總想著從他人身上得到好處。你跟他交流,他口若懸河,會講到停不下來。但細聽,有用的一句沒有。多是虛假之詞。比如昨天跟誰誰吃飯,飯桌上還有誰誰。前天去了誰誰的辦公室,跟人家聊了一上午,聽到了許多內幕新聞。還比如他在哪個公司有投資,在哪家公司有股份。總之,極力渲染之下,就是想表明,他有多麼能幹,人脈有多廣,結識多少權貴,曾經給多少人辦成過大事……

過分地渲染自己,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告知大家,他這人能辦成事,而且是大事,而且是別人眼裡根本不可能的事。

這是精明的一種。

做人要有三分傻

精明的另一種,就是處處耍小聰明。講個例子,一對閨蜜結伴逛超市,然後買了一些特產,精挑細選的。出超市後,一位因有事,帶著特產不方便,就讓閨蜜先拿到她家,過兩天她再去取。沒過兩天,也沒等她去取,閨蜜熱情地送來了,聲稱這東西她買了就有些後悔,自己感覺吃不了,就放了點不大好的,然後將好的送了過來。然後又變著相把自己表揚了一番,說自己在這種事上,總是想著別人,想著把好的給別人,一向如此。

等閨蜜走後,這位打開包裝,只看了一眼,就搖起了頭。她們挑選時特產已經不多,裡面確實有不太好的,但是也並非全部都是次品。可是閨蜜給她送的,幾乎沒一顆完好的。這位心裡暗笑,她真精啊。

自此以後,這位朋友就慢慢疏遠了閨蜜,到現在,二人幾乎不聯繫了。

精明者嘴上永遠說不會沾便宜,事實中卻永遠不讓自己吃虧。

精明者嘴上永遠說在替朋友著想,但她想的卻是怎麼從朋友身上算計到好處。

精明者在任何場合,都表現得非常活躍,貌似很樂於助人,貌似很願意為大家操心。但她每一步裡,都有精心的算計。

做人要有三分傻

一度時期,我們拿精明當人性的亮點,當成光,整個社會都在變著精明。後來發現,我們推崇精明的結果,就是讓整個社會變得越來越勢力,讓人性變得越來越暗,讓大家都變得驚慌,不敢與人交心,不敢與人打交道。

曾幾何時,我們拿老實,拿本分當成恥辱,當成取笑品。說誰老實,基本就是表明那人沒用。於是乎社會上,身邊,處處都是精明分子,都是過妄的熱情與假積極。互相之間不再像以前那樣能交底能善處,要麼是互相傷害,要麼是互相抵防。這樣的交往久了,才發現,我們活得好累。

於是就嘆,大家為什麼不活得笨一點不活得傻一點呢?

做人要有三分傻

做人要有三分傻。

一傻是凡事不要太看穿,眼睛不要太毒 ,嘴巴既不要太蜜也不要太毒舌。給他人留有餘地也給自己留有餘地。

二傻是要懂得舍利給別人,要能吃得了虧。小時我常常接受一種教育,說虧就是福。你能吃得下多少虧,將來就有多少福報。當時我不信,到後來,便越來越信。至現在,我幾乎相信這話是真理。

三是不要太跟生活計較。不要什麼時候都想著自己,看見什麼都想自己爭到。有些東西,你是永遠爭不到的。屬於你的,你不爭它也會屬於你。不屬於你的,就算今天爭到,明天也會更壞地失去。

傻是一種智慧,一種福報。人只有敢於傻,敢於在小事上裝作不知,敢於在小利益面前說不,人的路才能越走越寬,幫你的人才會越來越多。

一個處處精明極會算計的人,或許會在一段時間裡得到很多,但從長遠看,他是得不到任何的。因為這個世界,沒人傻到被你耍了都不知道。大家只是出於禮節,出於一種必要的維護而不戳穿罷了。

別總是拿別人當傻子,當你以為大家傻時,你在大家眼裡,心裡,早已不是大家熟悉的那一個,大家已經在心裡劃了一道溝,將你推到了另一面。

做人要有三分傻

做人要有三分傻。一分傻給自己,一分傻給世界,另一分,傻給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