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歲,學會無為而活

五十歲,學會無為而活

圖片王建輝攝

人到中年才能真正的體會“時光匆匆”的含義,還沒有來得及長大就老了。很多事情力不從心,心有餘而力不足,這是怎麼的一種落寞和無奈?不是人到中年了很難理解。

年少時的我喜歡看瓊瑤的言情小說和席慕容的詩歌,生在農村,卻嚮往那不食人間煙火的愛情。長大後才知道,美麗的愛情只是個童話故事。學習不求上進,考大學毫無懸念的名落孫山。不甘沉淪,於是在青春年少時走進了綠色軍營。

五十歲,學會無為而活

圖片王建輝攝

初次接觸寫作,動機不純,只是想逃避繁重的科目訓練。喜歡寫風花雪月的文字,但為了團裡下達的任務,不得不寫一些新聞稿件。誤打誤撞的就登了幾篇新聞稿件,很輕鬆地榮立了在別人看來高不可攀的三等功。

退伍十二年中不曾提筆,2003非典期間,各行各業基本停擺,習慣了忙碌的我一下子閒了起來,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在鄰居家裡看到一張《河北農民報》,深深地被上面的文章吸引,於是重新拿起擱置了多年的筆。

五十歲,學會無為而活

圖片 孟凡成 攝

十二年的光陰裡消磨完曾經的才氣,文筆青澀,直到兩年後才發表第一篇文章——《愛的故事》。被《河北農民報》副刊部主任李鴻儒老師登載在“我愛我家”版面上。有了第一次成功,讓我看到了希望。幾年後,經過不斷地努力,在報紙、雜誌、電臺上登稿有幾百篇。以《河北農民報》《河北科技報》最多。蜻蜓點水般的在《農民日報》《農家女》雜誌《燕趙都市報》《燕趙晚報》《家庭》雜誌《紅袖添香》文學網《河北作家網》《河北新聞網》上刊登過一些文章。

隨著紙媒一天天的衰落和自媒體的興起,越來越喜歡在公眾號上發文章。公眾號的文章純屬自娛自樂,常有網友說寫文章要投給有稿費的平臺。我不是不喜歡錢,之所以不投那種平臺,是因為無法完成發表之後的附加條件,要幾百的點擊率和幾十條的留言,才能領到區區十元,二十元的稿費。有求人留言,點擊的工夫不如去幹點體力勞動的活掙錢快。

五十歲,學會無為而活

寫稿十幾年了,發表的文章也有一千多篇吧,但從來沒有想過寫稿能改變自己的生活,只當是一種愛好,一種清雅的嗜好。將自己所想的用文字傾訴,在網上更加直觀的得到朋友們的共鳴。

五十歲,學會無為而活

這個年紀了,早已沒有了所謂的遠大理想。也不再想去取悅任何人,常有朋友善意的提醒我,都一把年紀了,別總寫風花雪月的文字,讓人覺得你老不正經。其實,我也想寫一些厚重點的文字,奈何功底太薄,寫不出來。老話說的好,“老要花哨少要穩”,我這也就活動活動心眼而已,現實生活裡還是知道自律的。常常有人把我的文章對號入座,打破砂鍋問到底般的問我有沒有情人。實話實說,沒有。對方一百個不信。直到順著對方的意思說有,這才能滿足好奇心。

以為這農民工的身份,哪裡有擁有情人的權利?君不見漂亮女孩們要麼是傍大款,要麼是給貪官當小三。我這掙辛苦錢過日子的,倒是有找情人的想法,可沒有那份開銷。

知命之年,人生的下坡路。說不準哪天這生命的列車就到站了,所以要活在當下,過好每一天。讓有限的生命變得有一絲意義。

五十歲,學會無為而活

三年前開始接觸公益,有人把公益當成事業,我只當愛好。最初參加活動時人很多。以參加愛心餃子宴為例,我開車去,每次都能有幾個人坐我的車,有時候一輛車坐不下,還要再找一輛。後來越來越人少。到現在只剩下我一個人去參加。有人說感覺這活動越來越沒意思。

公益不是工作,去與不去都是自願。開始去是因為新鮮,新鮮勁過去了就不想去了。這就像去飯店吃飯,縣城開了一家素食齋,二十元一位,涮鍋,各種素食材都有,就是沒肉。飲料也是免費的,隨便吃喝。要求不讓浪費,不讓喝酒。第一次去的時候覺得很新鮮,也覺得很划算。去過幾次後就覺得不好了。不是飯店改變了,是我們自己的看法變了。我之所以還在堅持,是因為把做公益當愛好了,就像寫作,騎行,旅遊,相同的道理。公益團隊裡,有的人離開了,也有新人加入。還有一部分人和我一樣還在堅持。

五十歲,學會無為而活
五十歲,學會無為而活
五十歲,學會無為而活

圖片 薛生海

不管是離開了還是堅持的,都有自己的道理。沒有對錯。活了大半輩子了,以後的日子不再是來日方長,只能是去日不多,所以,在不妨礙別人的前提下,不妨活的灑脫些,活的隨心些。無為,不是啥都不幹,是幹力所能及的事,不勉強自己。

編者:文章中圖片表現出 農村和城市部分老年人生活。

(文:深澤縣趙旭東 圖片來:來自本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