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及時發現孩子有孤獨症傾向?該如何幫助他改善呢?

兒科恩銘


孤獨症,又叫自閉症,是一種由於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其病徵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溝通能力、興趣和行為模式。自閉症會嚴重影響孩子的社交,並可能會伴隨智力發育遲緩,嚴重的還將有攻擊性行為和自傷現象。寶爸寶媽們要注意觀察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行為變化,及早發現孩子的孤獨症傾向,以防止孤獨症對孩子身心造成巨大損害。

一:孩子孤獨症傾向的表現

1.說話時,語言邏輯混亂

有孤獨症傾向的孩子一般說話會前言不搭後語,有的甚至分不清你我他,主語混亂,自然會影響與其他人的溝通。這樣下去孩子會越來越害怕與其他人說話。

2.反應遲緩

有孤獨症傾向的孩子反應要比正常的孩子慢。對於同一件事,他們思考過程長,行動能力差。

3.具有攻擊性行為

孩子日常生活中一個不如意就會打父母。這時候,寶爸寶媽們千萬不要認為孩子小沒關係,應該及時制止,並觀察孩子對其他人乃至自身有沒有攻擊性行為。

二:幫助孩子改善獨孤症傾向的方法

1.多關心孩子

儘管家長比較忙,也不要忽視孩子,多與孩子進行交流,注意孩子的心情變化。有時間的話帶孩子出去感受自然,可以幫助孩子改善孤獨症傾向。

2.不要恐嚇孩子

孩子在接受外界事物時會產生牴觸心理,寶爸寶媽們在這時候應該給孩子多一點兒的鼓勵,切記不要恐嚇孩子,這會讓寶寶們害怕去接觸。


莓果媽媽


一般來說,自閉症的確診都要在兩歲半以後了,但是如果我們平時留意的話,在兩歲之前,孩子就會出現有疑似自閉症的症狀了,只是不會那麼明顯,家長們也不要覺得孩子三歲之前肯定都沒有“症狀”,在機構,有的只有七八個月就已經去幹預了。

我列舉出來一些自閉症的表現,如果孩子出現的現象較多的話,就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了。

語言

1,很多的孩子到了兩歲還不會說話,不會叫爸爸媽媽,語言發育遲緩。

2,重複家長說話的一兩個字,有的孩子喜歡“鸚鵡學舌”,父母問他的問題,他反問父母!或者只重複其中一兩個字。

情感交流

1,大人叫他沒有反應,也沒有目光交流,有的也只是幾秒鐘。

2,不對父母提出要求,也不問為什麼。

3,對大人的到來或者是離開沒有反應,對家人沒有特殊的依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4,不會表達自己的需求,有的時候想要一樣東西,不會用手去指,而是把父母的手拉過來,放在想要的物品上面。

5,不喜歡玩情景式的活動,比如過家家之類的,不喜歡和同齡小朋友玩耍

行為興趣

1,興趣狹窄,每天只喜歡一樣玩具或者一個活動,喜歡看旋轉的物品,喜歡圓形的東西,並且一看就是幾個小時樂此不疲,一遭打斷就會暴躁不安。

2,不會模仿。不喜歡模仿其他小朋友的言談和舉止動作。

感知:孩子對視覺、聽覺、觸覺等非常的敏感,害怕強烈的聲音,害怕刺眼的陽光。

有的孩子害怕狹小的空間,如小房間,電梯口。

大家有什麼疑慮,歡迎在評論區回覆,有時間我會一一回答!


育兒伐木累


首先,我們要了解自閉症的核心障礙:

社交障礙

刻板行為和狹隘的興趣

這兩點是所有自閉症孩子都存在的障礙,也是自閉症診斷的標準,必須同時具備這兩個方面的障礙,才能被診斷為自閉症。但是,這兩大核心障礙在每個孩子身上的具體表現又不相同。這無疑給自閉症的診斷帶來了很大的難度,我們無法說孩子具備哪一個具體的言行舉止就一定是自閉症。

比如有的自閉症孩子言語落後,甚至沒有語言,社交意願很弱,甚至逃避社交活動;而有的自閉症孩子語言能力不錯,也對人有一定的興趣,甚至有主動性,但是他們往往不會根據環境和對方情緒的改變而調整社交策略,語言的使用上也比較笨拙,這同樣是社交障礙的表現。

我們平日裡對孩子觀察從大的維度上,也是關注他們的社交和行為興趣,觀察他們是否存在這兩個方面的異常,可以和同齡孩子的平均發育水平進行對比,如果明顯偏離,落後或者異常,那麼就要警惕。

比如社交,如果孩子缺乏目光對視,對父母的依賴比較弱,面部表情總是比較單一,對社交活動意願,參與熱情,社交技巧等明顯落後同齡孩子,那麼就要警惕。

比如刻板行為,如果孩子有一些比較古怪,且高頻次重複出現的言行舉止,諸如原地轉圈,重複無意義的語言,走固定路線。明顯的自我刺激行為,諸如突然躺在地上,傷人傷己,尖叫等,那麼就要警惕。

比如狹隘興趣,如果孩子只對某樣或者某類東西表現出超乎尋常的興趣,而對其他的東西缺乏好奇心和探索欲,如果孩子更多地關注是事物的局部,而非整體,對事物之間的聯繫也不關注,那麼就要警惕。

如果覺得孩子有異常的表現,也不要自己疑神疑鬼,建議去找專業的醫生諮詢,畢竟自閉症的診斷不是個人可以完成的,需要向專業人士求助。也不要有心理負擔,既然有疑惑,就要第一時間去找醫生求證,而不是自己不斷猜疑。


愛陪娃的熊叔


一是比較嚴重的語言障礙,與同令小朋友語言發展明顯緩慢,通常還帶有某些特別的說話模式或詞語模式,斌予不適宜的特殊含義。

二是偏離正常的社會關係,不願意讓他人抱,不知道如何與小朋友玩耍,不會用眼睛來交流,不會與人交朋友。

三是感知反應異常,對聲音反應或遲鈍,就象聾了一樣;或過激。對冷熱疼痛反應也是遲鈍可過激。

四是智力障礙,發展明顯差於同齡兒童。或者具有特別突出的才能而一般智力表現較弱。

五是習慣於不斷重複某一個動作,如走同一條路線,按同一個順序穿衣服等等。

如果懷疑小孩有自我封閉傾向,要及時尋找專業心理機構諮詢,不可以肓目採取措施。


晃晃悠悠的時候


兒子兩歲左右語言發育緩慢,到三歲也只能說吃飯,喝奶,簡單的名詞,你我他人稱代詞都不會用,目光呆滯,交流時間短,不合群,上了幼兒園之後覺得和同齡兒童差別太大,入托半年後去省婦幼診斷為孤獨症譜系障礙,輕度精神發育遲滯。在醫生建議下入院康復治療,現在效果很不錯,智力測試稍微落後,孤獨症已經摘帽。


彩虹不是糖92


關心孩子,幫助他走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