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有奇石,何日出深閨

武陵石泛指產於常德,石門,桃源等地的奇石。近年時有精品見諸報刊,但遠沒有三峽石,黃河石,靈璧石等傳統奇石有名,更不用說像柳州,寧夏那樣形成頗具規模的奇石市場了。

其實,武陵石圖案奇特,美輪美奐,躋身於華夏奇石之林而毫不遜色。筆者初涉石道,藏石不多,精品有限,然敝帚自珍,仔細品玩,其樂無窮。僅舉兩例,以饗同好。


“留得殘荷聽雨聲”

武陵有奇石,何日出深閨

武陵石 30*29*10(釐米)

幾莖殘荷,數塊水鏽,些許游魚——一幅絕妙的殘荷圖。我把它看成《紅樓夢》中木石前緣的後續,其意境妙不可言:

寶玉道:這些破荷葉可恨!怎麼還不叫人來拔去?”……

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 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

寶玉道:果然好句,以後咱們別叫拔去了.”

——<<紅樓夢》第四十回

卻說黛玉死後,寶玉出家,後輾轉回到青埂峰,不知歷幾世情劫,終難忘顰卿用眼淚澆灌的愛情,猛憶起林妹妹檀口輕吟留得殘荷聽雨聲,不覺大慟,遂請來丹青國手繪製殘荷圖並紋於體上。為不引起閨閣中人的青睞,他一改往日的輕靈俊秀,渾身寶氣而化身為粗鄙無文,大腹便便的頑石,不復墮輪迴矣。.愛我所愛無怨無悔,不求曾經擁有,但求天長地久——身上鐫刻著最愛之人之所愛,寶二爺可以無憾了。


“桃花源裡可耕田”

武陵有奇石,何日出深閨

左 武陵春早 34*25*10(釐米) 右 祈禱豐收 34*25*13(釐米)

此兩方奇石型狀,大小相近,圖案清晰,極似兩幅田園牧歌生活最主要的畫面:勞動場景和生活場景。

左邊奇石主畫面是錯落有致的良田,遠處的小山依稀可見樹木蔥蘢,右下角有一人站在田埂上,笑得咧開了嘴 。這是一種以主人翁姿態勞動,並把勞動當做幸福之人的暢懷大笑(受剝削,被奴役的人的勞作是被迫的,哪裡還笑得出來)如果單獨立意,叫江南春早人勤春早也未嘗不可。

右邊奇石主畫面:中間是一個婆娑起舞的少女,兩條修長的手臂舞至頭頂上方,手腕相靠,兩手掌略向外傾斜,顯示了少女肢體的柔和與嫵媚,兩腳上踮,

頭部因奮力向上而向前略低,被揚起的手臂 遮去了大部,腰間揚起的飄帶顯示她在急速旋轉,動感很強,像古代祭神會或儺戲中的獨舞;右邊是一個少數民族少年的頭像,頭上戴著稀奇古怪的頭飾,下頷圓潤,眉眼低垂,一幅虔誠肅穆狀;左邊是一個老頭的頭部側影,眉眼依稀可見,上下唇長著略向前伸的小鬍子,神態恬適,專注.正所謂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武陵春早”“祈禱豐收組合成

桃花源裡可耕田的命題,給人們展示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世外桃源,立意得到進一步昇華。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與文化素養的提高,奇石收藏也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前賢曰:山無石不險,水無石不清,園無石不秀,室無石不雅。藏石,賞石,古已有之:蘇東坡愛石,米芾拜石,近代愛國人士沈鈞儒更是自號石痴……在賞石界留下了 一段佳話。

我真希望常德的石友及媒體能加強對武陵石的宣傳,將武陵石這一朵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奇花推出常德,走向世界。


附:

江城子___愛石人生

老夫聊發愛石狂,左提撬,右扛包,不避寒暑,遠足勿辭勞.為覓佳石邀夥伴,峽谷走,灘頭遨.

石性堅貞堪歎賞.憎諂諛,恨虛誑,坦坦蕩蕩,笑傲雨雪霜.欲效前賢蘇米沈,新石痴,誰人當?

注:蘇米沈,即蘇軾,米芾,沈鈞儒。蘇東坡曾千里訪奇石;米芾拜石,號為米癲;愛國人士沈鈞儒自號石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