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傳奇的記錄者:趙憶寧——從橋界珠峰到神奇非洲大陸

今年3月,《21世紀經濟報道》首席記者趙憶寧在長時間駐場調研基礎上撰寫了大型專題報道《港珠澳大橋:40年天塹變通途》。報道以大歷史縱深追記了這座跨海大橋從構想到建成的40年曆程,以極具現場感的筆觸記述了最終接頭“重新對接”驚心動魄的38小時,為我們打開了一扇近距離感受中國鉅變的最好窗口。

趙憶寧女士,深入前線,極具規劃性地來跟蹤大型項目,目光不僅關注國內,也投射全球,用她的話來講“我們有責任記錄中國崛起的這部大歷史,我們只有緊緊跟上中國的全球戰略步伐,觸摸這一版圖的每個地區,才能記錄下這一段重要的歷史。”2016年9月—2017年1月,她歷時120天,行程6.5萬公里, 走訪非洲7個國家:納米比亞、喀麥隆、蘇丹、肯尼亞、南蘇丹、剛果(布)、毛里塔尼亞,對中國公司在非洲的102個承包工程與投資項目進行實地考察和跟蹤採訪,其中包括締造港珠澳傳奇的中交集團,也包括開啟中非石油合作大門的中石油集團。

港珠澳大橋傳奇的記錄者:趙憶寧——從橋界珠峰到神奇非洲大陸

趙憶寧女士非洲之旅,行程萬里,故事滿滿,既有中非合作的厚重歷史,也有鮮活現實,如“湖山鈾礦:中國在非洲投資的旗艦項目”,“克里比變成喀麥隆的深圳”,“把蒙內鐵路打造成一張金光閃閃的中國名片”,“喀士穆煉油廠是蘇丹的心臟”,“南蘇丹內戰撤離紀實”,“建設非洲版經濟特區,實現經濟騰飛”等,每一篇都是鑲嵌在歷史中的報道,現摘取一則共享:

港珠澳大橋傳奇的記錄者:趙憶寧——從橋界珠峰到神奇非洲大陸
港珠澳大橋傳奇的記錄者:趙憶寧——從橋界珠峰到神奇非洲大陸

肯尼亞首都內羅畢

中國在肯尼亞:從工程承包到投資、人力資源與綠色發展

訪中國駐肯尼亞使館經濟商務參贊郭策

沒有見到參贊郭策之前,筆者是從中國駐肯尼亞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的網站上了解他的行蹤,只要是中資企業的項目,他幾乎都去過。認識他之後,是從他的微信朋友圈瞭解他的行蹤,進而關注中資企業在肯尼亞項目的進展。2017 年5月14 日,他發了9 張建設中的拉穆港項目的圖片,這是肯尼亞正在建設的大型港口,也是肯尼亞繼北部走廊建設後拉穆走廊的開端。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中標首期3 個泊位的合同。

港珠澳大橋傳奇的記錄者:趙憶寧——從橋界珠峰到神奇非洲大陸

蒙內鐵路蒙巴薩車站

我結束對肯尼亞的採訪後,一直十分關注他的微信。

有一天,他在微信中曬出一個大男人溫情地抱著小獵豹的圖片,這是中國駐肯尼亞大使館領養的內羅畢國家公園動物孤兒院的一隻小獵豹,取名嬌嬌。嬌嬌生於索馬里與肯尼亞接壤的加里薩(Garissa)郡,在被盜獵者販賣途中被解救,當時僅有一個半月大。他在微信上寫道:“儀式上,小嬌嬌在30 多雙眼睛的注視下身體在發抖。想想30 余月後再次相見時,若無籠子,發抖的肯定不是她。祝嬌嬌健康成長!願她有重返東非大草原的那一天!”

看著郭策的這張照片,翻出採訪他時的筆記,那些畫著紅線的疑問被重新思考:“肯尼亞需要的是對大自然的尊重和節制性的工業化過程”,肯尼亞的“工業化發展通常應限定在特定區域中,比如工業區、產業園等”。

中國駐肯尼亞大使和參贊的確與眾不同:在與大使劉顯法見面的兩個小時中,大半的時間他在談歷史、文化自信以及傳播,甚至還有非洲哲學;而參贊郭策會經常把話題引入到環境保護和野生動物上。

除了關注環境、野生動物,郭策更加關注對非洲人力資源的培訓。在訪談中,他給出翔實的數據以及調查問卷的結果,介紹了中國近些年是如何加大對非洲國家人力資源的投入,這些數據幾乎是首次披露。

———以上文字摘自《21世紀的中國與非洲》,趙憶寧 著,2018年9月,中信出版集團

港珠澳大橋傳奇的記錄者:趙憶寧——從橋界珠峰到神奇非洲大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