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為何反感別人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強調的是教育者對學生的一種責任與信念,是教育者基於這種責任與信念對自己的嚴格要求。這句話的核心就是告誡我們每一位老師:要相信每個學生的可教性,不輕易對任何學生喪失信心。

老師為何反感別人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教師要充分認識到,一方面這裡的 “好”不僅指學生的考試成績。一個人,不論其知識水平高低、能力大小,只要是具有一定的知識技能,能夠進行創造性勞動,為社會做出積極貢獻,就是的人才,教育應該是不拘一格培養人才,堅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另一方面教師要謹記自身使命,真正負好教書育人的責任,從實際出發,把握和遵循人才成長的科學規律,用系統發展的眼光培養學生,注重因材施教,要鼓勵“人盡其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健全獨立的人格。

老師為何反感別人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一句被曲解的“名言”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名言出自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這是他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但“教好”又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不同的學生千差萬別,讓他們思想學習各個方面都齊步走,是不可能的。在金波看來,“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對教師的激勵——教師要不斷提高教育水平。那些“教”的、“能教好”的老師,也是逐步成長起來的。如果在教育教學中遇到了困難,學生沒有取得自己期望的進步,教師應反思自己還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好,及時總結提高,選擇更合適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從而達到教育目的。那麼,就不僅是學生進步了,教師也進步了。

老師為何反感別人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1、教師應掌握教學原則的前提下才能會教。對比現代學校應試教育,幾乎沒有哪個學校不在追求學生的成績為目標,在此目標導向下題海戰術已經將陳鶴琴先生所倡導的17條教育原則所剩下無幾。試想,當老師每天疲於應付上級名目繁多的檢查和評比,再拿成績作為排名指數,能讓老師全面提升教學素養。

老師為何反感別人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2、個性化教學是確保學生不掉隊的根本。從陳鶴琴先生的教學原則中不難看出,教師應尊重學生個性發展,而不是採取一刀切手段,即統一教學,統一佈置作業,而後批改作業,最後一考了之。這就是把心智發展相對滯後的學生忽略掉了,掉隊的學生誰去管,很多老師一推六二五,扔給家長去負責。如此說來,個性化教學在如今的應試教育大背景下,幾乎很難被重視。

老師為何反感別人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3、陳鶴琴先生尤為重視家庭教育。陳鶴琴先生最為傑出的貢獻,我認為是把家庭教育放在與學校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想不讓學生掉隊,把每一個學生教好,非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雙重並舉不可。否則,教師因教學任務繁重,必然使個性化教育無法關注到每一個發展滯後的個體學生,而有家庭教育作為協力,由家長重視對自己孩子進行認知和分辨的培養,進行基本學習能力的培養,才能使孩子在課堂上跟得上學習的節奏。

老師為何反感別人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4、老師即便會教也有教不好的學生,這種現實的危機感就擺在眼前。從陳鶴琴先生的教育思想來看,家庭教育既然如此重要,家長就必須要懂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知識從哪裡來,需要家長自己主動學習。可是現實問題是有相當多的家長根本就不學習,把教育孩子的責任都推給老師,試想,當家庭教育嚴重缺失的現狀之下,你對孩子的早期(0-6週歲)教育呈現空白狀態,當你孩子認知能力、理解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都相當薄弱時,而老師又沒有過多精力去對你孩子進行個性化培養時,即便老師再會教,恐怕也很難教好你的孩子,這就是現實的嚴峻危機,遺憾的是太多家長不明白這個道理,仍然有功夫在那當“噴子”罵街,當“糞青”而憤世嫉俗,也不會靜下心來學習怎樣成為優秀的父母,去專注培養自己孩子的好習慣好品質,讓孩子具有良好的素質。

老師為何反感別人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即便是教育家說過的一句話,也應該從哲學的角度全面看待和分析問題,而不應斷章取義,甚至被無良媒體負面引導,成為錯誤觀念與思想的追波逐流者。孩子是你的,怎樣對孩子負責,讓孩子在家裡得到應有的培養和教育,讓孩子會做人會做事,到學校裡會學習輕鬆學習,這是每個家長都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老師為何反感別人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但是現在,這句話被曲解為讓每個學生都一樣好,學生成績不好或者行為不端,不是學生的問題,而是老師“不會教”,“這顯然違背了全面看待事物的基本方法,很荒謬,極不公平”。“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一種教育理念,或者說是一種教育信念。它告訴我們,要相信任何學生都有可教育的潛能。一個學生沒有教好,是暫時還沒有找到適合這個學生的教育方法。

老師為何反感別人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教育萬能論該過時了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片面的說法,是對大部分老師自尊心的傷害,這句名言只看到了老師的影響和作用,片面強調老師的教育教學水平,而忽略了學生群體自然存在的參差不齊。教育不是萬能的,學生是否成才受學生本身、家長、社會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每一個人都從自身做起,更多地想到我為教育做了什麼,為孩子的成長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凝聚“向生力”,才會有孩子更加燦爛的明天!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是教師的自勵!

老師為何反感別人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