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注射胰島素會出現哪些副作用?是否會降低自身胰島功能?

飛羽若鴻-彭成


胰島素所謂的副作用主要是低血糖,在糖尿病的治療中,出現低血糖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我們應用藥物的目的就是降糖,但可能會由於用藥量過大、誤用藥、進食少、活動量大等等原原因會出現低血糖。但只要定時定量進餐,遵醫囑調整藥物,低血糖一般不會出現,即使出現,及時調整飲食運動及用藥量,一般不會出現嚴重的低血糖情況。但是應用胰島素的患者要有應對低血糖的措施。即知曉低血糖症狀,如何處理低血糖等。

另一個副作用就是肥胖。因為胰島素會促進脂肪合成,長期應用的患者會逐漸出現體重增加或者肥胖。胰島素還會導致鈉水瀦留,部分病人會出現短期浮腫。積極控制體重,可以配合雙胍類、胰島素增敏劑等藥物。

還有部分患者會出現過敏反應。因為胰島素為異體蛋白,可能會出現皮疹、瘙癢等情況,較為罕見的可能會出現過敏性休克。但這種情況在應用動物胰島素的情況下易於出現,現在以人胰島素居多,所以過敏的較少。並且很多情況並不是對胰島素過敏,而是對裡面的輔料過敏如魚精蛋白等。

但是胰島素不會降低自身的胰島功能,因為應用胰島素也是遵循“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體內胰島素不能發揮足夠的作用或者體內胰島素量不足,我們把這部分補充進去,以達到降糖目的。


微斯人的健康指導


糖尿病患者長期注射胰島素,或者注射不當,便會產生一些副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

1、疼痛和局部損傷

注射胰島素是件技術活,有的糖尿病患者剛開始的時候因注射不當,而產生疼痛感,便對胰島素注射產生陰影或恐懼。其實注射胰島素的針頭一般都是比較細小的,只要正確操作,疼痛感會比接種疫苗或其他藥物要小。

另外很多患者不注意一次性使用注射針頭,這樣容易導致針頭反覆磨損,局部損傷。

通常,腹部皮下脂肪層較厚,捏起來也比較方便注射,並且這裡的吸收穩定,產生的疼痛感最小,糖尿病患者可以多選擇在腹部注射,但不要一直在一個部位注射。

一般而言,糖尿病患者在醫生或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學會正確的注射方式,克服內心的恐懼,便能將疼痛感減少至最低。

2、低血糖

低血糖多發生於進食太少、運動過度、胰島素劑量過多或減量等情況下,一般會有飢餓感、出汗、發冷、頭暈等症狀,嚴重者會出現昏迷、抽搐或休克,也有時候是毫無徵兆就突發昏迷。

情況較輕者,可以喝點糖水或吃點糖食,補充糖分自救,如果情況嚴重者,就要及時送醫就診。

雖然在注射胰島素過程是出現低血糖很常見的,但糖尿病患者還是要多多預防,儘量減少低血糖的發生。比如,在兩餐之間或睡前適當進食,不要隨意調整胰島素劑量,運動強度不要超過自己的承受範圍等。

3、胰島素抗體

以前,由於技術限制,胰島素製劑中存在某些雜質,糖尿病患者在注射胰島素後一段時間內,體內產生胰島素抗體,導致胰島素活性下降,效果減退。

而現在,注射高純度的人胰島素製劑,無論是動物胰島素、人胰島素,還是人胰島素類似物,雖然有可能會產生抗體,但是這樣的抗體一方面是微量的,另一方面並不影響胰島素作用效率。

4、過敏

由於胰島素製劑中的某些雜質,或個體差異,少數患者在注射胰島素後會出現過敏反應,極個別還會出現過敏性休克。

過敏很少見,如有出現,就要及時去醫院,並且調整治療方案,換高純度製劑或者其他的胰島素,以避免過敏再發生。

5、水腫

少數患者在注射胰島素後的4~6日裡,面部或四肢可能會發生水腫,這種也叫胰島素性水腫,和促進腎小管回吸收鈉有關。

通常,這種水腫對身體沒有大礙,在一個月內就會自行消退,對於消腫不明顯的患者可以聯合使用一些利尿藥物。

6、脂肪增生或萎縮

患者如果長期都在一個部位注射胰島素,容易使該部位的皮下脂肪增生或萎縮,造成脂肪墊,有時候還會有麻木刺痛感,影響胰島素的吸收。

故糖尿病患者在注射時要有規律地更換注射部位,不要長期往一個地方扎針。

以上就是胰島素注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的副作用,除了個體差異而造成的副作用外,其他副作用糖尿病患者按照醫生的指導,正確操作,基本都能避免,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注射胰島素過程中,還要細心些,多留意,多警惕。

至於注射胰島素是否會降低自身胰島功能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兩個方面來看:

第一個方面是,對於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比較高,那麼這時候體內的自身胰島功能會有部分處於休眠狀態,因此早期開始注射胰島素糾正血糖紊亂是可以挽救這部分休眠的胰島功能,能夠有利於長期保護自身胰島功能的。

第二格方面是,隨著年齡以及病程的進展,糖尿病患者不可避免地面臨自身胰島功能逐漸調往衰退,這樣的胰島功能下降絕不是由於注射胰島素所引起的,而是自身的衰老退化所導致的。


懶道人


☞(大海撈針啊121)♥的回答系列(專注回答糖尿病知識):關於胰島素的副作用:1.低血糖發生。它是全身反應中最常見的,一般發生在胰島素注射後作用最強的時候,或者因為注射後未及時進餐而引起。只要胰島素治療就必須要防止低血糖,加強家庭監測以便於調整胰島素劑量。因為發生一次低血糖的危害遠遠高於高血糖。2.胰島素變態反應。多發生在停用胰島素數週再次使用時,也可見於初次使用胰島素治療者。換用高純度胰島素則很少發生。3.胰島素水腫。使用胰島素治療後,有的出現面部、四肢水腫,病情控制後可以自行消失。4.蘇木傑反應。由於胰島素使用不當,使血糖過低後的反應性高血糖。5.屈光不正。這個問題發生在胰島素治療初期,眼睛👀屈光不正與血糖程度有關,患者感覺視物模糊,病情控制後可消失,但不致發生永久性變化。6.胰島素治療後,引起脂肪營養不良的發生率大約在3~10%,長見於man,換用高純度的胰島素可大大降低發生率。7.使用胰島素治療容易引起肥胖產生胰島素抵抗,因此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必須要注意保持標準體重並積極適量運動消除腹部脂肪。另外,2型糖尿病使用胰島素治療的目的在於調整高血糖、高血脂和控制症狀,但必須要注意學會正確使用胰島素,使用胰島素治療更重要的目的在於防治慢性併發症的發生、發展。明天有空的話大海將繼續回答,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