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四川省省轄市

攀枝花市,四川省省轄市,位於中國西南川滇交界部,北緯26°05′~27°21′,東經101°08′~102°15′,金沙江與雅礱江交匯地;東、北面與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會理、德昌、鹽源3縣接壤,西、南面與雲南省的寧蒗、華坪、永仁3縣交界;屬以南亞熱帶為基帶的立體氣候。面積7401.4平方公里,轄3區2縣,戶籍總人口110.56萬(2016年末)

[1]

攀枝花市,四川省省轄市

攀枝花市,四川省省轄市

攀枝花市,四川省省轄市

位於金沙江畔,原名上、下壩村,形成於清朝同治八年前後,因村口有一株古老而高大的攀枝花樹,遂稱“攀枝花村”。1953年,確認攀枝花及其周圍地區是一個巨型鐵礦,具有很高的綜合利用價值。1965年,批覆同意成立攀枝花特區;後改名為“渡口市”。1987年,渡口市更名為“攀枝花市”。

攀枝花是全國唯一以花名命名的地級市,是四川省通往華南、東南亞沿邊、沿海口岸的最近點,為“四川南向門戶”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商貿物資集散地

[2]。著名景點有:攀西大裂谷、二灘、紅格溫泉、顓頊龍洞、花舞人間、普達等。

2018年12月21日,攀枝花市被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列入“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人口

2015年末戶籍總人口110.6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1.76萬人,非農業人口58.89萬人;男性人口56.43萬人,女性人口54.23萬人。當年出生人口10238人,當年死亡人口651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3.31‰。年末常住人口123.25萬人,城鎮化率為64.74%,比上年提高0.71個百分點。全年辦理結婚登記10064對,離婚登記4344對。

2016年末戶籍總人口110.5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2.57萬人,非農業人口57.99萬人。當年出生人口11260人,當年死亡人口6623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1‰。年末常住人口123.56萬人,城鎮化率為65.34%,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全年辦理結婚登記9437對,離婚登記4307對。

2017年末戶籍總人口109.4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2.35萬人,非農業人口57.09萬人。當年出生人口11721人,當年死亡人口591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5.3‰。年末常住人口123.61萬人,城鎮化率為65.99%,比上年提高0.65個百分點。全年辦理結婚登記8494對,離婚登記4247對。[3]

民族

攀枝花市,四川省省轄市

攀枝花共有42個民族,其中漢族佔全市人口的85.6%,少數民族佔全市人口的14.4%,41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彝族佔全市人口的11.7%,其次是傈僳族、回族、苗族、傣族、納西族、滿族、白族、土家族等。

201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144.2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7.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16億元,增長4.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9%,拉動經濟增長0.1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745.02億元,增長7.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5.2%,拉動經濟增長4.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362.07億元,增長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2.9%,拉動經濟增長2.4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92584元,增長7.2%。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3.4:69.0:27.6調整為3.2:65.2:31.6。全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565.91億元,增長7.6%,佔GDP的比重為49.5%,民營經濟對全市經濟的貢獻率50.4%。

2017年東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62.18億元,增長7.5%;西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9.97億元,增長7.1%;仁和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0.42億元,增長7.6%;米易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1.91億元,增長7.7%;鹽邊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9.77億元,增長7.2%。[12]

2017年,攀枝花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0.59億元,增長6.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36.84億元,增長12.1%。全年國稅組織收入57.38億元,增長47.6%,其中,稅收收入57.66億元,增長46.9%;增值稅48.64億元,增長53.0%;消費稅1.32億元,增長6.1%。地稅組織收入32.66億元,下降13%,其中,稅收收入28.90億元,下降15.8%;營業稅收入0.45億元,下降92.6%。

2017年,攀枝花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20元,增長8.4%。其中:工資性收入22248元,增長8%;經營淨收入3507元,增長8.9%;財產性收入2207元,增長16.7%;轉移淨收入7658元,增長7.1%。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2846元,增長10.1%,其中,食品菸酒支出7815元,增長5.4%;衣著支出1479元,增長6.9%;居住支出3431元,增長8.6%;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1596元,增長6.7%;醫療保健支出3706元,增長26.8%;交通和通信支出2609元,增長10.4%;教育、文化和娛樂支出1623元,增長14.8%;其他商品及服務587元,下降0.7%。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4.2%。

2017年,攀枝花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36元,增長9.1%。其中,工資性收入4849元,增長7.1%;經營淨收入8959元,增長9.8%;財產淨收入448元,增長20.4%;轉移淨收入1080元,增長8.1%。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807元,增長6.4%。其中,食品菸酒支出4422元,增長5.3%;衣著支出579元,增長1.5%;居住支出2361元,增長7.0%;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665元,增長7.0%;交通和通信支出1576元,增長9.2%;教育、文化和娛樂支出973元,增長1.1%;醫療保健支出1066元,增長11%;其他商品及服務165元,增長28.4%。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7.5%。

2018年上半年,攀枝花完成GDP總量572.15億元,在全省地市州排名第12位,同比增速6.5%。[13]

第一產業

2017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5.88億元,增長8.1%。其中:農業產值40.79億元,增長12.8%;林業產值1.01億元,增長7.8%;牧業產值18.96億元,增長1.9%;漁業產值4.24億元,下降4.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47億元,增長7.8%。

2017年糧食播種面積4.36萬公頃,增長2.6%;油料播種面積0.24萬公頃,下降0.2%;菸葉播種面積0.63萬公頃,下降16.6%;蔬菜播種面積1.5萬公頃,增長4.2%。

2017年糧食總產量23.51萬噸,增長2.6%;油料產量0.37萬噸,下降0.2%;菸葉產量1.33萬噸,下降14.7%;蔬菜產量78.9萬噸,增長5.5%;水果類產量29.3萬噸,增長8.8%。肉類總產量5.49萬噸,增長2.4%;豬肉產量4萬噸,增長2.7%;牛肉產量0.33萬噸,增長1.2%;羊肉產量0.49萬噸,增長1.5%。

2017年完成造林面積3756公頃,封山育林面積180公頃,育苗面積285公頃,森林覆蓋率達61.79%。2017年農業機械總動力達68.98萬千瓦,增長6.1%;機耕負擔面積52.29公頃,下降 6.3%;年末有效灌溉面積39.62公頃,排灌機械保有量6140臺。[11]

第二產業

2017年全部工業增加值706.11億元,增長7.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1.7%。2017年末規上工業企業324戶,2017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為97.2%;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26.7億元,增長21.9%、主營業務成本1540.7億元,增長24.1%、銷售費用25.4億元,增長0.6%、資產合計2283.6億元,增長3.1%。

2017年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45.86億元,比上年增長6%。2017年末資質等級以上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90個,實現總產值217.8億元,增長9.7%。[14]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2.41億元,增長11.2%。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23.01億元,增長11.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9.40億元,增長11.6%。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306.41億元,增長11.0%;餐飲收入46.0億元,增長12.3%。

旅遊發展

2017年旅遊總收入279.31億元,增長15.1%。接待旅遊總人數2317.69萬人次,增長12.4%。全市共有名勝風景區和文物保護區20個,星級飯店、賓館17個。[15]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45.28億元,增長7%,其中,民間投資299.68億元,增長14.8%。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38.78億元,增長35.7%;第二產業投資240.65億元,增長2.1%;第三產業投資465.85億元,增長7.8%。從結構看,基礎設施投資273.78億元,增長22.4%;產業投資239.58億元,增長4.8%;民生及社會事業投資159.16億元,下降6.4%;房地產開發投資59.96億元,增長9%。

2017年房屋施工面積699.91萬平方米,下降2.4%;房屋竣工面積46.17萬平方米,下降61.6%;商品房銷售面積175.58萬平方米,增長38.9%;商品房待售面積30.36萬平方米,下降19.5%。[16]

對外經濟

2017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663.19億元,增長16.7%,其中:國內省外到位資金362.23億元,增長3.7%;省內到位資金300.96億元,增長37.4%。

2017年實現進出口總額26.24億元,增長89.3%。其中,出口總額11.21億元,增長22.8%;進口總額15.04元,增長217.2%。[17]

財政稅收

2017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0.59億元,增長6.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36.84億元,增長12.1%。

2017年國稅組織收入57.38億元,增長47.6%,其中,稅收收入57.66億元,增長46.9%;增值稅48.64億元,增長53.0%;消費稅1.32億元,增長6.1%。地稅組織收入32.66億元,下降13%,其中,稅收收入28.90億元,下降15.8%;營業稅收入0.45億元,下降92.6%。

金融保險

2017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981.36億元,比年初增加42.78億元,增長4.6%。其中,住戶存款餘額575.92億元,比年初增加52.93億元,增長10.1%。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795.54億元,比年初增加56.91億元,增長7.7%。

2017年末共有保險公司18家,全年實現保費收入25.91億元,其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8.26億元,人壽保險保費收入17.64億元。保險賠款支出10.60億元,其中,財產保險賠款支出3.84億元,人壽保險賠款支出6.76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