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時期玉器紋飾“一面坡”刻線是如何形成的?它是西周時期特有的刻法嗎?

玩古賞今


第一,常見古玉砣痕橫截面形狀。古玉砣痕橫截面主要有U形、V形、梯形、一面坡四種。

1古玉砣痕橫截面

2古玉砣痕橫截面

3古玉砣痕橫截面

4古玉砣痕橫截面

第二,古玉砣痕形狀由砣刃形狀決定。古代的砣具都是圓盤狀,由砣機帶動砣盤旋轉,再由砣盤帶動解玉砂磨刻玉器。砣盤的外緣為砣刃,有的砣刃是平的,橫截面為長方形;有的砣盤一面是立刃,一面是斜刃,橫截面是直角三角形;有的砣刃鋒利,橫截面是等腰三角形或等腰梯形。

5古代砣刃的形狀

上圖正中間的是平砣,它磨刻出來的砣痕橫截面必然是U形的;左下角的斜砣,其磨出來的砣痕橫截面必然是一面豎直、一面傾斜的一面坡;其它三件砣刃的橫截面是三角形的,其磨刻出來的砣痕必然是V形的,如果刃口不太鋒利砣痕則會變成梯形。

第三,古玉砣痕形狀的大體規律。用砣具磨刻玉器的歷史十分悠久,據考證在新石器晚期就已經出現了簡單的砣具。新石器晚期,主要用石質、骨質的砣盤,以平砣為主,砣刃橫截面為長方形,所磨刻出的砣痕為等寬U形。商周時期青銅工具大量運用,砣盤多為青銅材質,青銅硬度不高,砣刃多為等腰梯形,所磨出的陰線也是等腰梯形。此外,晚商和西周人們對一面坡陰線有了需求,於是就發明了斜砣。戰國之後鐵質工具大量普及,砣刃以鐵質為主,比較耐磨,可以做得比較鋒利,砣痕就以V形為主了(戰漢時期斜砣也在繼續使用)。

9陝西韓城梁帶村出土西周玉珩

10西周玉珩細觀


戰漢古玉


西周初期紋飾,依然沿襲商晚期的雙陰線紋。經過短暫的過渡後,既創造出自己獨立的一面坡大弧線雕法,線條轉折圓潤,有弧度。這種線條完全擺脫了商晚期雙陰線紋的雕琢手法,凸顯出西周時期特有的線條風格。


從單陰線及雙陰線工裡所表現出的痕跡,線條有粗細深淺的變化,兩頭淺,中間深,轉角處有歧出,並且陰線一面稍立另外一面帶點斜坡,應該使用了圓形砣具。商周時期的青銅冶煉已很完善,並且能製作出精美的青銅禮器,應該會使用青銅工具加沙加水磨製玉器。青銅質脆如果太薄在使用中容易斷,因此所用青銅工具應該比較厚,玉器上看到的單陰線紋較寬,符合這個特點。帶點坡的陰線,應該使用的是斜刃的青銅工具,單陰線使用的是刃部為V字形的青銅工具。一面坡工痕是斜刃工具研磨出基礎線條後,在磨成坡狀。



以上是個人拙見,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探討。


大河話珠玉


一面坡刀法是西周時期玉器的特色,是在商代雙鉤陰線刀法的基礎上的創新雕玉技法,延用至春秋早期,後被春秋時期的細膩圓潤刀法取代。可以說,凡是具有典型的一面坡刀法的玉器,基本上可斷代為西周玉器。

商代的雙鉤陰線一般都是兩線等寬,造成雙陰擠陽的感覺。而西周的一面坡,則是以撤的技法,使其中一條線的坡度傾斜平緩,形成一面坡的效果。這樣使紋飾線條流暢,立體感增強,更富藝術表達力。

下面幾件典型的西周一面坡刀法,可充分體現這種藝術效果。











卓然堂


西周"一面坡"由商代的"雙鉤碾"演變而來,應是使用斜鉈加工而成,其特點是更為流暢灑脫大氣,為西周玉飾的重要特徵。




曉風世清


"一面坡"的雕刻工藝,是在商周的陰刻線的基礎上採用了光學技術的雕工藝刻法。它利用人們的視角與直觀感覺而形象化的一門手法。

當時還沒有浮雕技術,就用一面坡來增加直歡立體感。

這一雕刻技法持續了一段時期。隨著玉雕工藝技術的發展,到西雕末期,人們又創造了新的玉雕文化。


LZF080513


西周時期,玉器的一面坡工藝,西周時期的工匠們,發明了一種新的工藝,是玉器更有立體感,更有美感。以後時期的工藝,繼承和發展了前朝的,很多工藝特點,特別是漢代,漢八刀工藝,做的更是淋漓盡致,獨一無二。再後來個個朝代,都有繼承和發展,一直到現在。


玉佛緣345


以園柱型45度角進行直線,曲線,圓線研磨,從而克服圓片工具無法磨製死角,拐角,等方面的技術缺陷⋯⋯


劉學賢85141598


對,西周一面坡


頂級高古玉藏家胡存克


是錦灰堆的前世吧!


菡萏淨蓮


西周一面坡,肯定當時用特殊的鉈具,帶動解玉砂刻出來。當然現在也可用工具仿出來,並且很難區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