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如何鞏固其領導地位的?

玩的就心機


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用“法外加刑,以殺立威”的方法穩定了整個局勢,但是偌大的明王朝如何綿延的延續下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以武立國,以文治國。打天下和治理天下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在分裂動亂的元王朝末期總會有人用武力將整個國家再次統一,即使這個人不是朱元璋也可能是其他人,但是朱元璋採用什麼樣的制度治理他的明王朝就是一個技術活了。

朱元璋畫像

首先朱元璋思考強大的元王朝是如何分崩離析的,他認為元朝的滅亡是因為忘記君主和臣子之間的綱常大禮,綱常一亂,再加上主君荒唐昏聵,臣子獨斷專行,君主的威望和權力下移,才會出現政務大權旁落,被朝臣變權臣操弄權柄。所以朱元璋在位時對於當初的扶龍之臣進行大清洗,功勳武將無一倖免,但是這只是解決了眼前的危機。功高震主之人都被殺掉,朱家的皇位就安穩了嗎?朱元璋想到了更深層次的問題,也就是皇權與相權的矛盾問題。

明朝大殿

皇權與相權從來都是相愛相殺,到遇到雄主明君,宰相可以更好的輔佐君主,可是一旦後代皇室昏聵無能,相位又是對皇權的最大侵犯,所以歷朝歷代皇權與相權都相爭不休,漢武帝誅殺五位丞相,可是他發明出用來制衡丞相的大將軍卻成了成掘墓人;曹操通過恢復丞相為曹家建立大魏掙下家當,可是被依司馬氏葫蘆畫瓢篡奪;唐代實行三省六部制度互相牽制,集體行使相權。這麼多前朝的例子擺在眼前讓人無法迴避。朱元璋視宰相制度視為皇權大敵,他的作法更極端,那就是取消宰相制度。這也能看出朱元璋要麼不做,要麼做絕的人生信條。

胡藍之獄

剛建立明朝時帝國延續元代的制度,中書省是最高行政機關,左右丞相為國務總理,稍微有差別的是左丞相為尊,而元代是右丞相為尊。既然朱元璋想要取消丞相制度,那麼包括胡惟庸案的出現就有一定的必然性了,擔任了最後一任中書省丞相的胡惟庸因為叛亂被朱元璋誅殺,就在胡惟庸被殺五天後中書省被廢,同時朱元璋下令以後的子孫做皇帝不許立丞相,大臣下若有敢奏請設立的,立即處死。這裡面的環節絲絲入扣,朱元璋本身的想法也就躍然紙上。

朱元璋畫像

偌大的明王朝制度設立好了,作為開朝太祖的朱元璋是否有長生不老獨霸皇權的想法呢?這個還真沒有,從一次與宋濂的對話中就能看出來。朱元璋向宋濂求教帝王學術,宋濂認為《大學衍義》一本書就夠了。因為這本書講的是皇帝不是受命於天而是得天下民心,闡述孔子的仁才是帝王之術。這時朱元璋有感而發:自古聖賢之君,知天下之難保也,故遠聲色,去奢靡,以圖天下之安。是以天命眷顧,久而不厭。後世中才之主,當天下無事,侈心縱慾鮮克有終。秦皇漢武好神仙以求長生,卒無所得,使移此心以圖治,天下安有不理。朕觀之,人君能清心寡慾,勤於政事,不作無益以害有益,使民安田裡,足衣食,此即神仙也。功業垂於簡策,聲名留於後世,此即長生不死也。

大學衍義

朱元璋認為沒有人能長生不死,只有造福百姓,使名聲流傳後世就是長生了。所以朱元璋不學秦皇漢武求仙問道,他要把大明江山實實在在的傳給後世子孫。那誰才能接下大統呢?朱元璋這一生最喜歡的有兩人,一人是馬皇后,一人是他的大兒子朱標,皇位本來也是要傳給朱標的。而朱標也確實是永固大明江山一個重要的人物。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朱元璋的治理下的大明存在一個問題,就是處理掉這麼多功勳武將後,誰來守護疆土。

明朝藩王領地

朱元璋的解決辦法是分封,朱元璋一意孤行進行分封,主要是帝都遠在東南,北邊又不太平,功臣又信不過,只有自己的皇子皇孫才能永葆江山,所以明初朱元璋一共封了二十六個藩王,大量的藩王管轄民政,督軍一方,九大塞王戍衛長城,齊王,魯王,周王衛戍黃河沿線,湘王,楚王,靖江王等要麼衛戍交通要線,要麼看戍西南蠻夷,本意就是“藩屏帝室,永膺多福”,讓這些藩王上尊天子下撫百姓,成為朝廷的藩輔。

太子朱標影視形象

每一件事都存在他的兩面性,分封太多就影響了中央集權,藩王勢力會形成尾大不掉之勢,漢高祖封建諸王而有七國之亂,晉武帝分封天下有八王之亂,所以一提出這個想法就有大臣反對。這時朱標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首先他是嫡子,與燕王等人是親兄弟,有威望,其次在宋濂的教導下將孔子的仁學習的非常到位,在朱元璋下令處死宋濂時,作為儲君的朱標為了師長求情竟能以死相逼,可見朱標的仁義,這一點作為一位未來的君主非常重要,所以朱元璋對於朱標可以駕馭各路藩王信心滿滿。這種情況在朱元璋和太子朱標在世時,矛盾並未顯現出來,但誰能想到朱標竟然先朱元璋而去。

朱元璋影視形象

縱觀太祖朱元璋創立大明後的種種事蹟都是在為中央集權,是儒家的禮治,是維護君主的權威來實現干涉主義,而封藩制度恰恰又影響了中央集權,也為之後的靖難之役埋下伏筆。


筆墨詩畫


明太祖朱元璋還是朱重八的時候,當過和尚和乞丐。時勢造英雄,通過參加起義軍,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統治,併成為了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漢高祖劉邦在前朝好歹還是個泗水亭亭長。朱元璋這種出身低微的人一旦掌握了最高權力最害怕權力的失去,這種人是最可怕的。為了鞏固其來之不易的領導地位,朱元璋採取了哪些措施呢?

明朝是在推翻元朝建立的,在建立之初學習了元朝的政治制度。為了加強皇權,公元1380年朱元璋藉口宰相胡惟庸陰謀弒君廢除了丞相制度繼而提高六部的地位,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並命令後世子孫不得設立宰相。另外又殺了大將軍藍玉,胡惟庸和藍玉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胡藍之獄卒”,朱元璋通過此案一口氣殺了三萬人。朱元璋能夠奪取天下,有二人功不可沒,“文靠李善長武靠徐達”。李善長當時已經70多了,將其送上了斷頭臺。大將軍徐達背上長疽,不能吃燒鵝。朱元璋故意讓徐達吃燒鵝,徐達還得謝恩。

為了監視大臣,朱元璋還設立了錦衣衛。明朝錢宰被徵編《孟子節文》,散朝回家,吟詩道:“四鼓鼕鼕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第二天上朝,朱元璋問他:你昨日的詩作得好。不過我並沒有“嫌”遲啊,改作“憂”字如何?錢宰嚇得連忙磕頭請罪。


歷史軍魂


朱元璋除元朝暴政,剷除民族壓迫,拯救被元蒙壓迫於水深火熱中的漢民族,身經百戰,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統一中國,建立大明王朝。朱元璋胸有韜略,深謀遠慮,善於駕馭戰爭,掌握行政生殺大權,注重招賢納士,廣採眾議,嚴格治軍,大力推行‘置衛屯田’制度,兵食俱足,隨時保持一隻強大武裝力量,戡亂摧強,豪傑景從,奮戰十五年終成帝業。立國後的朱元璋抱濟世安民之志,廢除元朝虐民苛政,法制嚴峻,澄清吏治,修人紀,崇尚風俗教化,以收拾民心。大力發展生產,大規模移民屯田,興修水利,徒富民,抑豪強,“剝皮實草”嚴惡貪官汙吏,使社會安和樂業,生產力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另一方面,朱元璋為大權獨攬,採取了一系列“以猛治國”措施,使自己成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強勢皇帝。他廢除丞相之職,分化,弱化功臣武將之權,一切以皇帝意志為轉移,他人不容置喙,設立特務組織錦衣衛等,用以迫害,誅殺文武官員,開國功臣幾被殺滅殆盡。縱觀朱元璋一生,應該肯定他是一個推動了歷史前進的偉大帝王,而由於歷史的侷限性造成大肆殺戮功臣大將的劣行,比較他對中國歷史的功績,貢獻,可謂之“瑕不掩瑜”也。


坐觀世情


朱元璋通過三大案誅殺了十萬人,他感覺對他統治有威脅的,全部受牽連,加以殘害,至洪武末年,所有功臣誅殺殆盡!致使建文朝無將可用,也是朱棣能夠成功奪位的關鍵!一方面朱元璋重視科舉,從社會底層招聘人才,讓百姓看到升官的機會!另一方面減輕徭賦,鐵腕治貪,維護自己洪武朝的清明盛世!希望大家喜歡我的回答,點贊關注吧,謝謝!



翠樓看天下


朱元璋在位期間為了掌握權利採取了很不厚道的方式!

打壓劉伯溫扶持李善長!然後讓他們兩個派系互相牽制!他在利用他們的爭鬥從中剪除雙方的勢力!

隨手又通過故意的嬌縱胡惟庸事件徹底的廢除啊傳承千年的宰相制度!

自此以後所有的中央集權全部都攥在了他自己手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