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這些壽聯能使我們的文化層次提高一截,令人刮目相看

壽聯同春聯一樣,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對聯形式之一。愛好書法的同好都知道,經常有一些追求文化味的朋友請求為老人寫賀壽的對聯,寫來寫去就是那副“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讓人看了都覺得膩歪,反而覺得沒有多少文化水準。

壽聯是為過壽的人(多是老人)祝賀專用的對聯,是一種交際性的文化形式。其內容一般是評贊過壽人的功業才能、道德文章、並祝福其增福增壽、美滿快樂。其感情色彩是熱烈而莊重、喜慶而文雅的。在藝術手法上,多以山、水、松、菊、龜、鶴等做比喻,大致可分為通用壽聯、專用壽聯、名人壽聯、自壽聯和諷刺壽聯幾種。

下面將收集的一些壽聯羅列出來,供同好者鑑賞。

(一)通用壽聯,是任何過壽者都可以使用的壽聯,其內容是一般性的祝頌之詞,沒有什麼個性。

記住這些壽聯能使我們的文化層次提高一截,令人刮目相看

	籌添澄海日;
嵩祝老人星。

觴飛瑤砌來仙祝;
瑞靄錦屏見壽星。

與天長春,靈芝獻瑞;
人傳濟美,寶樹敷榮。

花好月圓,庚星耀彩;
蘭馨桂馥,甲第增輝。

北海開樽,西園載酒;
南山獻禮,東閣延賓。

身似西方無量佛;
壽如南嶽老人星。

松節柏心宜晚翠;
童顏鶴髮勝當年。

文移北斗成天象;
月捧南山作壽杯。

指南山而作頌;
傾北海以為樽。

芝蘭氣味松筠操;
龍馬精神海鶴姿。

瑤池桃熟三千歲;

海屋壽添八百春。

(二)專用壽聯是指為特定的對象、特定的年齡、特定性別的人所寫的壽聯,具有明確的針對性,不能通用。

用於高齡人的壽聯——

	世間年歲不可紀;
惟知盤古乃故人。

用於子孫滿堂的人的壽聯——

	體健身強,宏開壽域;
孫賢子肖,歡度晚年。

用於喜居田園的老人的壽聯——

	坐看溪雲望歲月;
笑扶鳩杖話桑麻。

用於文化人的壽聯——

	立德立言於茲不朽;
壽人壽世共此無疆。
記住這些壽聯能使我們的文化層次提高一截,令人刮目相看

用於醫德高尚人的壽聯——

	醫國、醫民,同茲醫意;
壽民、壽世,亦以壽身。

用於父親的壽聯——

	杏苑風和,長春不老;
椿庭日水,上壽無疆。

杏花雨潤韶華麗;
椿樹雲深淑景長。

上述兩聯均借用了“椿”一典故,出自《莊子·消遙遊》:“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因大椿長壽,後用以父親的代名詞。

記住這些壽聯能使我們的文化層次提高一截,令人刮目相看

用於母親的壽聯——

	日長萱草連雲秀;
風靜蘭芽帶露香。

這副對聯借用了“萱”這一典故,出自《詩經·衛伯·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諼”同“萱”,後來用“萱草”專指母親的居室,亦即指代母親。

用於夫妻雙壽的對聯——

	年享高齡,椿萱並茂;
葉逢盛世,蘭桂齊芳。

椿萱同茂;
庚婺同明。

(三)名人壽聯,指古今社會名流所撰寫的賀壽對聯。這類對聯因其文化內涵豐富,藝術技巧高,社會影響大,往往在社會上流傳很廣。

清朝雍正時期進士王文清賀百歲老人聯——

	人生不滿公今滿;
世上難逢我今逢。

清朝文人張問萊賀書法家梁同書夫婦九十大壽聯——

	人近百世猶赤子;
天留二老看元孫。

元孫即玄孫,是第五代孫子,清代因避諱康熙皇帝名字中的“玄”字,故用“元”代替。

清竇光鼎賀乾隆八十歲壽聯——

	天數五,地數五,五十五年,五世同堂,共仰一人有慶; 
春八十,秋八十, 八旬八月,八方萬國,鹹呼萬壽無疆。

乾隆帝是八月出生,他八十歲生日時正值在位五十五年。

(四)自壽聯,是過壽者自己撰寫的對聯,這往往是文化人過壽時有感而發,真情真語,能具體生動地表達出本人當時的思想感情,更有情趣。

清乾隆皇帝七十大壽時自壽聯——

	七旬天子古六帝;
五代孫曾餘一人。

當時歷史上超過七十歲的皇帝只有六人,而五代同堂的皇帝卻只有他一個,對聯也表達了乾隆皇帝的自豪之情。

鄭板橋六十歲自壽聯——

	常如作客,何問康寧,但使囊有餘錢,甕有餘釀,釜有餘糧,取數葉賞心舊紙,放浪吟哦,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過到六旬猶少;
定欲成仙,空生煩惱,只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將幾枝隨意新花,縱橫穿插,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閒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

朱自清五十一歲自壽聯——

	水上漂流數十年,就憑這一張網,幾顆釣,福也福,壽也壽;
人間風雨千百次,無奈我青箬君,綠蓑衣,去便去,來便來。

(五)諷刺壽聯,嚴格說不是壽聯,而是一些文化之人借賀壽之名行諷刺之意,表達對作壽者的不滿。如,舊時一副諷刺縣官的壽聯——

	大老爺做生,金也要,銀也要,票子也要,黑紅一把抓,不分南北;
小百姓該死,麥未收,谷未收,豆兒未收,青黃兩不接,送啥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