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本科女事業單位工作10年,工資1.3-1.8之間,該去外企還是留下?

珈寧醫生


謝謝您的提問,小編專注於給各位分享各種職場經驗,每日更新,跪求大家關注,下面說一下我的觀點吧。

一個本科女,事業單位工作了10年,工資在1.3~1.8萬之間,該去外企還是繼續留下?這裡需要搞清楚一點哈,因為不少網友提醒過我,事業單位為的薪水,不是隻有合同上的,一般來說,算上所有的福利補貼(包括什麼過節費、季度獎、精神文明獎、半年獎、年終獎、專項獎等等),最終到手的薪資,是您合同薪資的兩倍以上,所以您現在所說的1.3~1.8萬之間,是否已經包含了額外的獎金。

如果沒包,就是說您的工資大概在2.6~3.6萬之間,如果是這樣的話,個人感覺,綜合考慮完工作量以及與生活平衡,沒有什麼必要走,這個薪資水平還可以啊。

但如果已經是全包價,那就可以考慮下去外企了,坦白講,1.3~1.8萬的薪資水平,現在來說,好一點的高校畢業的學生,部分較為優秀的,起薪都能達到這個水平,而您付出了10年的青春汗水,事業單位也沒有給到您相應的報酬,個人感覺就沒有什麼必要再去付出了,事業單位多的是螺絲釘,缺了您不會垮,同時也不會感恩您的付出,因此如果您手上有更好的機會,更高薪水的offer,完全可以考慮。

當然,這也要綜合考慮您的家庭,如果您的丈夫收入水平足夠支撐,而您日後的重心將會在家庭和孩子身上,那就不用太過折騰了,這個您可以跟家人商量商量。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如果各位看官有不一樣的意見或者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補充,謝謝大家!


在廣州奮鬥的普通人


一個本科女事業單位工作10年,工資1.3-1.8之間,該去外企還是留下?

首先,筆者要問,這是在哪裡的事業單位收入?

北京,屬於一線城市勿庸置疑,收入高也是眾所周知,筆者特意諮詢了在人社局、工商局、稅務局工作的正科級的朋友,他們屬於行政編制,基本都是本科、研究生畢業,工齡都是十幾年以上,月稅前收入沒有能到一萬元的,有灰色收入的除外。

人社局下屬的社保中心、勞動監察大隊多數為事業編制,類似您的情況也沒有月工資稅前達到1.3W-1.8W的,所以,如果您在事業單位、十年左右工齡,收入這麼高的,估計應該是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才有可能。

第二,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在本輪機構改革中,大概率是要轉為企業的,根據分類改革的要求,估計會在2020年前全部轉制完成。此類性質的單位,雖然現在仍為事業性質,但本質與企業沒有太大差異,自籌資金,自負盈虧,市場化操作,收入與效益相關,所以收入上並不太穩定,所以會出現如題主的說的1.3W-1.8W之間。

第三,即然將要改為企業,那以您的選擇將是在國企還是外企間的區別,而不是事業單位與外企間的選擇了。

那麼我們來看一下您的具體情況:女同志,本科畢業,工作十年,那麼年齡應該不會小於33歲。這裡就要問一句了,您選擇去外企也行,或是民企也行,您的優勢是什麼?

這個年紀的女同志,基本上是已婚己育,孩子還不大,您是否能承受得了真正的市場化工作下的工作壓力?家庭情況是否允許?是否還有持續學習的精力?

國有單位工作習慣後,工作風格和習慣真的很難改變,您能適應麼?外企可能待遇會更高一些,但您能拿多久?40歲以後怎麼辦?

把這些問題想清楚了,我想,您自己會做出明智的選擇。祝您好運!


老王觀職場


你多少有點拉仇恨的節奏啊,本科女,事業單位,工資一萬五,就算放在北上廣的事業單位也是“頭部”群體了。你這才真是“錢多活少離家近”呢,這是女生最理想的生活與工作的狀態啊。不知道你有多大的本事,要“捨近求遠、捨本逐末”辭職去外企。如果外企不能給你三倍以上工資(月薪4.8萬),你去的性價比就不合適了。如果給你三倍的工資,你的壓力和所耗時間也是三倍以上,不知道你在事業單位十年之後,是否還有這麼強的承受力。

很多人問,從公務員、事業編或者國企央企,跳槽到民企私企。第一,不是選擇的問題,核心是能力的問題,就是你離開體制能不能過得更好的能力問題。第二,性價比的問題,民企私企外企明面的工資可能高一點,就覺得你在體制內吃虧了,其實,綜合性價比應該在三倍左右。因為體制內的隱形福利和收入,隱形的獲得感是比較多的。第三,才是你的事業心和追求問題。有的人年輕,認為不需要錢,需要一種刺激、闖蕩、奮鬥的感覺,寧願有風險,也要去搏擊風浪,就是想過這樣的生活。

分析你的具體情況。十年本科生,32-35歲之間,結婚生子了,家庭責任有了,教育孩子的責任有了,現在想起來去闖蕩外企,你知道面臨什麼挑戰嗎?你可能是在事業單位待清閒了,看著孩子也有了,丈夫也穩定了,心卻開始野了,你一定在思考,“我的一生就要這樣相夫教子度過嗎?難道我這一生就要平平淡淡到老嗎?我這一生還沒有去搏擊風浪去呢?”於是開始騷動起來,體制內呆膩歪了,想換個人生活法。如果你僅僅是這種“換活法”的念頭,奉勸你不要輕易辭職。

跳槽,最忌諱理想化。往往得不到的東西才是最好的,你得到的東西,反而處處成為制約你的東西。這是囚徒效應,也是圍城效應。到外企不是不可以,第一,你能不能長期勝任外企的工作,第二,外企的工資能不能給到三倍,第三,你做好高壓、高強度工作的思想準備了嗎?這三點,不要靠自己想。自己往往對自己有高估的毛病,在體制內辦事很容易,因為有公權推動。往往給人造成錯覺,我的能力很大,我可以搞定一切。但是失去這個平臺,你從甲方變成乙方,你從被人求的角色,變成了求人者的角色,你要換位思考一下,你能拿到項目,你能搞定你們這樣的事業編嗎?


職場火鍋


事業單位工作滿10年工資,1.3~1.8萬之間,這在普通地區是不可想象的。應當是一線城市的中級以上職稱或者科級幹部以上待遇了。

其實人人都有一份努力拼搏、成就事業的夢想。

如果有感覺更好的外資企業出橄欖枝,是應該跳槽還是留下呢?

我們如果想跳槽,一定要考慮這麼幾個方面:

第一,當然是待遇問題。外資企業在全國都是高報酬的行業。如果是外資企業主動邀請,預計跳槽之後年薪得過百萬了。我們是不是非常缺這一部分錢呢?這是要考慮的問題。

第二,職業發展規劃。事業單位的發展規劃是走職稱和崗位級別路線。外資企業管理也很規範,根據個人的發展方向,也會有提升的空間。

但主要應當考慮的是年齡問題,本科畢業的學生一般都22歲以上,工作10年都32~35歲之間。對於校招的大學生,各大企業都會努力培養;但是對於社招的專業技術人員,最好跳槽之前也要考慮一下,如果直接進入管理層還好;如果未來失業,再就業可就麻煩了。

第三,家庭需要。如果是一線城市的女性,32歲到35歲一般是剛生完孩子的時候,孩子一般不會太大。這種時候,孩子最需要媽媽照顧。機關事業單位的作息時間非常靈活,照看孩子方面是非常佔優勢的。而且一些大的部門,還有機關幼兒園,這可不是花錢就能進的。另外,另一半的工作、生活是否便利、老人需要等等。所以,跳槽也要考慮家庭因素。

第四,同事之間的關係。這關係到我們人際關係的處理能力。如果我們在原先的工作崗位,跟同事工作的很愉快,說明我們人際關係不錯。如果我們也能跟新同事處的很愉快的話,那就沒有問題了。可是,如果是在外企,一些狼性比較大的單位,可能競爭就非常厲害,牽扯到一些工作上勾心鬥角了。作為女性,能適應這樣的工作嗎?也是要考慮的問題。

第五,崗位發展問題。我們現行的工作崗位還有沒有發展的空間呢?比如馬上就要晉升,或者轉為公務員這樣的好機會等著。等到成為處級以上幹部的公務員,真的有可能會成為造福一方人民的父母官了,職業成就感非常大。這應當考慮一下。

總之,機關事業單位是保障最全面的單位,我們很多人眼中的“鐵飯碗、金飯碗”。當然它也是一些人才眼中的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個人還是根據自己的夢想和職業規劃,選擇自己的路最好。但是,30多歲了,一定要讓生活越來越好才是正途,不要因為跳槽,把整個家庭拖累了。


暖心人社


說實話題主的這個問題,完全是自己在事業單位清閒無聊之後的一種突發奇想!當然我的言辭也許有點激烈,刺耳、不中聽,也讓人有點接受不了!

不管你是否愛聽,但我依然想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供你自己斟酌吧!

十年事業單位的本科女,你究竟還會擁有怎樣的優勢與技能?

坦白來說,事業單位十年工作,很少有人還能擁有什麼優勢與技能。

是說你擁有事業單位的人脈關係、還是突出的個人工作能力,如果你是一個純粹的技術崗,那你的技能又達到了什麼樣的層次,突出的強項在哪裡?

你又是否將自己的這些優勢技能拿到外面去真正比較過呢?說不定這只是你自己的一廂情願和想象而已,天真的以為自己能力挺強大,呆在這裡有些埋沒自己,心有不幹!

其實你真正仔細想過沒有,你在事業單位的所謂成績,有多少完全是靠你獨自的能力取得的,如果沒有你事業單位這塊招牌與平臺的影響力,單靠自己的個人能力,你還會取得這些成績嗎?

所以人很多時候,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特別是有些時候很容易飄,無法正確的認識與評價自我,產生一種盲目的自大與幻想,從而做出一些衝動的決定。

毫不留情地說,事業單位的工作技能,與進入外企工作是沒有多大幫助的,幾乎還是要從零起步,甚至是球作用不起!必竟外企與事業單位無論是工作流程與方式方法都會有極大差異,並不是我們自己所想象的那樣!

很多時候,我們自己只是看到了表象,真正的情況只有我們鑽進去了,才能看得一清而楚!

職場人的35定律,你又是否真的瞭解?

本來這個35定律,主要是針對那些職場中下層的員工。如果你能成為某個行業中的領頭羊,佼佼者,是不必考慮和擔憂這種情況的!

而實際情況卻是:你已在事業單位工作了十年,歲數也應該在35左右吧。你想此時進入企業職場工作,說實話與那些剛剛從大學畢業出來的小白一同競爭,幾乎是沒有任何優勢的!

你也就是一個三十多歲的職場小白!你還能為公司奮鬥多久,那些剛出來的學生,又能為公司奮鬥多久;你的時間精力還能超過那些年輕人;你多年養成的工作習慣還能比一張白紙的年輕人,改變更快?

你在職場工作中的可塑性難道也會勝過白紙一張的年輕人?

……

所以種種情況原因限制,現在很多企業在招聘員工之時,都會特別規定年齡,往往會是30歲以下的!

這些姑且不必擔心考慮,你可以直接到外企上班,那你也只能從基礎開始,難道你又還能有什麼想法與提升?

稍不留神,你便是奔4之人了,這在人才濟濟的外企,你也幾乎沒有任何被提拔任用的機會了!

也許你會說我沒圖升官,我看中的是外企的薪酬待遇,那外企真的能夠給你理想的工資嗎?

3萬4萬月薪,如果真的給你這個月薪,那麼外企的勞動強度與工作壓力,你真的又能承受適應麼?

說實話,如果你到外企上班做一名員工,真能給你3、4萬的月薪,那其工作的壓力與強度,絕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簡單,加班、加班將是很稀鬆平常的事情!

家庭生活你又是否能二者兼顧?

這也是你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老公、孩子你又能否照顧,家庭父母你又是否能照顧盡孝?

如果你真的去了外企上班,為了讓自己立足,擁有職場工作的一席之地,你只有選擇事業,再也沒有回頭之機了,放棄對家庭的關心照顧,錯過對孩子的最好陪伴教育的機會!

一旦孩子因為自己的忽視,成長結果並不滿意,又是否可以接受而不後悔呢?

人生沒有後悔藥,唯有自己全面分析把握,方能無悔自我!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你一點幫助。若有興趣,可以關注【視職場】,將會帶給你更多的職場知識,幫助你解決職場困惑。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發表你的看法與觀點!

【視職場】專注分享職場知識,解決職場困惑,建構職場關係!

~~~分享職場知識,快樂職場人生,感謝你點、評、分、轉、收!


視職場


本科畢業能夠有如此高的收入,已經處於同等學歷及相同年齡中“天花板”的檔次了。如果辭職到外資企業工作,估計很難超過這個標準。

事業單位類型很多:大中小學、醫院;還有一些國家機關下屬的單位,屬於國有性質,有國家公費撥款無需自負盈虧,待遇上一班“參照公務員待遇”。


就目前而言,本科學歷在這些單位工作,發展空間確實有限。因為如今事業單位提拔幹部需要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連職稱評定上都有一定的關卡。

如果是業務超強的教師和醫生,跳槽到民營醫院及民辦學校,很可能收入倍增職務提升。本人作為高校教師,又有外資工作的經驗,認為體制內的人士跳槽到外資企業工作勝算不大。

首先是外資企業的穩定性遠遠不如事業單位;事業單位基本上還是終身制,沒有失業的危險。其次外資企業的競爭遠比事業單位激烈,如果沒有較強的就業競爭力,很難在外資企業立足。

外資企業講究獨當一面,事業單位務必要服從領導安排,這是兩者的重要區別。本人記得當初在合資企業工作時,沒有領導來管頭管腳,但是必須做出不凡的工作業績。

在事業單位就不同了,只要聽話按部就班,就能穩坐自己的位置。無需創新之類的要求,領導只求屬下少找麻煩即可。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事業單位和外資企業各有優劣,是好是壞還要因人而異。

插圖選自網絡,侵權必刪。恭祝大家勞動節快樂!


陸燕青


依我看,你現在不太適合辭職了: 第一:你現在都在事業單位工作10年了,年齡怎麼說也有35左右了吧,年齡這麼大了,再出去重新找工作,想找到合適的工作,那是比較困難的。再說,你現在的待遇也不低,出去能找到這麼高工資的工作嗎?怕是很難的。 第二:你在事業單位工作10年了,已經完全習慣了單位裡的為人處世的行為習慣和其他的一些規則;而社會跟單位是很不一樣的,這樣你就算花好長時間去適應也未必適應的過來。 第三:現在經濟不怎麼景氣的情況,像京東這樣的大公司都大量裁員,更不要說其他公司了,想找到好工作,而且像在單位那樣穩定,幾乎是不可能的。 第四:相比你也已經結婚了,在外面工作,肯定不能像在單位那樣有那麼多時間照顧小孩、照顧家庭。 因此,想辭職要想清楚吧,謹慎一點吧。


春花秋夜雨


純屬腦殘,本科10年事業單位1.3到1.8萬,我不知道臺灣省有沒有事業編制,如果有,應該可以有1.3到1.8萬新臺幣,反正在大陸不可能,即便是在北上廣也不可能有1.3到1.8萬,江浙滬大概有6到7千吧。我一個軍齡加工齡33年,正科17年的公務員月工資8200元。看來小編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火星人啊。


彭允偉


公務員才3000,你一個事業編制職工1.8萬,你是怎麼做到的


ChinaGj


我985大本畢業,35年工齡,副處級,在深圳南山區,據說南山區是全國最富裕的區之一,想知道現在每月工資多少嗎?1.3萬元,千真萬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