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爾頓·L·魯特最新力作《國家發展動力》面世!

希爾頓·L·魯特最新力作《國家發展動力》面世!

定 價: 68.00

書 號: 978–7–5086–9362–0

著 者: [美] 希爾頓·L·魯特

出版時間:2018年9月

《資本與共謀》姊妹篇,用進化論思維闡述全球經濟、治理與安全問題背後的發展邏輯!

● 網絡全球化時代,每一個國家都是一個複雜系統,它朝哪個方向發展,要看它能夠為解決本國的問題找到怎樣的方案,而不是糾結於找到某個唯一的最佳模型。

● 突破制度經濟學和現代化理論的傳統框架,提出“相互關聯的全球社會”,藉助生物進化和複雜系統分析工具,為國家發展尋找新的路徑。

內容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現代化理論和自由國際主義理論成為西方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以及外交政策的指南,尤其是在冷戰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隨著經濟的發展,西方自由民主國家扮演了規範全球體系的角色。

此書作者不認可這樣的理論,他指出,在相互依賴的全球社會,世界各國應當根據自己的國情和利益偏好,選擇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同時證明,無論是經濟增長還是民主發展,並沒有一種最佳模式可供複製,許多新興市場國家正根據自身情況和歷史經驗譜寫屬於自己的現代化樂章,中國就是很好的典型。

此書還比較了中國、印度、土耳其等國與歐洲國家發展道路的異同,探討了國際體系的未來發展趨勢,認為,在複雜多變的世界,任何霸權和陣營的對壘都不會長久,各國只有加深合作,才能求得各自的進步與穩定。

希爾頓·魯特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教授,國際政治經濟和發展政策研究專家。他經常擔任《華爾街日報》、《國際先驅論壇報》、《洛杉磯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的撰稿人。主要研究領域:全球經濟轉型與挑戰,國家發展與歷史動態。

媒體及專家評論:

希爾頓·魯特運用21世紀複雜系統理論闡述了國際關係的新動態,其鞭辟入裡的分析促使我們反思所謂“歸一西方自由價值”的全球化主流論斷。這是一部頗具原創性、語言精闢並且能啟發讀者思考的著作。

——保羅·奧默羅德(Paul Ormerod)

Volterra合夥人

作者對全球動態變革的闡述頗具創新性與嚴密性。通過提出“相互關聯的全球社會”這一概念,魯特為理論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併為我們清晰地描繪了一個既相互依存又去中心化的世界的未來圖景。

——查爾斯·庫普錢(Charles A. Kupchan)喬治城大學教授, 外交關係委員會委員,《沒有主宰者的世界》(No One’World)一書作者

為什麼中國沒有沿襲西方主流發達國家的道路而實現了崛起?希爾頓·魯特在這本書中指出,其主要原因在於中國發展的路徑並不像社會學家想象的那樣。他通過借鑑自然科學家解釋進化及複雜系統中運用的工具,闡述了全球經濟、治理與安全問題背後的發展邏輯。這是一部值得閱讀的優秀作品。

——伊恩·莫里斯(Ian Morris)《西方將主宰多久》(Why the West Rules-For Now)一書作者

精彩書摘:

自冷戰以來,自由國際主義一直是西方外交政策中的重要議程。但是,僅僅依靠峭立在自由國際主義階梯的頂端,西方世界已經不足以指點江山,駕馭整個國際關係體系了。社會經濟變革最流行的隱喻——歷史的終結,平坦的世界——並沒有捕捉到世界政治的演變趨勢:自上而下的傳統權力關係結構正在冰雪消融。

我們正在見證一場複雜性的嬗變,它是由新型的全球資源流動的依賴性所觸發的,全球貿易格局和權力結構也因之發生了逆轉。自1976年以來,每個經濟體在出口領域所輻射的國家數量一直在穩步上升,從平均20個國家增加到90個不同的貿易伙伴。這些轉變來勢洶洶,正在將自由主義的西方國家驅離全球貿易軸心的地位,沖淡了其作為現代化和先進治理的喁喁模樣。新的參與者陸續從全球的外圍汲汲登場,它們彼此之間以及與現有軸心國家的互動,促成一個不斷演變的生態圈,其政策導向亦不再虔誠地把西方模式奉為圭臬。在信息技術和交通技術的驅動下,全球範圍的連通性正在迅速增強,世界各地的偏好也隨之變得異彩紛呈起來。

在一個曾經由縱向貿易活動所主導的世界,將西方視為傳播價值理念和交易規則的淵藪可謂順理成章。而縱覽當今天下,全球貿易體系的變化催生了新的網絡,與之匹配的交換模式和規則也逐步顯現出獨有的特性。本地的文化和價值觀正在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隨著全球貿易梯級結構的瓦解,新的全球多樣性將與盛行一時的傳統國際關係理論所發現的規律分道揚鑣。與其按照上行下效的方式貫徹西方國家倡導的理念和規則,多元的國家主體將重新定義彼此的最佳戰略,並通過反饋迴路設計自身的萬全之策。制度結構將會在兩股力量相互博弈的背景下生成,一是因改變傳統的做法和信仰而形成的短期的局部競爭,二是由環境引致的共同進化的壓力。

雖然各種政策領域的專家都坦然地承認社會經濟發展是一項複雜的任務,但他們設計的項目和措施往往自相矛盾,很少能夠遵循切實解決複雜問題的邏輯。為了應對全球恐怖主義,美國的決策者一定要找到並摧毀隱藏在陰暗角落裡的恐怖主義網絡,然而這些網絡擁有肥沃的集體主義的社會文化土壤,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在或明或暗地支持著這個網絡。同樣,打擊販毒的戰爭並沒有剷除藏匿在毒品貿易背後的社會網絡和經濟後盾。如何衡量學生和教師的實際表現,也是一個高度複雜的問題。採用標準化的測試,既不能證明課程是否與學生的專業興趣匹配,也無法檢驗學生是否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集中設計課程,統一教案,強制推行考試成績的正態分佈,建立標準化的評價和測試體系,這些都屬於工業化時代過時的產物。認清問題的本質是解決問題的先決條件,不同性質的問題需要截然不同的政策措施。大道至簡,衍化至繁。有些問題雖然看似紛繁複雜,但僅需要極其簡單的執行方案;而另一些問題看似簡單,卻擁有極為複雜的機理,因此需要高超的專業技能和周密的部署。

對於複雜的人類社會,常規的觀念總是期望設定某種可控的結構,其中金字塔式的結構最為喜聞樂見,在塔頂上架設一個統治者或者執政黨負責發號施令。同樣的邏輯也被引入到國際關係當中,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某個地區乃至整個世界,一定要由一個高高在上的超級大國來統一指揮。然而,高度複雜的環境,如生態系統、進化過程、氣候系統以及人類的神經系統等,不適宜採取自上而下的控制模式,它們無須計劃即可自我形成、運行、修復和進化。為什麼傳統的國際關係理論堅持需要一個統一的指揮中心或掌舵者來解決集體行動的社會困境呢?這是因為他們堅信國際政治舞臺只有一部古老的劇本,只有繼續照本宣科才能行之有效地完成許多集體的任務,只有建立和維護一個等級體系才能實現國際社會的和平穩定。而實際上,國際社會這艘航船根本不需要一位船長來掌舵。

揆古察今,人、組織和文化一直通過層級結構相互影響,每個人都作為某個組織的一分子被置於某個層級。這種傳統的層級結構,不僅其全部的勞動內容本身相當單一,而且勞動分工過於精細,其設計目的都是實現人類活動的規模效益,而大多數人在操作過程中都循環往復地從事簡單的任務。軍隊的組織形態是一種典型的層級結構,每個人都要服從命令聽指揮,做到步調一致。要知道,武裝部隊是用來參與直面競爭的,而且涉及的往往是殊死的零和博弈,所以組織的嚴密性、等級的紀律性是衡量其戰鬥力的關鍵指標。但如果不加甄別地將這種組織方式運用到複雜的社會系統當中,我們需要認真考察人類社會的生產活動和相互交往是否完全符合零和博弈的原理。

縱觀歷史,等級制度似乎反映了每一個人類集體的組織模式。中世紀歐洲的社會組織結構分為三個層次,頂層的負責戰鬥,中層的負責祈禱,底層的負責耕種。這種等級制結構看似簡單,但有效地保護了歐洲免於遭受其他文明的統治。而封建帝制時期的中國,皇帝高高在上,俯視並指揮著科層嚴密的官僚體制。在印度教的世界裡,僧侶(婆羅門)被置於頂端,其次是按照森嚴的等級制度排開的武士、商人和從事體力或手工勞動的平民。幾乎在各個國家,無論哪一個群體擁有最高的地位,各種傳統文明所採用的政治和社會的組織方式具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始終在等級制的軌道運行,那也許是當時屢試不爽的管理方式。

社交網絡提供了相互學習的機會和一起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了個人吸收及傳播知識和經驗的方式,同時也拓寬了人們解讀歷史的視野。但是,這些網絡及其自組織的過程,並不是生活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上的人們解決各種問題的靈丹妙藥。網絡是不穩定的,不僅經常要更新,而且需要支付高昂的維護成本。網絡中的成員需要隨時揆度得失,甚至不得不在個人權利和價值觀方面做出妥協和讓步。有些網絡存在致命的陷阱,必須徹底淘汰,而另一些網絡則是掠奪性的,違背了大多數人的集體利益。網絡的發散程度往往取決於其結構的類型,瞭解這些屬性,有助於我們在層級式管理機制失靈的情況下完成許多高度複雜的任務。

結論:改寫全球化的敘事

至於全球化,我們究竟應該宣判它死刑,還是高呼它萬歲!?在全球化時代,技術的擴散和資源的相互依賴性並駕齊驅,在激烈的互動與碰撞中產生了“動盪的情境”。在全球經濟中,一個主體的活動收益取決於其他主體的交互行為。其結果是人類的一場複雜性革命,全球的發展需要營造共享的社會學習環境,以此創造和傳播共同的知識。全球的相互依存性所帶來的最嚴峻的挑戰將是如何創造和傳播有關人類狀況的共同知識。

在相互依存的各個部分交互作用的過程中,複雜性攝取了一個新興的全球化屬性。一個複雜的系統不可能還原到彼此獨立的構件,因此,孤立地研究複雜系統中的任何一個部分,都無法揭示整個系統運動和演變的規律,況且每一個部分在不停地發生變化。一個複雜系統的變化不是線性的,運行的過程也並非悖入悖出,呈現的結果可能完全不同於投入的模樣。變化週期也不一定是漸進的,整體系統的規則會不時地得到重構,結果也可能在某一時刻發生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任何既定的公式,無論它過去有多麼成功,都無法保證在未來得出同樣的結果。一項單一的行動可能有助於在一個方面提高效率,但可能會同時激起另一方面甚至多個方面的劇烈波動,將系統推到臨界狀態,觸發極端的事件。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從交通堵塞到市場崩潰。

本書所闡述的複雜性進化理論將有助於關心全球問題的思想家改寫全球化的敘事,為世界如何在未來走向全面繁榮昌盛重新找到一條新的道路。在不斷變化的全球化時代,建立開闊的視野是至關重要的,它能為創造共同的知識提供廣泛的基礎。若能將多元文化整合為全球未來的共同理念,那將是一幅善莫大焉的理想圖景。複雜性是一個頗具包容性的理論視角,加以認真思考,我們或許能夠就世界的未來趨勢得到某些有益的啟示。它也是一個得當的分析工具,能夠幫助我們在新興的全球環境中捕捉、梳理和傳播人類共同的經驗和知識,因為它有利於排除成見,以建設性的姿態從各種不同的國家、民族以及不同的歷史階段去發掘、弘揚和分享有益於全人類發展的稟賦、信仰和技術。它揭示了全球化如何在一個共生、共享和共同競爭的網絡中,將各個發展層級的經濟、文化和政治聯結在一起。它提供了一個驗證西方和非西方經驗的框架。它可以引領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攜手共進,在塑造和促進全球未來發展中開闢為之奮鬥的共同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