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孩子避免被“過度教育”摧殘?

怎样让孩子避免被“过度教育”摧残?

成為我的讀者

☀不定期推送家庭教育、婚姻、兩性、三代人、社會教育、影評書評、心理學、終身教育等內容的原創雜談!關注本微信訂閱號(ID: wentwith)回覆“認識作者”可獲得我的個人簡介。

在中國,無數的孩子正在被“過度教育”摧殘著心理健康。

何為“過度教育”?

父母們用盡全力想去塑造自己的孩子,給予了孩子過多的“關注、評價、控制”。孩子們為了不和父母的價值觀、習慣和理念產生衝突,就只能不斷地被動接受指令。由此,孩子的內心逐漸產生了激烈的“衝突”:“到底是我的感受和想法錯了,還是爸爸媽媽說的錯了?我到底該聽誰的?”

類似的情況如果不斷髮生,孩子就會懷疑自己、壓抑自己。他/她們或者因“懷疑自己”而變得“不自信、膽小怕事”,或者因“不想壓抑自己”而變得“不聽話、惹事生非”。

當代父母急需學點“心理學”

在10-12歲之前,兒童的思維主要是“動作思維”和“形象思維”,比如藉助掰手指的動作來計數,用圖畫或塗鴉來表達自己的情緒等。也就是說,12歲以前的孩子只思考“看得見、摸得著”的事情。而所謂的“道理、應該、以後會怎樣......”之類的事是沒有辦法真正進入到孩子的思考(大腦)中的,大人說了也多半是白費口舌。

和語言說教不同,“沙盤遊戲”正好是一種“非語言”的遊戲。它兼具“遊戲和心理分析”的雙重功能。

沙盤遊戲對兒童的心理健康有哪些助益?

沙盤遊戲又稱心理沙盤遊戲、箱庭遊戲,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心理治療方法。一盤細沙,一瓶清水,一架子各式各樣的沙具,讓兒童進行自由表現與創造。

兒童沙盤遊戲療法能為兒童提供一個“自由與受保護”的空間,在這裡兒童通過象徵、隱喻的形式不僅可以再現內心遇到的成長障礙以幫助其發現問題,同時也可以宣洩出與成長經歷相關的複雜情感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現階段,沙盤遊戲對兒童多動症、注意力不集中、厭學、沉默、內向、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疾病均有較好療效;在提升兒童自我概念、人際關係、個人心智成長、自信心等方面有非常好的幫助。

關於沙盤遊戲家長們的常見問題

Q1:沙盤遊戲能改善親子關係嗎?

親子沙盤遊戲就像一面鏡子,可以照見親子之間的相處模式、孩子的內心衝突,讓父母及時反思、調整自己和孩子相處模式裡不夠健康的言行。如果用一個比喻來說的話,就像是打開房間的們,看到了房間裡的大象。大象就像是親子關係中的障礙,看到大象,把大象趕走,障礙清除了,那麼親子關係的改善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Q2:沙盤遊戲治療能改善親密關係嗎?

沙盤遊戲可以幫助體驗者逐步學習如何與家人溝通,瞭解彼此真實的情感需求 。與此同時,藉助諮詢師的觀察和提問,可以讓沙盤遊戲的體驗者意識到親密關係裡互動的誤區與雷區,從而讓關係更緊密。

Q3:沙盤遊戲治療能改善孩子的哪些問題?

沙盤遊戲能明顯改善兒童的情緒、行為、人際互動關係,如:情緒低落、厭學、發脾氣、暴躁、衝動、學習困難、交友困難、寫作業磨蹭、考試粗心大意、情緒不穩定、特別怕黑、遇見陌生人不敢說話等。

實際上,孩子非常健康陽光,只是在成長過程中遇到過一些阻礙,影響了孩子挖掘自身的潛力。沙盤可以從更深的心理層面找到緣由並幫助改善。

Q4:沙盤遊戲治療要做幾次才能解決問題呢?

沙盤遊戲需要連續性,一期10次沙盤遊戲,是解決問題的基礎。有些人,做沙盤時始於第1階段(清理),有的直接始於第2階段(修通),少數人始於第3階段(重建)。到底始於哪個階段,每個階段需要幾次沙盤,這取決於個體內在金礦的外部環境狀況。通常情況下,快的6-10次即可基本抵達,慢的需要20-30次。

Q5:我的孩子有多動行為,入睡也很困難,經常一緊張就咬指甲或者坐立不安,這樣的情況做沙盤遊戲也能治好嗎?

沙盤遊戲能明顯改善兒童的軀體症狀,如:抽動、多動、尿床、睡眠困難、流口水、磨牙、咬手指等。沙盤遊戲的臨床作用不斷被刷新,對兒童的自閉症、強迫症、恐怖症、唐氏綜合症等也有積極的改善作用。

1.操作-指導語

與來訪者商量並做約定,讓學生有參與感和控制感

規則的說明(指導語,拿玩具,丟沙子,吃沙子)

簡單的提醒技巧

有效的正面反饋(關注學生的努力和進步程度)

合理的好奇

2.製作階段

靜默地見證

好奇不打擾的關注

恰當有效的提醒

允許沉浸體驗

3.體驗階段

沉浸

指向與集中

情感的再體驗

如果無法進行,不需強求

可以陪伴體驗

4.結束階段

講沙盤/箱庭故事時正面、好奇,少控制

儘量溫柔地拉回故事中來

可以多用一些重複和連接詞:然後呢?哇原來是這樣,那接下來呢?

可以簡單重複製作步驟按圖索驥的提問

鼓勵他們多參與(自己拍照,一起收拾玩具)

5.情況比較嚴重的

多傾聽

多重複

將所做事情分為清晰的步驟

提前預告時間

尊重他們的製作風格(邊做邊唱歌,邊做邊說,偶爾會出門,情緒宣洩等)

6.最後

態度與技術同樣重要(不隨便貼標籤)

認知、情緒和行為都要評估

不要被問題多小朋友帶著跑

與家長合作共同提供支持

相信孩子,接納孩子

規則和支持

有能力容忍挫折與不耐煩

如何判斷孩子可能存在注意力問題?

“孩子做家庭作業的時候總是東張西望,坐不住,不在旁邊陪著,監督著,似乎永遠也做不完。”“檢查孩子作業和考試試卷的時候,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孩子不是不會,大部分的錯誤都是粗心,而且試卷上很多塗改的墨跡。”“孩子經常有小動作,如咬指甲,坐立不安,扭動不止。不能專心做一件事,易走神,做事有始無終。”“喊孩子的時候總要叫好幾遍,甚至十幾遍,而且他們還經常丟三落四。”“覺得自己孩子的智力沒什麼問題,可就是學習成績上不去。”

注意缺損多動障礙是一組以注意力缺損,多動衝動,角色管理失控行為為主要表現特徵的行為—情緒綜合症候群,是兒童期常見的心理障礙之一。

怎样让孩子避免被“过度教育”摧残?

2019年5月3日-5月4日,我們將就家長們提出的有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親子矛盾”、“作業輔導”、“婚姻經營”、“家庭序列”等一系列問題開展2天的家庭工作坊,由擁有兒童心理諮詢20多年的老師來帶領父母們學點實用心理學,幫助大家在不同的家庭和社會角色中切換自如。

怎样让孩子避免被“过度教育”摧残?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GPST國際註冊心理諮詢師

10年教育行業工作經驗

彬漁心理工作室諮詢助理

怎样让孩子避免被“过度教育”摧残?

彬漁青少兒心理工作室由數位多年從事青少年及兒童心理諮詢工作的諮詢師共同發起設立。我們的諮詢師團隊均已獲得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質,以及青少年及兒童心理諮詢治療的相關資質。同時還聘請了參與心理諮詢師督導與培訓、主持青少年及兒童心理諮詢相關項目的專家。

我們希望能夠通過專業的兒童心理學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指導與分享廣大父母如何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更加融洽地和孩子相處,以及更智慧地引導孩子。

怎样让孩子避免被“过度教育”摧残?怎样让孩子避免被“过度教育”摧残?

彬漁青少兒心理工作室 創始人之一

黃毓彬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高校中級心理諮詢師

企業高級EAP講師

高一學生家長

怎样让孩子避免被“过度教育”摧残?

彬漁青少兒心理工作室 創始人之一

張嵐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2008-2009年擔任《魯豫有約》雜誌心理專欄顧問

2011年聞道漢文培訓機構心理顧問

2016-2017年主辦聞道青春期心理沙龍公益活動

故事|閱讀|教育|電影|心理

請留下你指尖的溫度

讓太陽擁抱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