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魯木齊呆了這麼多年,這些地名原來是這麼來的!

很多來到烏魯木齊的朋友肯定特別好奇,為啥這裡的地名都這麼奇怪?!跟內地大多都是以街道命名,再加上東、南、西、北、交叉口等等的地名相比,烏魯木齊的地名就顯得很是捉摸不透了。

比如,以溝為結尾的地名:小西溝、大西溝、大寨溝、碾子溝等;以灣為結尾的地名:卡子灣、六道灣、七道灣等;以工為結尾的地名:頭工、二工、三工等;以堡為結尾的地名:地窩堡、柴窩鋪等等這些地名,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在烏魯木齊呆了這麼多年,這些地名原來是這麼來的!

烏魯木齊

歷史原因

乾隆三十年(1965年),最初的迪化城建了起來。1772年,清朝政府在迪化城的西北建立了鞏寧城,因為城內移駐了滿營官兵,所以老百姓就將它稱為“老滿城”。老滿城的周邊大多數的地名都是以開發屯田的聚民點來命名的,比如:頭工、二工、三工、地窩堡等等就是這麼來的。

大寨溝的這個名字,是農業學大寨時命名的。雖然現在這個地方沒有了,但是因為公交站名被大家叫到了現在!

在烏魯木齊呆了這麼多年,這些地名原來是這麼來的!

大寨溝

上個世紀50年代中蘇友好,因為友好路上有中蘇有色金屬公司等,所以被命名為友好。但在文革時期,友好路被改成了反修路,意為:反對修正主義。友好商場也叫作反修商場,到1980年才又恢復成友好路。

在烏魯木齊呆了這麼多年,這些地名原來是這麼來的!

友好路

地形原因

烏魯木齊位於丘陵地帶,四周環山,連中都有紅山等山丘,所以道路肯定是彎曲的。再加上過去有很多的商人、牧民、農民等來到這裡,很多都以原籍鄉黨而聚在一起,村莊大多都是在路旁建造,而新疆有路的地方旁邊一定會有水渠。而烏魯木齊的兩條河流橫穿城區:水磨溝河與烏魯木齊河,經常因為河水氾濫而進行局部改道。百姓們又都倚水而生,住在彎彎曲曲的河床旁,為了好記,所以就產生了很多帶“灣”的地名了!

當然除了這些,還有很多不同的原因被命名,但都有自己的意義!

在烏魯木齊呆了這麼多年,這些地名原來是這麼來的!

還有很多以企業命名的:

因為老百姓長期叫法習慣,很多企業就都變成了地名,比如:機械廠、農機廠、二毛等等,但現在很多老企業都已經不存在了,但名字還是被保留了下來。

還有以江河命名的:

上個世紀40年代,揚子江路、黃河路、黑龍江路等等。

在烏魯木齊呆了這麼多年,這些地名原來是這麼來的!

南湖

時代發展速度飛快,烏魯木齊也變得越來越繁華。很多過去的老街道、老企業都漸漸地消失了,但它們的名字都在以站名存在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令人感慨。如果你還知道有哪些地名的命名原因,請在討論區發出來進行交流與補充,讓更多的人瞭解烏魯木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