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出行服務加速 曾經是馬克·菲爾茲的“鍋”

5月7日,福特汽車公司表示,計劃在未來四年內將其醫療運輸業務GoRide擴展至全美40個城市,今年將進軍俄亥俄和佛羅里達州,並在2020年進軍其他大州。


福特出行服務加速 曾經是馬克·菲爾茲的“鍋”


GoRide使用福特自己的Transit以及Transit Connect為需要醫療護理但不需要救護車的人群提供服務。福特汽車公司2017年4-11月份之間收購了域名Goride.com,用於對應GoRide項目,當時旨在幫助老年患者準時就醫。同年,GoRide項目還曾在上海做過測試。

最初,福特公司推出的這項服務僅在底特律地鐵中提供,去年,GoRide開始為密歇根州東南部的博蒙特(Beaumont)醫院系統提供醫療運輸服務。而後,該項服務又擴展至俄亥俄州的托萊多市。

GoRide現在計劃2019年底前將業務擴展至俄亥俄州的其他幾個城市,包括代頓、辛辛那提、克利夫蘭和哥倫布。在代頓,GoRide正在擴大與城市交通系統的合作服務。此外,邁阿密和佛羅里達州的其他城市,也成為GoRide今年晚些時候推出計劃的目標。

傳統汽車業務之外,福特在面向未來的出行服務方面,除了佈局Goride業務,2016年福特收購了微公交公司Chariot,用輕客為企業、地方政府提供最初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的運輸服務。不過該服務今年2月1日關閉了。2018年11月,福特還收購了共享滑板車公司Spin,這家公司提供電動滑板車,已經獲准進入美國許多城市和大學。


福特出行服務加速 曾經是馬克·菲爾茲的“鍋”


福特高管曾說,包括GoRide在內的三項服務可以收集大量客戶行為和預期數據,未來將用來優化無人駕駛服務。福特在出行方面,正在加大籌碼。

馬克的“鍋”

福特汽車轉型出行服務,始於馬克·菲爾茲任期內,這是毫無疑問的。不過馬克·菲爾茲的運氣實在太差,砸了很多錢下去,效果還沒出來就被“下課”了。

2014年接棒穆拉利的馬克·菲爾茲,在2015年曾代表福特宣佈,未來5年將在華 114 億人民幣,主要用於車聯網、智能出行等方向的研發。而在2017年4月2017上海車展舉辦前夕的品牌活動中,馬克·菲爾茲在最後一次亮相上,還宣佈福特將通過向位於南京的福特工程研發中心投資13億元人民幣,增強和拓展汽車工程研發與測試能力。

馬克·菲爾茲在任時,力主福特轉型成為一家汽車和智能移動出行公司。為此,他主導福特向Pivotal軟件公司注資了1.8億美元;與百度一起向美國硅谷一家激光雷達公司Velodyne公司投資1.5億美元,加速自動駕駛車上路;未來五年向人工智能公司 Argo AI注入10億美元資金。


福特出行服務加速 曾經是馬克·菲爾茲的“鍋”


砸了幾十億美元下去,卻無法平息投資人的質疑,無奈的馬克·菲爾茲只好離開。不過,此後的福特汽車一直在嘗試各種方式,使其業務範圍突破傳統的汽車、卡車生產和銷售,希望能跟Uber等科技行業初創公司展開競爭,欲從交通出行服務中分得一杯羹。

目前,GoRide的競爭對手包括Uber和Lyft,以及其他一些規模較小的區域服務提供商。而Uber和Lyft跟福特在電動踏板車領域的競爭相當激烈。在電動滑板車的頭部玩家Lime上一輪高達3.35億美元的融資中,領投方就包括了Uber,而Lyft則推出了共享電動滑板車。

福特移動出行部門總裁Marcy Klevorn在一場採訪中表示,“收購Spin公司填補了我們移動出行產品組合中的一個空白,同時為城市和大學校園提供了便捷廉價的交通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Spin及其競爭對手遵循的是一種模仿膜拜單車和ofo的商業模式。

具體而言,他們以每輛100~300美元的價格,從中國納恩博(Ninebot)等短途移動設備及服務提供商處購買電動滑板車,然後通過手機APP提供短時及短距離的租賃業務,通常每分鐘統一收費1.15美元。而納恩博(Ninebot)是中國的初創公司,在收購了美國公司賽格威後,實力大增,並且成為能在美國銷售的少數公司之一。


福特出行服務加速 曾經是馬克·菲爾茲的“鍋”


美國共享滑板車市場的興起,類似於國內的共享單車市場。而根據美國能源部的數據,2017年近60%汽車的單次行程不到6英里。所以,共享滑板車用更低的能耗、更便捷的方式,滿足部分汽車出行的需求,甚至是替代這部分出行需求,福特佈局Spin的邏輯也在這裡。

前仆後繼

2020年,GoRide還計劃進軍北卡羅來納州、路易斯安那州、德克薩斯州和加利福尼亞州。GoRide首席執行官Minyang Jiang表示,“到今年年底,我們預計將有逾130輛貨車投入服務,到明年年底將超過200輛服務用車。”

作為福特的移動出行投資之一,從福特獲得資金來源的GoRide還未能盈利。今年第一季度,福特移動出行服務虧損為2.88億美元,對此,Jiang也無法給出GoRide具體的盈利時間,但她表示,隨著規模的擴大,該項服務將能實現盈利,“我們將不惜一切實現增長。”


福特出行服務加速 曾經是馬克·菲爾茲的“鍋”


除了GoRide醫療運輸服務,為了實現向“新型移動出行服務供應商”轉型這一目標,福特早在2016年以投資或者合作的方式,和Civil Maps、Velodyne、SAIPS與Nirenberg Neuroscience這四家初創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共同研發無人駕駛汽車相關技術。此後,又向Argo AI投資10億美元,以加速自動駕駛汽車研發進程。

去年7月25日,福特表示將成立新的自動駕駛子公司——Ford Autonomous Vehicles LLC,並在2023年之前將投資40億美元,新公司將在未來3年內生產出自動駕駛汽車。福特開始加速自動駕駛商業化的腳步。

2017年,在Navigant Research的自動駕駛研究報告中,福特的自動駕駛技術綜合排名為第一位,但在2018年第一季度,福特的綜合排名掉到了第四名,所以2018年的頻繁動作表明,福特下決心重金投入追趕。2019年,福特回到了前三的行列。

實際上,福特對於“自動駕駛”的定義,已經超出了作為“個體”的汽車,是以汽車為中心的“整個城交通系統”,甚至於延伸到整個“智能城市”本身。就像2018 年 CES 上,福特汽車移動出行總裁兼執行副總裁 Marcy Klevorn 做過的《街道的迴歸:運用系統思維將城市街道還給社區》主題演講,“在越來越多人參與交通系統的情況下,優化城市交通的移動出行方式要比技術本身重要。”

福特也希望藉由2015年開始的智慧移動解決方案(福特 Smart Mobility),在移動方式、智慧通訊、自動駕駛、消費者體驗、大數據及分析五個層面上,走向下一階段的移動模式,探索對人們更好的生活。


福特出行服務加速 曾經是馬克·菲爾茲的“鍋”


按照福特的計劃,到 2020 年底,福特全球 90% 的新車型將實現智能網聯,這也意味著這些智能網聯汽車都將與TMC(車聯雲平臺)連接。3月26日,福特宣佈將於2021年在中國量產首款搭載蜂窩車聯網技術(C-V2X)車型,旨在加速福特智能網聯戰略發展,而中國也有望成為福特全球首個將C-V2X技術應用於量產車上的市場。

福特在出行領域的加大投資,也讓我們看到對於未來的爭奪戰正在硝煙四起,福特不想落於人後,特別是中國市場和美國的大本營。就像文章開始講的,“鍋”算是馬克·菲爾茲背的,不代表他做的不對,就像現在韓愷特做的一樣,福特正在“前仆後繼”地走上轉型之路。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