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王臺末封蓋,老蜂王就分蜂飛走,該怎麼辦?

南國紅豆905


在中蜂養殖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自然分蜂群、逃跑群以及新王產卵初期群,其工作效率非常高,不管是採集、造脾還是育子都要比平時高數倍不止,我們稱之這一現象為蜂群“高效情緒”。如果我們在飼養過程中可以創造和利用蜂群“高效情緒”,甚至把兩個“高效情緒”連在一起,不管是繁蜂還是採蜜效果都會更佳。

春季是蜂群分蜂最多的季節,多數養蜂人對老劣王都採取處死的辦法,隨後放新王,這樣處理並沒什麼錯,但筆者認為白白喪失一次蜂群“高效情緒”,讓老劣沒有發揮自己的“餘熱”。

個人做法是: 分蜂季節到來前對老劣王進行剪翅,剪去兩前翅的 1/3 , 一定要剪平, 決不能一邊多一邊少, 讓其分蜂時能飛翔,但飛不高也飛不遠便於收捕。對已產生“分蜂熱”的老劣王群, 分批毀除該群的所有王臺, 同時加入種用群的優良王臺促使分蜂。分蜂群收捕回來後稱一下有多重,每千克蜂放脾 4張,其中一張是帶幼子的半成脾, 兩邊放整張巢礎的脾。巢礎只可少加一張, 絕不可多加一張,這樣兩三天即可造滿。若加半巢礎或巢礎條甚至空巢框,造脾速度就慢得多。

分蜂群不僅脾造得快、造得好, 無雄蜂房, 蜂王產子也特別積極, 子圈大、密集度高,老劣蜂王也煥發了青春, 工蜂採集特別勤奮,脾上很快會儲足蜜粉。這樣的“高效情緒”能維持 12天左右, 以後逐漸趨於平常。

待到蜂兒大半封蓋時, 除去老劣王, 介入優良王臺; 新蜂陸續出房時,新蜂王已交尾成功開始產卵, 蜂群又產生第二個 “高效情緒”,這時可視蜂量加礎造脾繼續擴大蜂群, 始終保持蜂脾相稱。兩個“高效情緒” 期結束, 蜂群新脾、新王、新蜂眾多,飼料充足; 分蜂后的原群解除了 “分蜂熱”,換了新王,新蜂大量出房。要抓住新蜂出房、新王產子這段“高效情緒”期淘汰劣、舊脾, 補造新脾。


蜂群裡的守望者


中蜂王臺未封蓋,老蜂王就飛走了,這是正常的現象,是因為自己管理疏忽所致,別去怪蜜蜂,要趕緊彌補措施。


其實分蜂飛逃是沒有準確的時間的,有的甚至沒有王臺的出現,就可能出現逃蜂的現象。有了王臺就會發生分蜂飛逃,但並不會一定是等到王臺封蓋成熟再飛逃。判斷蜂是否會發生飛逃,要根據以下幾個方面來判斷。

看看蜂王是否產子量急劇減少,蜂王腹部並小了?如果是自然分蜂,工蜂是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的。真是造自然王臺,然後會減少對蜂王的王漿飼餵量,使蜂王體型縮小,便於飛行。吃不飽的蜂王自然產子量會降低,蜂群就沒有多少幼蟲了。發現了這些變化,一般逃蜂現象就會在近兩天發生。養蜂人必須進行人工分蜂,用好自然王臺,蜂王可以囚禁起來。

還有一種情況,蜂群本來沒打算馬上逃蜂,可是開箱查看時驚擾到蜂群,工蜂就會馬上決定逃蜂,挾持蜂王飛逃。

所以,在蜂群出現自然王臺的時候,就一定要著手準備防止逃蜂,不要以為王臺封蓋後才會逃蜂發生。


既然老蜂王已經逃走了,如果真的沒有辦法收回來,只有利用好自然王臺,培育出新蜂王,讓這群蜂正常繁衍下去。

仔細看這些自然王臺,如果有王蟲小,王漿多的,這樣的王臺基本上就是好王臺,能培育出好的蜂王。那些王蟲很大,王漿量少的王臺是劣質王臺,不可能長出優質蜂王的,清理掉只留下好的王臺。

好王臺可以多留幾個,等到王臺封蓋後,再根據王臺的形狀判斷哪一個最好。封蓋後的王臺應該端正粗壯,不能過於細長,也不能畸形歪斜,好王臺的守衛蜂要多一點。根據這幾點選擇出好王臺以後,就要把這些王臺分發下去,每群蜂只能留一個王臺。

一定要記住,王臺封蓋快要成熟後,每群蜂只能留一個,其他的王臺和蜂王都要拿走,這樣才能使新蜂王順利出房,交尾容易成功。

還要注意的是,如果發現蜂群裡子脾太少,還要調入子脾,這樣蜂群狀態正常,新蜂王才容易成功。子脾帶蜂調入,最好能帶有蜜粉。高峰後的風圈只剩下幼蜂,採集能力不足,而且蜜粉會被逃走蜂吃掉,蜂群弱小,飼料不足是難以發展起來的。必須要根據情況補充蜂數和蜜粉,不夠的還要飼餵糖漿。

要明白,蜂群裡沒有幼蟲撫育秩序就不正常,蜜粉缺乏蜂群就恐慌,這樣新王是難以成功的。調入子脾和蜜粉脾一定要注意。

留著的封蓋王臺被工蜂接受,順利出房後就不要再開箱驚擾蜂群。只要調入子脾保證蜜粉充足完成了,就安心的等待一個星期左右,看是否成功產子。有的蜂王會延遲十幾天產子,只要看到蜂王發育健壯良好,就耐心的多等幾天。如果看到蜂王瘦小,毫無光澤,行動遲緩,這樣的蜂王就是劣質蜂王,必須淘汰了。

如果自然王臺沒有成功,這時的蜂群長期斷子就不能再留了,必須合併到其他蜂群裡去。等到蜂群繁盛時,再在蜜粉源充足的時候,人工分蜂。這樣是不影響蜂群發展的。


追花精靈


蜂群的正常分蜂

根據上面的說法,其實我們這個蜂群是一個自然分蜂王群,而且還發生了分蜂,屬於早分蜂的現象。對於正常的蜂群來說,一般分蜂都是發生在王臺封蓋以後,極少數會發生在王臺封蓋以前,如果蜜蜂在王臺未封蓋就出現了分蜂,一般有兩種情況。

第一:人為的干預

按照正常現象,蜜蜂產生王臺是在一個蜂群中已經滿足分蜂條件的時候產生,這個時候往往養蜂人會根據群勢決定是不是要進行分蜂,主要參考依據就是蜂群的趨勢,如果群勢足夠,一般會選擇分蜂,如果群勢不足,一般選擇解除分蜂熱,有的朋友喜歡養大群,也會解除分蜂熱。一般解除分蜂熱是一個綜合過程,包括了取蜜、擴大蜂巢、銷燬王臺等方式,而有的朋友在消除分蜂熱的時候選擇了最簡單的方法,單獨的毀掉王臺,實際上蜂群中的分蜂熱現象並沒有解除,這個時候就會出現我們一邊毀除王臺,蜜蜂一邊造臺,而且蜜蜂的分蜂性會增加,導致王臺沒有封蓋蜂群就發生分蜂的現象。

第二:蜜蜂分蜂性強

有的蜂群蜂王分蜂性強,不管大群小群都發生分蜂,有時候連蛋群也能分出來。對於這種現象,我們只有更換分蜂性弱的蜂王。

王臺未封蓋先分蜂的處理方法

如果老王在王臺未封蓋的時候分蜂,這個時候往往有兩種情況,一是我們能夠找到分蜂群,二是我們找不到分蜂群。

第一:找到分蜂群的情況

如果我們能夠找到分蜂群,這是沒有話說的,以最快的速度收捕,因為分蜂群隨時可能飛走,給我們造成損失。分蜂群在我們收捕後,過箱以後是會“失憶”的,所以可以放在原場。

第二:找不到分蜂群

其實不管分蜂群是不是可以找到,我們都應該注意觀察剩餘的蜜蜂,看看蜂群是不是已經消除了分蜂熱,還要看蜂群內的幼蟲情況。因為老王在分蜂前會有一個大量產子階段,往往在第一次分蜂以後蜂群中成年工蜂不多,但是蜂群內幼蟲非常多,這個時候其實要不了多久就會發生二次分蜂,一般距離一週左右,處女王交尾後會發生第二次分蜂。所以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注意觀察蜂群的情況,看到蜜蜂數量增加後根據群勢決定是解除分蜂熱還是等待分蜂。如果是解除分蜂熱,可以參考擴巢、取蜜、滅王臺的方式,如果是選擇分蜂,注意觀察蜂群中的王臺變化,如果出現了王臺,在我們沒有頻繁消除王臺的情況下,及時進行人工分蜂。如果蜂群分蜂性強,可以考慮更換蜂王。


蜂部落


正常情況下,不會出現蜂王提前逃跑的情況,一群蜜蜂中以蜂王為主要統治者,所有的蜜蜂都是圍繞著它而過開展工作。在一個條件居住適宜,沒有受到疾病和敵害入侵的情況下,是不會出現飛逃的,這一點勿庸置疑。別說王臺還沒有封蓋,只是一個幼蟲,就是封蓋沒有到後期蜂王也不會攜帶蜜蜂飛逃,甚至可以說在新王出房的前一刻,才會被迫飛走。



如果大家在正常蜂群培育過蜂王,那麼你就會發現一個現象,在王臺封蓋後,如果你不及時裝入王籠,都會被蜂王啃咬掉。由於分蜂的數量比較多,在交尾群不足的情況下,我也經常會採取正常有王群,將王臺放在王籠內掛在群中,多的一群會懸掛七八個,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對原群也沒有什麼影響,何況你所說的一個王臺還沒有封蓋,如果真的這樣,意蜂大家還取什麼王漿?蜂群不都飛沒了嗎?

在蜂王想要飛離巢穴之前,大概三天左右就會停止產卵,卵巢開始停止發育,腹部逐漸縮小然後它才可以應對接下來的飛行,否則根本不能長距離飛行,只能在附近小距離徘徊幾次就沒有力氣了。你所說的這種情況也就是說蜂王在王臺產完卵後,96~120個蜂王就已經開始準備飛逃了,這種可能性基本上沒有。



題主的蜜蜂平時我不知道是怎麼管理的,我的蜜蜂是三天檢查一遍,為了減輕工作量,是把蜂群平分成三份一天檢查1/3,雖然說這樣每天都在忙碌,但是卻減小了單日全部檢查帶來的勞累,這樣可以利用早晨氣溫較低的檢查,一般最晚不超過十點鐘就檢查完了,白天基本上不影響蜜蜂的活動,不用讓蜜蜂忍受烈日的照射。

我的檢查頻率非常的高,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還是避免不了會有遺漏的王臺出現,而一旦有未發現的王臺出王就會造成分蜂情況,在分蜂出現後,你100%可以在蜂群中找到新的蜂王。但是由於剛出房的蜂王腹部並沒有發育,加上一些王臺質量可能不太好,所以蜂王的個體非常小,只是比我們的工蜂略大一點,有的時候需要查找幾遍才能將它找出來。

中蜂在檢查的過程中,其實挺讓人頭疼的,因為它的背部花紋比較深,所以在檢查的時候,看時間長了有一些眼花繚亂的感覺,特別是在你找一個新王的時候非常費勁。如果你要是信我的,你就仔細看絕對有新王,如果你找不到,你就留意看你一直保留的王臺情況,要是有被啃咬了就是有新王。

有人說解除分蜂熱,不能用摘除王臺的方式,養意蜂我一直用這種方法,在蜜期雙基箱20脾蜜蜂以上,為什麼蜂王也可以完全統治?所以根本不存在這個問題。


農事齋


蜂群已經出現“自然分蜂”的情況,這時在沒有儲存產子蜂王的情況下,只能保留蜂群內的蜂王臺。或者介入的王臺必須進過篩選出來的優質蜂王臺,保證介入後羽化出房健康的蜂王。將還有日就即將出房的蜂王臺放入蜂箱內的橫樑上之~間,同時,將已經不能正常產卵的蜂王進行囚王撤除。

待新蜂王出房時,經過7~10天時間婚飛交尾成功後,發現蜂巢上開始產卵說明介入新蜂王成功。介入還有1天出房的蜂王臺,對於弱群進行合群處理。



對於弱群進行合群處理,將弱群合併到其它蜂群內。因為,弱群的哺育能力和採集能力較弱,即使介入新的蜂王,蜂群也需要很長時間發展才能壯大群勢。這時,將蜂群合併到另一個正常蜂王的弱群中,組織成一個強群,能有效的進行採集生產和繁殖哺育發展蜂群。


蜂友會


"中蜂王臺未封蓋,老蜂王就分蜂出走…"這種現象有,但並不常見,是因管護不到位,疏忽大意造成的損失。

正常情況下,產生分蜂熱的蜂群,準備分蜂出逃的若為原群老蜂王,她會在最早封蓋王臺新蜂王出房前2~3天,中午9點鐘以前,率領部分擁戴者出逃。若恰遇風雨氣候阻隔,分蜂會相應延滯,在風雨過後的30分鐘左右即開始分蜂出逃。

養蜂實踐中,部分養蜂者為控制分蜂熱,防止自然分蜂,以為每次檢查蜂群時,只要將發現的所有王臺全部毀滅,就能有效控制分蜂熱。他們每次檢查蜂群時,就對王臺徹底清理一次,結果,使人工控制分蜂熱走入誤區,分蜂熱被過度壓制,蜜蜂慵散懶惰,迫使有強烈分蜂意願的蜂群,在王臺尚未封蓋甚至沒有王臺的情況下棄巢飛逃。其實,最好也是最為有效解除分蜂熱的辦法是,要麼順應蜜蜂天性,儘早人工分蜂,要麼強制干預,替換老舊蜂王。

新蜂王發育週期為,卵期3天,幼蟲期5天,蛹期8天,第16天即咬破封房蓋出巢。根據題主反饋的相關信息,說明新育蜂王尚處在5天以內的卵蟲階段。即然老蜂王已分蜂飛走,距離新蜂王出巢至少有8天以上的時間,也就是說約10天左右不存在自然分蜂的情況發生。而介入蜂王或即將出房的王臺風險較大,且仍須幾天適應期。目前,較為穩妥的處理方式,只有假以時日耐心等待,待王臺封蓋成熟後,選擇1個端莊大正的予以保留即可,不必過分擔擾。


亢歲平


應該不會,可能還有王臺你沒看著,正常的是處女王出臺2天前,王蜂王就帶一半蜂出去,就是王臺紅蓋後2天。


良民大大的好544


在中蜂養殖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自然分蜂群、逃跑群以及新王產卵初期群,其工作效率非常高,不管是採集、造脾還是育子都要比平時高數倍不止,我們稱之這一現象為蜂群“高效情緒”。如果我們在飼養過程中可以創造和利用蜂群“高效情緒”,甚至把兩個“高效情緒”連在一起,不管是繁蜂還是採蜜效果都會更佳。

春季是蜂群分蜂最多的季節,多數養蜂人對老劣王都採取處死的辦法,隨後放新王,這樣處理並沒什麼錯,但筆者認為白白喪失一次蜂群“高效情緒”,讓老劣沒有發揮自己的“餘熱”。

個人做法是: 分蜂季節到來前對老劣王進行剪翅,剪去兩前翅的 1/3 , 一定要剪平, 決不能一邊多一邊少, 讓其分蜂時能飛翔,但飛不高也飛不遠便於收捕。對已產生“分蜂熱”的老劣王群, 分批毀除該群的所有王臺, 同時加入種用群的優良王臺促使分蜂。分蜂群收捕回來後稱一下有多重,每千克蜂放脾 4張,其中一張是帶幼子的半成脾, 兩邊放整張巢礎的脾。巢礎只可少加一張, 絕不可多加一張,這樣兩三天即可造滿。若加半巢礎或巢礎條甚至空巢框,造脾速度就慢得多。

分蜂群不僅脾造得快、造得好, 無雄蜂房, 蜂王產子也特別積極, 子圈大、密集度高,老劣蜂王也煥發了青春, 工蜂採集特別勤奮,脾上很快會儲足蜜粉。這樣的“高效情緒”能維持 12天左右, 以後逐漸趨於平常。

待到蜂兒大半封蓋時, 除去老劣王, 介入優良王臺; 新蜂陸續出房時,新蜂王已交尾成功開始產卵, 蜂群又產生第二個 “高效情緒”,這時可視蜂量加礎造脾繼續擴大蜂群, 始終保持蜂脾相稱。兩個“高效情緒” 期結束, 蜂群新脾、新王、新蜂眾多,飼料充足; 分蜂后的原群解除了 “分蜂熱”,換了新王,新蜂大量出房。要抓住新蜂出房、新王產子這段“高效情緒”期淘汰劣、舊脾, 補造新脾。


週二娃記事


這個可以在網上購買抓王器,把王抓住了就順便讓它分一餐,分了多一餐後,後面的未蜂王臺可以留一個到兩個,這是我個人的處理方法


蜂見愁


中蜂王臺末封蓋,老王就分蜂走了,有多種原因,一般來說是人為的,天氣的原因,還有蜂群自身的原因。不過只要王臺裡有幼蟲,以後會有蜂王的,不要擔心,要加強管理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