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幹乳業的非要去收購影視公司,結果得不償失,只能迴歸主業

4月26日,皇氏集團發佈2018年年報,2018年皇氏集團實現營收23.36億元,同比下降1.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16億元,同比下降1186.01%。淨利潤的下降驚人,皇氏集團多重哭啊家導致業績不佳,而董事長黃嘉棣重用熟手,集團內部管理不明等的一輪再次甚囂塵上。

明明是幹乳業的非要去收購影視公司,結果得不償失,只能迴歸主業

畢業於廣西大學建築工程專業的黃嘉棣誤打誤撞走上了乳品行業,正如其在公開場合所言 :"我本人就是跨界的"。皇氏集團的發展也就被冠上了跨界的帽子。

明明是幹乳業的非要去收購影視公司,結果得不償失,只能迴歸主業

皇氏乳業在2014年改名為皇氏集團,這也標誌著皇氏乳業不再以乳業為主。同年11月,皇氏集團收購御嘉影視100%股權,正式進軍影視行業。對此,黃嘉棣解釋為這是從做大乳業的角度出發作出的選擇,並之言跨界並不可怕。

皇氏的跨界並未給公司帶來持續性的盈利收入,隨著皇氏主營業務從乳業擴展到影視娛樂、幼兒、互聯網、影視等領域,皇氏在市場上的定位變得越來越模糊。

與此同時,新入的子公司也是麻煩不斷。先是御嘉影視股東陷入經濟糾紛股權被凍結,公司董事徐蕾蕾引咎辭職,後又盛世驕陽實際負責人違規堅持而被深交所批評。影視行業領域的虧損,被認為是皇氏集團利潤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黃嘉棣轉而宣佈皇氏集團今後的戰略重點回歸到乳業上,加快乳業作為根基發展的步伐。想必,這是皇氏集團在嘗試過跨界苦果後的權宜之計吧。不過,樂於轉型、喜於"跨界"的黃嘉棣真的會就此收手嗎?又或者,這次迴歸,皇氏集團還能拔得頭籌?這一切都是未知數。

明明是幹乳業的非要去收購影視公司,結果得不償失,只能迴歸主業

黃嘉棣除了崇尚跨界,還重用熟人。他坦言,"我做實業,用的是熟手,我們團隊都是行業的頂尖高手,有了這個團隊,差異化戰略就大放異彩了"。同時,他信奉人要注重發揮自己的優勢,不足之處讓團隊來充實。

可事實上,黃嘉棣喜用熟手,是否會在一定程度上給公司的內部管理帶來麻煩呢?

無獨有偶,黃嘉棣就在轉讓盛世驕陽的100%股權時,因為與賣家寧波股東的實控人蔣勇關係密切而遭外界質疑。黃嘉棣同意為寧波智蓮控股提供部分借款以緩解其資金壓力,涉及金額1.6億元。同時,以7.31億元的價格成交,低於皇氏集團收購盛世驕陽的總成本。因此這項交易,上市公司2018年度合併淨利潤也減少8121.63五萬元。

據2019年第一季度報顯示,皇氏集團第一季度實現營收4.67億元,同比增長4.04%;淨利潤1056.18萬元,同比增長10.87%。由此可見,皇氏選擇迴歸乳業老本行似乎是個明智之舉,但乳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皇氏能夠分一杯羹、搶塊蛋糕,仍有待觀望。

明明是幹乳業的非要去收購影視公司,結果得不償失,只能迴歸主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