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委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安康反饋“回頭看”情況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重要決策部署,2018年10月13日至31日,省委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以下簡稱督察組)對安康市開展了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並形成督察意見。經省委、省政府批准,督察組於2019年5月9日向安康市委、市政府進行了反饋。組長孫琳通報督察意見,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安康市委書記郭青作表態講話,反饋會由安康市市長趙俊民主持。副組長劉文亮,省督察辦和督察組有關人員,安康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及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等參加了會議。

督察認為,安康市委、市政府堅持把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持續推進落實,一批突出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2017年以來,安康市先後多次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專題會和整改工作推進會,研究部署生態環境保護和督察整改工作。黨政主要領導及其他市級領導深入一線開展督導檢查,現場辦公解決矛盾問題,領銜推進整改落實,先後下發預警督辦通知50餘件(次),查處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案件239件,問責632人。

安康市完成10家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任務,建成鄉鎮汙水處理廠33座。清理取締瀛湖庫區養殖網箱31533口,清理12米以下漁業船舶545艘、12米以上大船138艘4986平方米,拆除管理用房3.49萬平方米。關閉註銷採石類礦山152個,完成礦山恢復治理193.74公頃。

建立危險化學品“入境檢查、重點護送、出境通報”工作機制,建成安康市南水北調環境應急指揮處置中心,接入視頻監控點位410個、在線監測點位108個,推行“河湖長+警長”工作制度。

2018年,安康市環境空氣質量全省第一,水環境質量全省最好,漢江出陝斷面水質穩定在Ⅱ類以上。“三長治河”工作機制入選“全國2017基層治水十大經驗”和“陝西2017優秀改革案例”。

安康市高度重視此次督察“回頭看”工作,邊督邊改,立行立改,解決了一批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截至2018年10月31日,督察組督察期間交辦的135件環境信訪件已基本辦結並向社會公開,共立案處罰16家,罰款83.86萬元,限產停產12家,約談5人,問責46人。

督察指出,安康市督察整改工作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一些市級部門和縣(區)仍然存在思想認識不高、履職盡責不到位、工作推進不紮實、督察整改不徹底等問題,有部分整改任務未按要求完成。

一是整改責任落實不到位。安康市部分幹部對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重視不夠,憂患意識不強,自我滿足、盲目樂觀的思想依然存在。

安康市水利、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對整改措施調研論證不深不細不紮實,致使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居民搬遷、江南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等9項整改任務難以按時完成,部分項目2次延期。

安康市市縣兩級有關職能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職責界定不夠明晰,存在相互推諉、等靠觀望等問題。據查,現有的縣(區)汙水處理廠有6個由水利部門、5個由住建部門負責建設運營管理,甚至同一汙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由不同部門負責,整改進展緩慢。

二是部分水環境治理問題敷衍整改。督察“回頭看”發現,第一輪中央、省委環保督察反饋安康市涉水環境問題22個,有12個未完成整改。

安康市漢濱區七里溝內上游(北)安康學院北校區、長嶺九年制學校、安康職業技術學院及七里溝村公路西側低窪處,居民生活汙水長期未能接入市政管網收集處置,導致異味擾民,群眾反映強烈。旬陽縣蜀河、呂河、小河、關口4個鎮的汙水處理廠管網配套建設滯後。江南汙水處理廠由提標改造調整為異地遷建,建設進展慢,一直超標排放。

第一輪省委環保督察指出“全市尚未建成汙泥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處置設施”問題,安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推進整改不力。石泉、漢陰縣汙水處理廠違規將汙泥填埋至垃圾填埋場;漢濱區江南、江北汙水處理廠委託第三方將汙泥簡單固化後填埋至生活垃圾填埋場。

安康市未按要求對市垃圾填埋場環境問題進行整改。雨汙分流工程仍有約1.5公里未建成,庫區應急池、庫底和調節池內積存有約1.3萬噸雨水與滲濾液的混合物未得到有效處置,要求建設的9個地下水監測井有3個未建設。

漢濱區對瀛湖生態環保項目建設整改推進不力,應於2016年完成的項目還有9個未按時完成,應於2017年完成的59個項目有24個未按時完成。

安康市對水電開發問題整改走過場。毛壩關、華興、藺河口、三大峽、浪河、跳魚潭6座水電站生態放流設施未建設到位,大唐集團蜀河水力發電廠魚類增殖站至今未建成。

三是大氣汙染問題整改流於表面。土堆、渣堆、煤堆、垃圾堆“四堆”現象普遍存在,城鄉接合部尤為突出。建築施工揚塵汙染管控基本未落實“六個100%”要求。

安康市發展改革委、質監局、工商局等部門沒有采取切實有效的整改措施推進散煤治理。督察發現,漢濱區五里鎮街道兩側有數十家散煤自由集散點,長期違規經營且未納入監管,煤塵汙染嚴重。

安康市轄區加油站油罐改造率為64.7%,低於全省平均改造率;截至2018年年底,安康市仍有103臺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未拆改。

四是舉一反三抓整改不夠紮實。安康市整改方案明確於2018年12月完成整治的寧陝縣小乾溝尾礦庫,其壩體建設僅完成工程進度的85%;寧陝縣山合方解石開採區生態植被未恢復;旬陽縣堯柏水泥有限公司礦山道路邊坡植被破壞未整治;漢濱區五里鎮徐家坡石灰石礦碎石違規傾倒破壞生態問題未糾正;316國道旬陽麒麟溝至旬陽縣城段改建工程,沿漢江堤坡面有多處工程棄渣傾倒,破壞植被。

至督察進駐時,漢陰縣仍未印發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方案、禁養區清理整治方案;鎮坪縣政府印發的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方案,不符合國家技術指南要求,未出臺禁養區清理整治方案,整治時限延至2018年8月底。

督察強調,安康市委、市政府根據督察反饋意見,抓緊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在30個工作日內將整改方案、6個月內將整改落實情況報送省政府,並抄送省環境保護督察巡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實情況通過省上及安康市主要新聞媒體向社會公開。

督察組還對發現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進行了梳理,已按有關規定移交安康市委、市政府處理。

郭青表示,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其“回頭看”,是黨中央、國務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的一項重大制度安排,對於推進落實地方黨委和政府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加快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著力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省委第三生態環保督察組指出的問題,切中要害、精準深刻,所提的建議具體明確、客觀中肯,我們誠懇接受、照單全收,並深刻反思、全力整改。我們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觀,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大政治責任。要堅決抓好問題整改,緊盯督察組反饋問題,迅速研究出臺針對性強、操作性強的整改方案,堅決做到原因不查清不放過、問題不解決不放過、責任追究不到位不放過、監管措施不落實不放過、長效機制不建立不放過、社會不滿意不放過。要從嚴從實追責問責,對反饋的環保突出問題及相關責任要認真調查,依據事實和法紀嚴肅處理。要持續推進綠色發展,堅定不移走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堅決打贏藍天、碧水、淨土、青山保衛戰,讓安康大地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環境更美好,努力做好新時代美麗中國的“安康答卷”。(記者 張權偉 見習記者 王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