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舊迎新度新年——除夕

辭舊迎新度新年——除夕

除夕,原意為“歲除”,指歲末除舊佈新的日子,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夕是除舊佈新、闔家團圓、祭祀祖先的日子,與清明節、七月半、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祖大節。

除夕的故事

開元年間,唐玄宗因病臥床一個多月,有一天晚上忽然夢見兩個鬼,一大一小,小鬼來偷楊貴妃的紫香囊和自己的玉笛。玄宗嚇得繞殿逃跑,忽而大鬼現身,捉住小鬼,吃了小鬼。玄宗嚇壞了,忙問大鬼為何人。

大鬼答曰:“微臣鍾馗,發誓要幫助陛下掃除一切妖魔鬼怪。”

玄宗驚醒後,病也不治而愈。想起大鬼說的話,玄宗召來一代畫壇大師吳道子,把夢中所見大鬼的樣子告知吳道子,吳道子聽完便揮灑筆墨,一時便畫了出來。玄宗見了畫,大喜,賞賜吳道子百金,並昭告天下。

自此,鍾馗成為門神,便開始流行起來。

這是記載於《唐逸史》中的一段趣聞,體現了唐代除夕之夜貼門神的習俗,由此可見,門神的作用,在於驅魔避災。

除夕是一年中最後一天,亦稱為“歲除”,是“月窮歲盡之日”。這一日,人們用各種方法約定俗成地祛除惡鬼。除了貼門神,還有燃放爆竹、興年畫。

“桃枝堪辟惡,爆竹好驚眠”。張說在《嶽州守歲》的詩中如實寫道,唐人也是在“爆竹聲中一歲除”啊。

年畫興起的緣由,一來是文化的發展,二來是印刷術的興起,唐代出現了貼年畫的習俗。年畫上畫鍾馗、秦叔寶、尉遲敬德等幾位大神,因他們在人們心中具有驅邪避兇的功能。每家每戶都畫會很麻煩,但唐代出現的雕版印刷術,與年畫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年畫的興起也就順理成章了。

年畫不僅有實用的功能——雖在今人看來有迷信的色彩,但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是期盼來年平安順利的積極的心理暗示,至今,貼對聯仍是為了取其美好心願、積極心理暗示的作用。年畫還具有裝飾觀賞的價值,為節日增添喜慶的氣氛。

除夕之夜“守歲”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全家人歡聚一堂,美酒佳餚,歡歌載舞,圍爐夜話,通宵不眠。在唐朝,守歲之風也異常盛行,從皇宮到民間,家家如此。

在唐太宗的《守歲》詩中可見一斑:“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階馥舒梅素,盤花捲燭紅。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

相比較於唐太宗在國家繁榮強大、辭舊迎新繁華景象中展現出的一副悠閒歡樂的心境,大詩人賈島的守歲則彰顯了文人的理想抱負。賈島才華橫溢,窮困潦倒,仕途失意,卻不忘勤奮努力,每年守歲之時,都會把一年中所作的詩,放在几案上,用酒肉來祭拜,焚香再拜,唸唸有詞:“這是我一年的辛苦之作啦。”拜完,舉杯痛飲,長歌守歲。

總結一年得與失,寄希望於來年。畢竟“黃金易得,韶光難留”啊。

過了除夕,就增長一歲,對於年長者來說,一生便又減少一年。這如何不讓人心生感慨呢?白居易的感受是:“一杯新歲酒,兩句故人詩。楊柳初黃日,髭鬚半白時。蹉跎春氣味,彼此老心知。”

“彼此老心知。”這對於垂暮之人而言,是多麼深刻的領悟啊。

白居易在旅途中過年,更是寫下了思親之情,讓人潸然淚下:“守歲樽無酒,思鄉淚滿巾。始知為客苦,不及在家貧”。依然讓現如今不能回家過年的異鄉人心有慼慼焉。

守歲對於以金戈鐵馬為生的軍人,也是無限唏噓感慨啊。邊塞詩人高適在《除夜作》中也免不了黯然神傷:“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

然而一旦過了除夕,便迎來新年的第一天——元日,人們的心情又歡快起來。孩子們穿上新衣,像彩蝶一樣跑來跑去,炫耀自己的新衣。而朝廷也要舉行早朝大典,慶賀新年。元日朝會之風俗在“貞觀之治”時期自然成為曠世盛舉,自然也少不了來自遠方少數民族和附屬國家的朝拜。

唐太宗在《正旦臨朝》中曰:“百蠻奉遐贐,萬國朝未央。雖無舜禹跡,幸欣天地康。車軌同八表,書文混四方。赫奕儼冠蓋,紛綸盛服章。羽旄飛馳道,鐘鼓震巖廊。組練輝霞色,霜戟耀朝光。晨宵懷至理,終愧撫遐荒。”

讀來讓人特想親眼目睹當時盛大的場面啊。

除夕|豬年大吉 諸事順利

新年

祝願大家豬年大吉、諸事順利!昂首闊步勇向前!事業飛揚!闔家安康!

辭舊迎新度新年——除夕


新年簡介

除夕夜

除夕作為年尾的節日,源自上古時代歲末除舊佈新、祭祀祖先風俗。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地方風物誌《風土記》。

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辭舊迎新度新年——除夕


新年習俗

Custom of CHUXI

年夜飯

年尾除夕,無論相隔多遠,工作有多忙,人們總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頓團團圓圓的年夜飯。吃年夜飯,是年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

辭舊迎新度新年——除夕

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有時實在不能回家時,家人們也總是為他留一個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與他團聚。這年夜飯也叫“閤家歡”,是人們極為重視的家庭宴會。

貼年紅

年二十八、二十九或三十日家家戶戶貼“年紅”,年紅是新年畫、門神、對聯等的統稱。貼“年紅”是中華民族的“過年風俗”。

辭舊迎新度新年——除夕

辭舊迎新度新年——除夕

按我國現有的歲時習俗,春節已不單指新年初一這一天。在人們心目中,春節是從臘月下旬開始,一直熱鬧到元宵節後才算過完。

守歲

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除夕守歲,除了歲火外還有“燃燈照歲”的習俗,即大年夜遍燃燈燭。

辭舊迎新度新年——除夕

辭舊迎新度新年——除夕

過除夕,所有房子都點上燈燭,還要專門在床底點燈燭,謂之“照虛耗”,說如此照過之後,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


辭舊迎新度新年——除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