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今昔——對照過去我認不出了你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20世紀60年代的延安城;下圖為2019年4月25日拍攝的延安城。新中國成立70週年前夕,延安向世界宣告告別絕對貧困,226萬老區人民邁進全面小康的新生活。脫貧攻堅,讓延安從黃到綠,由窮變富,紅色聖地舊貌換新顏,延安人在新時代的腳步更加堅實有力。新華社發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抗戰時期延安南泥灣的生產場景;下圖為2018年9月12日,遊客在延安南泥灣稻田旁留影。新中國成立70週年前夕,延安向世界宣告告別絕對貧困,226萬老區人民邁進全面小康的新生活。脫貧攻堅,讓延安從黃到綠,由窮變富,紅色聖地舊貌換新顏,延安人在新時代的腳步更加堅實有力。新華社發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左圖為1983年12月26日拍攝的延安市南河河道;右圖為2019年5月5日拍攝的延安市南河河道。新中國成立70週年前夕,延安向世界宣告告別絕對貧困,226萬老區人民邁進全面小康的新生活。脫貧攻堅,讓延安從黃到綠,由窮變富,紅色聖地舊貌換新顏,延安人在新時代的腳步更加堅實有力。新華社發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1981年9月3日拍攝的延安市新華書店;下圖為2019年5月8日拍攝的延安中國紅色書店。新中國成立70週年前夕,延安向世界宣告告別絕對貧困,226萬老區人民邁進全面小康的新生活。脫貧攻堅,讓延安從黃到綠,由窮變富,紅色聖地舊貌換新顏,延安人在新時代的腳步更加堅實有力。新華社發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1993年4月27日,延安市梁村鄉的白生有老漢在放養自家的羊群;下圖為2019年4月23日,延安市安塞區化子坪鎮河西溝湖羊養殖場的工作人員在餵羊。新中國成立70週年前夕,延安向世界宣告告別絕對貧困,226萬老區人民邁進全面小康的新生活。脫貧攻堅,讓延安從黃到綠,由窮變富,紅色聖地舊貌換新顏,延安人在新時代的腳步更加堅實有力。新華社發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1981年12月16日拍攝的延安寶塔山下新建的旱冰場;下圖為2019年5月5日拍攝的延安市寶塔山下的體育場。新中國成立70週年前夕,延安向世界宣告告別絕對貧困,226萬老區人民邁進全面小康的新生活。脫貧攻堅,讓延安從黃到綠,由窮變富,紅色聖地舊貌換新顏,延安人在新時代的腳步更加堅實有力。新華社發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左圖為1961年7月19日,延安大學青年教師王淑珍在輔導學生做實驗;右圖為2019年5月6日,延安大學的學生在進行物理化學實驗。新中國成立70週年前夕,延安向世界宣告告別絕對貧困,226萬老區人民邁進全面小康的新生活。脫貧攻堅,讓延安從黃到綠,由窮變富,紅色聖地舊貌換新顏,延安人在新時代的腳步更加堅實有力。新華社發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1993年1月拍攝的孩子在延安第一所希望小學——棗園鄉中心小學上課;下圖為2019年5月6日,延安棗園小學的學生在上課。新中國成立70週年前夕,延安向世界宣告告別絕對貧困,226萬老區人民邁進全面小康的新生活。脫貧攻堅,讓延安從黃到綠,由窮變富,紅色聖地舊貌換新顏,延安人在新時代的腳步更加堅實有力。新華社發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1989年2月5日,延安安塞真武洞鎮滴水溝村的村民在排練腰鼓;下圖為2018年10月20日,腰鼓手在延安安塞南溝進行山地腰鼓表演。新中國成立70週年前夕,延安向世界宣告告別絕對貧困,226萬老區人民邁進全面小康的新生活。脫貧攻堅,讓延安從黃到綠,由窮變富,紅色聖地舊貌換新顏,延安人在新時代的腳步更加堅實有力。新華社發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1942年拍攝的延長油田全景;下圖為2018年9月28日拍攝的延長石油集團延安煤油氣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全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前夕,延安向世界宣告告別絕對貧困,226萬老區人民邁進全面小康的新生活。脫貧攻堅,讓延安從黃到綠,由窮變富,紅色聖地舊貌換新顏,延安人在新時代的腳步更加堅實有力。新華社發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1982年3月31日,陝西延安歌舞劇團的文藝工作者在延安志丹縣演出;下圖為2018年10月19日,遊客在陝西延安安塞區馮家營“千人腰鼓文化村”觀看錶演。新中國成立70週年前夕,延安向世界宣告告別絕對貧困,226萬老區人民邁進全面小康的新生活。脫貧攻堅,讓延安從黃到綠,由窮變富,紅色聖地舊貌換新顏,延安人在新時代的腳步更加堅實有力。新華社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