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泉靈:那些很厲害的人,都是找對了自己的目標和內驅力

什麼是勇氣?

在談到勇氣的時候,很多人覺得那是一口氣,是衝出去的一剎那。

其實,在我看來,勇氣至少包含兩樣東西:第一,目標,你得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第二,內驅力。

勇氣不是一瞬間的豁出去了,是你在膝蓋打戰,心裡打鼓的時候,知道怎麼繼續往前走。那時,你的內驅力是什麼呢?

很多人缺乏勇氣,本質是缺少目標,缺少困難時的支撐,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不知道自己有什麼。

當然,這個目標未必要像本書作者那樣——成為一個成功的華爾街女精英。本質上,做一個成功的人、幸福的人、流浪的人、與眾不同的人都需要勇氣。


張泉靈:那些很厲害的人,都是找對了自己的目標和內驅力


1

勇氣的來源

在生活中,我經常扮演一個幫助朋友穿越迷茫的角色。很多處於職業迷茫期或者情感迷茫期的朋友都喜歡找我聊一聊,希望我能幫他們撥雲見日。我通常會問他們一個問題:“你到底想要什麼?”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人生智慧,很多人其實是隨大溜的。

不久前,一個很年輕的北大學弟跟我聊天。我問:“如果不考慮任何外界因素,完全順從自己的意願,你的理想職業是什麼?”

他說他其實特別想在大學當老師。我問:“那你為什麼沒有朝這個方向努力呢?”他說現在大學老師都得有博士學位,他覺得他的專業的博士課程沒什麼意思。

我問:“如果在大學裡當老師就是你的目標,學那個沒什麼意思的博士課程就是一個過程,你願不願意付這個代價,實現你的夢想?”他想了想說:“在大學當老師,也有不好的地方。”我問他哪兒不好,他說當老師挺窮的。

於是我們又回到這個問題的本源——為什麼想當大學老師。他說大學老師受人尊敬。


張泉靈:那些很厲害的人,都是找對了自己的目標和內驅力


於是問題就出現了:“社會尊重和掙錢多,你選哪個?”

他想了半天說:“其實,我想要的,既不是尊重,也不是掙錢多,而是相對自由。”這就出現了第三個問題:“如果你想要一定的自由,為什麼不選擇當一個自由職業者?”

他想了想說:“自由職業可能不太穩定。”我說:“現在受人尊重,穩定,掙錢比較多,自由,如果只能選一個,你選哪個?”

在現實中,我們面臨的選擇沒有這麼嚴苛,大多時候是平衡的結果。但是,如果你內心沒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就容易被周圍人的意見所左右。

我結婚的時候就問過自己,如果我只能給老公提一個要求,會是什麼。我的結論是“有的聊”。我最終找了一個能和我聊天的老公,其餘的都不是重點。你的平衡最終會變為船,它把你推到哪兒,你就去了哪兒。

2

人生的平衡在於明確核心訴求

這還要追溯勇氣的內在動力是什麼。我相信,對於這個問題,每個人的答案都是不一樣的。對我來說,可能最重要的內在動力是樂趣。

總有人問我,當記者苦不苦,危險不危險。當年拼命幹活的時候是挺苦的,熬夜,出差。我總是在家裡和辦公室各備一個旅行包,以便可以隨時走人。

我當勞模那會兒,經常有媒體問我:“你這麼辛苦工作,為了什麼?”我說自己的確沒覺得特別辛苦。有一個成語叫樂此不疲,樂此不疲的本質是你得有樂,樂了就不苦了。

所以對我來說,人生有一個特別大的追求。我的第一目標和第一內驅力都是樂趣。有了樂趣,你就有勇氣去做一切事情。

對我來說,當年的記者工作能讓我進入之前不能進入的空間,碰到不容易碰到的人,經歷別人經歷不了的事情,這三點就是我最大的樂趣。


張泉靈:那些很厲害的人,都是找對了自己的目標和內驅力


有人會問:“你當記者就當記者,為什麼要去戰亂的地方呢?萬一出點什麼事呢?”但這正是在經歷別人經歷不了的事情,也正是這個過程讓我更瞭解這個世界。

對我來說,危險不過是一個客觀存在,就像讀博士也是一個客觀存在,其中的樂趣會促使你行動。

對於《勇氣》的作者薩利來說,當兼顧家庭和事業的難題向她提出挑戰時,她知道自己能夠做什麼,適合做什麼,懂得如何體現自己的價值,所以果斷重返職場。

她做出了自己滿意的選擇。當一個人知道自己的內驅力是什麼的時候,就會有清晰的目標。

對我來說,勇氣的第一動力一直是樂趣,我也對自己的選擇滿意。

回到我的學弟,你會發現其實他的內在動力是不太確定的——社會尊重來自外部評價,金錢、自由和穩定性來自內部需求。

一個人真的要想想:“我到底是誰?我要什麼?怎樣才讓我覺得快樂?”

3

逼迫自己才能激發勇氣

大多數人並不是沒有勇氣,我們在談勇氣的時候,往往把它和勇敢混為一談。我覺得勇氣其實不是簡單的事,我們要找到自己的內驅力,找到自己的目標。

我一直特別遺憾地發現,今天很多孩子大量的學習其實不是來自學習的樂趣,而是來自外部評價,包括好孩子的評價和外部壓力。

即便你考上了北大,可能一路上鼓勵你繼續努力的只是外部評價。我的學弟的第一反應就是社會尊重,因為他從小就是被外部評價和外部對他的要求裹挾到今天,可能從來沒有時間問問自己想要什麼,能做什麼,內在動力是什麼。

我最近做了一件特別考驗我兒子的事。他今年 12歲,我帶他攀登乞力馬紮羅( 12歲是允許攀登乞力馬紮羅的年齡底線)。


張泉靈:那些很厲害的人,都是找對了自己的目標和內驅力


他從出生到現在,外在條件太好了,沒有什麼是他必須通過逼迫自己才能夠獲取的。其實,當條件太好的時候,他的內驅力就會不足。他失去什麼,也不會覺得可惜,得到什麼,也不會快樂。

如果這時候你非要告訴他,要尋找內驅力,他會不知所措。因此,我一定要讓他體驗一下。

這恐怕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逼迫自己才能往前走(當然,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經歷肌糖原、肝糖原耗盡。我在山頂的時候,知道如果沒有塗防曬霜,皮膚就會曬傷,可就是沒力氣把它從側兜拿出來)。

他最後成功登頂,讓我非常震驚。其實,他在路上出現兩次肌糖原耗盡。補能量棒的過程絕不愉快,因為當時能量棒已結冰。

我後來問他:“那一刻你為什麼決定登頂,而不是下山?”他說:“我想了想,咱們跑到那麼遠的地方,不就為了登頂嗎?”

我對他說:“其實,你以後在人生當中要經歷好多這樣的事情。你要在某一刻告訴自己,得逼一下自己,知道到這個地方,就為了幹成那件事情。就像登山一樣,山在那裡就是你的目標。”

我從登山一開始就問他一個問題:“你有沒有想過,人為什麼要花錢買罪受?”

我認為他在山腳下的時候,是不知道怎麼回答這個問題的。到了山頂,我認為他知道了。下山之後,他身上迸發出的那種自信,是他從未展現過的。這份自信就來自他終於逼自己做了一件他認為做不到的事情。

這就是為什麼企業家常常會說“穿過暴風雨,你就不再是原來的那個你了”。唯有磨鍊,才能讓我們成長。


張泉靈:那些很厲害的人,都是找對了自己的目標和內驅力


我們看到,薩利在 30多歲時已經突破華爾街女性任職高管的極限,她是怎麼做到的呢?

薩利的成功秘訣是從來不說“不”,她每週長時間工作,不管別人讓她做什麼,不管有多難,都先答應下來。這樣的勤奮和磨鍊讓她在男性佔比極高的世界裡贏得了一席之地。

最後,我要說的是,雖然生活中的小確幸會提高你每一天的快樂點,但人的終極快樂一定不是由小確幸構成的。人生的核心快樂一定基於你的核心目標,擁有清晰的核心目標,你才能夠持久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