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西遊記遇到復仇者聯盟:這群老外憑什麼在我們的地盤“兩開花”

當西遊記遇到復仇者聯盟:這群老外憑什麼在我們的地盤“兩開花”

如果要在中國的超級英雄IP當中,挑選一個像復仇者聯盟一樣的團隊,我覺得最合適的,就是《西遊記》中的“師徒五人組”。

作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們一路斬妖除魔,跨過層層阻撓取得真經的故事,承載了我們這代人最早期的英雄情結。

而今早上班路上刷微博的時候,無意間看到《復仇者聯盟4》又上了熱搜,原因是這部電影的票房超過當年的《泰坦尼克號》,衝到了全球影史第二的位置,在它面前,只剩下當年名噪一時的《阿凡達》了。

我不禁想,同樣是超級英雄“抱團”,同樣是對抗艱難險阻,為啥我們的超級英雄就只能被晾在一邊,看著“復仇者們”在大熒幕和觀眾的心中“兩開花”?

身為一名內容營銷的從業人員,我覺得是時候來聊一聊,為什麼國產超級英雄IP始終沒法重生、乃至引爆的原因了,既然我們常說“文體兩開花”,今天不妨拿《西遊記》來對比《復仇者聯盟》,共同探討一下,我們要在哪些方向繼續下功夫。


超級英雄IP的角色塑造差距


當西遊記遇到復仇者聯盟:這群老外憑什麼在我們的地盤“兩開花”

我看到有很多文章在分析這個話題的時候,都會談到角色塑造上來,並且把角色塑造的差距拉開很大。

說實話,這一點我很難認同,如果你看過《西遊記》的原著(不是86版的電視劇),就會發現,唐僧師徒眾人的個性鮮明程度,一點都不比美漫的超級英雄們差。

比如在我們的認知當中,唐僧是個很呆板、很木訥的角色,孫悟空英勇善戰、叛逆不羈,實際上在原著當中,唐僧可謂是“老油條”一般的存在,毫不誇張的說,如果唐僧是你的頂頭上司,他那種旁敲側擊、含沙射影的說話方式,絕對是手下員工的噩夢。

還有孫悟空,在原著中可不是經常對師父言聽計從,面對唐僧這樣的“倚老賣老”行為,小暴脾氣也是動不動就上來,言語上也會有“師父莫要這等膿包,行麼!”之類的話。

可以說,相較於復仇者聯盟的諸多超級英雄,我們的超級英雄形象同樣豐滿、有血有肉,熱血、拌嘴、抖機靈也是應有盡有,所以,在角色塑造方面存在差距這一點,恕我難以苟同。


故事內容&大眾看法


當西遊記遇到復仇者聯盟:這群老外憑什麼在我們的地盤“兩開花”

在我看來,真正是所謂“拉開差距”的地方,在於故事內容的塑造,以及大眾對於國產IP的看法上。

我們先從幾部作品誕生的年代來看:

《西遊記》誕生於1551——1560年,《超人》系列誕生於1935年,《美國隊長》系列誕生於1941年,超人和美國隊長的出生年份雖然沒有《西遊記》那麼久遠,但是距離我們也快有1個世紀的時間了。

雖然在今天,《西遊記》的故事依然為人所津津樂道,但遺憾的是,故事的主旨與內核,也深深的帶上了那個年代的烙印,永遠的留在了過去,後人們始終沒有圍繞這個內核,給故事的發展帶來延續。

反觀美漫的超級英雄們,雖然有些年代感,但是這些角色IP隨著時代的變遷,故事也迎來了不同方向的延展,可以緊隨潮流,創作出貼合時代,符合人們胃口的故事。

而《西遊記》的故事發展到今天,除了被一些“厚黑學”和“職場成功學”們解讀之外,也只有“孫悟空”這一個IP被單提出來,延展出更多的“個人故事”。

但是有一說一,即便是孫悟空的個人向故事,也基本繞不開“神話”、“妖魔”,以及《西遊記》的內核,雖然被賦予了深刻的現實意義,可仍舊顯得有些不接地氣,讓觀眾很難有代入感。

既然聊到這一點,我們不得不說一下,大眾對於孫悟空,乃至《西遊記》的一些看法。

當西遊記遇到復仇者聯盟:這群老外憑什麼在我們的地盤“兩開花”

這些年,大熒幕上的西遊作品,還有關於孫悟空的個人故事作品激增,觀眾們滿懷期待的心情走入電影院,可是出來的時候,嘴裡卻說著“炒冷飯”、“褻瀆文化”這樣的內容。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大眾對於國產超級英雄IP的創新是非常渴望的,但與此同時,大家又不願意看到“孫悟空大戰外星人”,或是“操著方言口音的唐僧”這樣跳脫的橋段出現。

這就好比是一位白鬍子的老爺爺,穿著一身水手服向你撒嬌賣萌一樣不適,過於激進、跳脫的創意,不僅沒有博得觀眾們的喜愛,反而形成了一種認知的綁架,人們覺得,與其這樣講故事,我還不如看原版的好。

事實上,美漫的編輯們也有一些不可思議的操作,比如讓超人死去、讓美國隊長變成“九頭蛇隊長”,甚至是讓蜘蛛俠為了救梅姨而選擇和Mary徹底變成陌生人,但我們要看到的是,這些“騷操作”的背後,是有著眾多的故事線交織、人物形象多面的淺嘗輒止,並非孤注一擲的“創新賭博”。

由此看來,講故事不僅是一門手藝,更是考驗在於故事之外,對於那些看故事的人心理和情緒的一種把握。


商業價值支持


當西遊記遇到復仇者聯盟:這群老外憑什麼在我們的地盤“兩開花”

眾所周知,漫威(Marvel)不僅僅是一家影視公司和漫畫公司,它還是一家徹頭徹尾的“廣告公司”,龐大的漫威粉絲群體,促成了超級英雄IP們與奧迪、優衣庫等各大領域的巨頭品牌聯動,有了商業價值的支撐,漫威的影響力愈發的強大。

在《復仇者聯盟4》上映之前,各種商業活動就已經開始了預熱,就連某寶上的頭飾、無限手套等道具也開始變得熱銷,漫威把這些流量分發出去,為各大品牌帶來了粉絲和銷量,這樣雙贏的聯動,試問哪個廠商不喜歡呢?

當然,這和漫威是一家企業,擁有這些角色IP的版權有關,當我們提起孫悟空的時候,你說這個IP的版權屬於誰呢?是國家的,還是所有中國人的?

在資本越來越強大的今天,商業價值如果不能滲透進來,對於國產IP而言,成長空間就顯得極為有限了。


破局之路怎麼走?


當西遊記遇到復仇者聯盟:這群老外憑什麼在我們的地盤“兩開花”

可能很多看官老爺看到這裡,心裡不免泛起嘀咕,認為小凡是在這裡杞人憂天,誰說孫悟空就必須要走出國門,擁抱世界了。

沒錯,可能國產IP未必要受到全世界的歡迎,但現在的問題是,我們自己人都不願意買這個賬,你讓孫悟空、哪吒等角色IP們情何以堪啊!

至於未來的破局之路,我覺得核心仍然是講好故事,通過講好故事的方式,讓曾經的IP們在現代重生,而且故事要面向的對象,

絕對不能是低領、幼齡群體,因為他們不具備傳播能力和二次創作能力,像近些年的《大聖歸來》、《白蛇》等作品,雖然是動畫的形式呈現,但卻在大熒幕上給我們成年人講了一個好故事,同時也加速了作品的口碑傳播。

其次,上述已經說過,故事且不可太跳脫,從內容營銷的角度來看,故事可以有驚喜,可以有意外,但是整個劇情架構一定要有合理化安排,就像我之前說的,突然讓孫悟空去暴打外星怪獸,無論如何也想不通是因為些什麼。

最後,適當“削弱”角色IP的光輝形象,多刻畫一些不完美,使之更趨近現實生活,拉近與人們的內心距離,只有不完美的,才是真實的,同時,沒有了太強大的設定,也能減少劇情中“Bug”的出現。

當西遊記遇到復仇者聯盟:這群老外憑什麼在我們的地盤“兩開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