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5段經典語錄,句句精闢,簡直不要太深刻!

尼采的5段經典語錄,句句精闢,簡直不要太深刻

一、意志在生活中可有地位?我們所說的生活是什麼?每天去辦公室上班,有一份工作、一份職業,不停地攀爬宗教或世俗的階梯,還有恐懼和痛苦,以及我們所珍視、所懷念的事物,這一切都是生活,不是嗎?這一切就是生活,既包括有意識的部分,也包括隱藏的潛意識。有意識的部分我們或多或少都知道,此外還有在我們內心深處最隱蔽的洞穴和密室中所深深潛藏的那些東西。那一切就是生活:幻覺和現實,最高原則和“現在如何”,對死亡的恐懼,對生活的恐懼,以及對關係的恐懼。

尼采的5段經典語錄,句句精闢,簡直不要太深刻!

二、作為一個人,我完全明白自己的意識中所發生的事情:困惑、失序、混亂、鬥爭,追逐權力、地位、安全、保障以及聲望,等等。我發現是思想造成了這一切——思想加上慾望以及無數的意象。從生理上、身體上,我必須運用某種形式的能量去學習一門語言,去做這做那。這時必須有某種驅動力。同時,我也認識到,上述那一切都是思想即慾望和意志的產物。

尼采的5段經典語錄,句句精闢,簡直不要太深刻!

三、現在變得重要的是:哪一種觀察是必需的?觀察以看到現在實際如何。心智能否看到實際的“現在如何”?抑或它總是把它詮釋成“應該如何”、“應該如何”、“我必須壓抑”、“我不可以壓抑”等等,諸如此類的一切?我必須擁有觀察的自由,否則我就看不到。如果我對你抱有偏見,或者我喜歡你,我就看不到你。所以若要觀察,自由是絕對必要的——擺脫了偏見、知識和所學東西的自由,能夠不帶著觀念去理解事物

尼采的5段經典語錄,句句精闢,簡直不要太深刻!

四、我們必須擁有觀察的自由,在那份自由中意志是多餘的,只有去看的自由。也就是,換句話說,如果有人作了一句陳述,你能傾聽它而不把它變成一個抽象的概念嗎?你理解我的問題嗎?講話者說了這樣一句話:“悲傷的終結就是智慧的開始。”你能傾聽這句話而不把它看成一個抽象的概念嗎?抽象的過程是這樣的:“這可能嗎?”“我們能從中得到什麼?”“我們如何才能做到?”這些都是抽象的過程,而非實際在傾聽。

尼采的5段經典語錄,句句精闢,簡直不要太深刻!

五、我們應該自己問自己:有沒有那種品質的覺察?我們有沒有觀察天空,觀察星星、月亮、鳥兒以及人們的反應,觀察這個整體?而覺察和關注之間的區別是什麼?在覺察中,存在一個我們據以覺察的中心嗎?當我說”我在覺察“,那麼我就是從一箇中心出發,從一箇中心對自然做出反應——那個中心就是我的侷限、我的偏見、我的慾望、我的恐懼以及諸如此類的一切。在那種覺察中,有一箇中心,而關注中根本沒有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