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在古代過得怎樣?唐朝時期最安逸,這個朝代最悽慘!

說起四川,很多人的第一反應:火鍋、美女、美景。的確,四川不失為一個好地方,諸葛亮曾經用八個字高度評價四川:“益州險塞,沃野千里。”短短几個字道出了四川易守難攻、物產豐富的特點,按理說四川的老百姓自古以來過得很安逸,然而事實讓人大跌眼鏡。

四川人在古代過得怎樣?唐朝時期最安逸,這個朝代最悽慘!

在遙遠的夏朝,四川這片土地上還沒有建立政權,主要是一支蜀人部落在此遷徙居住。西周末年,四川終於迎來統一,古蜀國杜宇王朝建立,都城就位於今天成都的溫江區。

四川人在古代過得怎樣?唐朝時期最安逸,這個朝代最悽慘!

到後來秦王兼併蜀國,四川第一次投入祖國大家庭的懷抱,有了一個新名字:蜀郡。當時的四川,尤其是成都平原上的良田可謂不計其數,可惜時常要受到岷江水患的侵擾。好在英雄總是應運而生,此時的蜀郡太守正是李冰,在他的主持修建下,都江堰誕生了!這項水利工程不僅杜絕了水患,還為成都平原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活水。西漢建立後,成都更是成了全國六大都市之一,人口接近40萬人。

直到唐朝,四川的經濟發展進入全盛時期。以前中學的歷史課本上有一個說法“揚一益二”,其中的“揚”是揚州,“益”是益州,也就是成都。“揚一益二”的意思就是揚州經濟全國第一,成都全國第二。當時成都紡織業發展程度高,其中的蜀錦更是突出,一般用作上貢佳品。除了紡織業,臨邛產鐵、自貢產鹽、遂寧產糖、瀘州產酒,那時的外來者對四川的印象就兩個字:富庶。看來此時四川人民的生活是相當安逸的

四川人在古代過得怎樣?唐朝時期最安逸,這個朝代最悽慘!

另外,唐朝時期的成都已經成了“網紅城市”,很多文人墨客都要來此打卡,比如李白、杜甫、王勃、李商隱等詩人都曾到成都居住過一段時間。杜甫不是有句詩:“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這裡的“錦官城”說的就是成都市。

如此富庶、猶如桃花源的地方日後卻迎來了災難。明朝末年,四川老百姓歷史上最慘痛的時候到了!

四川人在古代過得怎樣?唐朝時期最安逸,這個朝代最悽慘!

明朝末年,農民起義軍張獻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權,此時的四川成了“眾矢之的”,張獻忠成為三方勢力的目標:清軍、南明軍隊、地主武裝。他們一起殺向四川,戰火整整持續了10多年。光打仗也就算了,清軍可不是一支仁義之師,他們所到之處幾乎屍山血海,屠城更是家常便飯。10多年的戰火,試想,四川的老百姓能好過嗎?

大西政權被滅後,本以為苦日子到頭了,不料吳三桂舉兵反清,居然又將戰火引向了四川,於是四川人民再次陷入戰亂。幾年過去,四川人口急劇減少,經濟更是蕭條不堪。據說,之後新上任的清朝官員到四川后,竟然大哭了起來,曾經的天府之國卻是如此悽慘景象,讓人不敢相信!

四川人在古代過得怎樣?唐朝時期最安逸,這個朝代最悽慘!

康熙年間,朝廷實在看不下去了,決定重建四川,於是鼓勵外省人民遷入四川,一來增加當地人口,二來恢復當地經濟。光是口頭鼓勵必然不行,朝廷規定:外來人口到四川開墾荒地後,土地將永遠屬於自己;開墾的荒地,五年內不徵收賦稅。除了鼓勵普通老百姓,還要鼓勵官員,辦好了移民,直接跟升職掛鉤。多年以後,四川才得以滿血復活。

今日話題:如果你是當時外省的一名老百姓,願意拖家帶口到四川定居嗎?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