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年的回憶中,對媽媽形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麼?

醬紫擺擺魚


玩,是孩童的天性。童年的我,只知道玩耍,也不那麼懂事,但在我印象中,我媽媽經常苦口婆心教我一些做人之道。她告誡我,多學一些文明禮貌,對人要有互相幫助的精神,還強調,不管在何種情況下,千萬別偷別人的東西,如果養成了“偷”的習慣,那就會有“小偷針,大偷金”的後果,將來會坐牢的。現在回想起來,我的老媽是個很懂事農家婦女,懂得教我們做兒女的先學做人,然後教我們學做事。在此,我們做兒女的要萬分感謝我的慈祥善良的老母親,最後說一聲,媽媽你是偉大的,你的愛是永恆的,你的一切放誨將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





百福相伴668


在童年的記憶中,對媽媽印象最深刻的事可以用兩個字形容,就是“留著”。

家裡吃的,用的,玩的東西,經常聽媽媽說的一句話,就是留著留著。

留著成了媽媽的一種習慣。記得小時候媽媽每次給我買糖,水果,糕點什麼的,總是要留著一些藏起來,過幾天再拿出來給我吃。有一次,我打開塑料袋,看見裡面的香蕉都壞了,我問媽媽這個還要留著啊?,媽媽十分惋惜的說:“你快點吃了吧。”我氣呼呼的說:“留著留著”。逢年過節,媽媽也總喜歡留著一些魚呀,肉呀,等節過完了,再拿出來給我吃。可有時候留著留著卻變味了,不能再吃了。

媽媽平時不玩撲克,過節的時候給我和姐姐玩撲克牌也有留著的一手。常把大牌留著,捨不得出,結果我們都把牌出光了,可媽媽的大牌還在手中留著,當了輸家。我們贏了開心得又唱又跳,媽媽看見我們高興的樣子,露出滿臉幸福,心裡像喝了蜜一樣甜。

媽媽留著的習慣,也有許多益處。她把我從小穿的衣服,褲子,戴的帽子,蓋的被子從箱子裡拿出來洗得乾乾淨淨,疊得整整齊齊,用塑料袋抱裝好,郵寄給老少邊窮的孩子們。把我玩的玩具,兒童讀物,畫報送給四葉草兒童樂園。留著成了媽媽的一種美德。

今天,在我心裡永遠留著媽媽對我的疼,對我的愛,對我的殷切希望。





根根看世界


以前沒覺得有什麼印象深刻,

直到她的離去,

發現每一個片段都那麼深刻。

人哪!

對已擁有的總是習以為然,

等到失去才後悔莫及,

拼了命的追憶,

終是惘然。

對母親是深懷愧疚,

自己的撒潑給她造成了很多麻煩。

記得小時候賭氣不吃飯,

那時候“骨氣”真硬,

沒有王境澤的真香,

一直把自己餓到發昏、冒冷汗。

目前忙於工作,無暇顧及我,

以為我餓了自己會去吃飯,

可是我連自己吃飯的力氣都沒有了。

農活回來的母親,

看我癱倒在床上,

嚇得抱起我就去找赤腳醫生。

那時幹完活已經疲憊不堪的她,

竟然還有如此力氣!

醫生對她說孩子只是餓昏了,

工作再忙也要多照顧下孩子。

母親頭如搗蒜,

懸著的心也放下了,

唸叨著:“祖宗保佑!祖宗保佑!”

隨即癱倒在我的病床邊。

結果我和母親因為低血糖都掛了點滴。

這只是我年少時調皮史的滄海一粟,

如今想起與母親的點點滴滴,

只能在回憶裡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汝兒已經長大成人,

您在天國請不要擔心。

提前祝天下偉大的母親,節日快樂!



漫熱的雲小姐


關於母親的一串老銀飾的故事

我中考時成績平平,幾經周折才爭得了一所職業中專的錄取, 我自以為這是人生的重要關卡, 但是高昂的學費令幾乎赤貧的家人一籌莫展,在萬般無奈之際,曾在心裡打起母親一串老銀飾的主意,希望她能賣了這銀飾湊足我上中專的學費,但我不曾明說(只在日記中記了這想法),因沒錢放棄就學後很長時間裡我在心裡其實一直疑惑母親為何一直沒有想到這一點,遺憾之餘曾經是有點怨氣的,如今卻只剩了羞愧。

我有時庸俗地想,我如今過得如意也好不如意也罷是否能與母親的那串老銀飾有關呢?如果母親當初如我所願賣了那老銀飾,或變賣了別的之類,我所走的路也許和如今不同,但我想也僅只是不同而已,而對我母親來說不管在當時還是往後肯定都是實實在在的劫數。

我如今慶幸當初沒有向母親說出口,否則也許一輩子內疚。我們常常站在經濟學角度權衡來權衡去,總以為如何如何才划算,卻往往有意或無意間犧牲了當下最重要的東西,當我們懂事時已不可挽回。

這銀飾應是我母親出嫁時我外婆給她的,我外婆只有一個女兒,雖玩劣無知得很,等她出嫁時還是把所有最好的東西留給了她,據說我舅媽對此頗為不滿。在生活困難的時代,不少物件(包括鐲子、刺繡的肚兜和飾帶等)都變賣了,只有這串銀飾一直留著。

這一串銀飾原是綴在一頂嬰孩的布帽上,這布帽我們兄弟小時候都戴過,我們長大後才從帽子上取下銀飾單獨存放。這串銀飾包含各種各樣的小物件:一把小寶劍、一個小印章、一個小酒壺、一隻小鞋、一隻魚、另有銀耳勺、銀牙籤等實用小工具,各部件均由銀鏈拴著和一個銀獸頭連在一起形成一串。銀飾做工十分精細,特別是那隻小魚,只有小棗核那麼大,全身從魚頭到魚尾由幾個活動的部件相接組成,活動自如,稍一抖動就扭擺不停,象在游水一樣,手作時代的工匠精神可見一斑。

這些銀飾都是有著深刻寓意的(當然是我成年懂事之後才悟到),寄託了長輩對即將降生的下一輩“文武雙全,富足有餘”的期待,我母親沒什麼文化,未必會有這樣的認識,但她確是覺得這些是值得珍惜流傳,沒什麼可以替代的。關於“前程”二字,她也許未必會如我那般把它看得至高無上到了需要變賣家產去成全,即然學費高到家庭無法負擔,那就作罷,僅此而已,沒有我這麼多花花腸子,權衡算計。

我羨慕如今的家長都能早早地為子女的未來做打點,甚至不惜血本擇校出國培訓走關係……不管怎樣,這些大抵也在他們力所能及之下,但我相信有更大的一群家長面對當下懸殊的前程較量無能為力。經濟社會里的文明人創造了‘前程’二字幾乎要挾和掏空了我們的父母,現實中為子女的前程不惜“割肉”的也不少,但作為子女,若把父母的“割肉”與否作為價值判斷就是讓父母額外揹負了不可承受之重了,我們本該不至於希望傾家蕩產奔自己的“前程”吧。

站在第三方的立場,也許我和母親都會被判為價值觀的偏頗。人世間太多東西是不可放在一起權衡比對的,就如我的虛無的前程和母親那串老銀飾,否則難免輕浮愚蠢。企圖用一根標尺丈量兩種價值觀,都將如我這般受到靈魂的鞭韃。

我結婚後,母親把她珍藏這麼多年的所有銀飾和倖存下來幾個刺繡肚兜都送給我妻子,沒有半點不捨。也許她一直都覺得這才是它們心安理得的歸屬。


驛外荒泉


最深的印象,我家屬於小農村然後哪裡沒有小學,我上小學的時候,就得離家好遠去上,每次從家離開,母親總是望著客車出發,直到我看不到她,她也看不見我。


豬豬張張家


媽媽的腿不小心骨折了,一瘸一拐的幹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