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保縣養蠶專業戶凌安團的養蠶“五字經”

凌安團是德保縣馬隘鎮安陽村文涯屯人,是一位地道的莊稼漢。

2014年由縣桑蠶站引導和提供桑苗發展種桑30畝,當年養蠶4批,共養蠶24張,總收入約4萬元;2015年桑園進入豐產期,年養蠶9批,共養蠶90張,總收入約15萬元;在獲得可觀收入的基礎上,2016-2017年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總面積達140畝,2016年養蠶9批,共養蠶90張,總收入約10萬元;2017年養蠶9批,共養蠶90張,總收入達18萬元;2018年養蠶10批,共養蠶238張,全年出售蠶繭238張,每張鮮繭產量80-120斤不等,實現總收入58.93萬元,純收入35.33萬元。

德保縣養蠶專業戶凌安團的養蠶“五字經”

截止2019年4月底,已購入蠶種6批次,108張,已成功出售三批,總產鮮繭5100斤,平均價格為每市斤21元,累計總收入10.78萬元,減除人工、蠶種和藥品等費用3.6萬元後,累計純收入達7.18萬元。

其所取得的成功經驗主要體現在“早、消、勤、飽、鮮”五個字上。

第一、早護理桑園(包括除草、施肥等)、早剪伐桑枝,每年按管護季節進行桑枝夏伐和冬伐,培育“寬、肥、厚、綠”高質量高產優質桑園。

第二、養蠶過程中,注重通風、環境衛生、勤消毒,控制病原滋生環境,防止蠶病發生。第三、勤除沙,按蠶齡定期進行除沙,減少病原傳播環境,有效降低蠶病發生率。

第四、保持桑葉潔淨、新鮮,力求喂葉均勻、足量,培育健壯蠶體、提高蠶的抵抗力。

德保縣養蠶專業戶凌安團的養蠶“五字經”

幾年來,其種養規模由小變大,雖然面臨市場蠶繭價格波動影響,只要在養蠶過程中把好通風、衛生、消毒、餵食等技術關,均能生產出質量合格的蠶繭和目標產量,在當前價格下滑形勢下,其對桑蠶產業種養仍然充滿信心和期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