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刑警報道(七) 苗嶺守護人唐樹堯


中國刑警報道(七) 苗嶺守護人唐樹堯


唐樹堯(右二)對基層技術民警進行講解指導。

中國刑警報道(七) 苗嶺守護人唐樹堯

貴州省黔東南州公安局刑偵支隊政委唐樹堯。

黔東南州宛如一顆鑲嵌在貴州高原的璀璨明珠,以“歌舞之州、森林之州、神奇之州、百節之鄉”的獨特魅力,向世人展示著她的古樸和神秘。而在世世代代生活於黔東南州的近四百萬少數民族同胞中,有一位叫唐樹堯的警察,則以他的質樸和傳奇,告訴世人什麼是對事業的執著和對祖國的忠誠

沈雪

在黔東南州這3萬多平方公里“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地上,幾乎無處不留有貴州省黔東南州公安局刑偵支隊政委唐樹堯的足跡。

刑偵工作的苦、髒、累與長期無規律性,是每一位刑偵一線民警的切身體會。而唐樹堯已經在這片土地上從事刑事技術工作整整40年,“苗嶺衛士”“黔東南刑事技術痕跡專家”“刑事技術上的實幹家”,這些頭銜之外,是唐樹堯和戰友們默默守護著這片土地,守護著這顆鑲嵌在貴州高原的璀璨明珠的堅韌和決心。

“兩案”不破,決不離開刑偵

“政委,比對成功了!”一名技術員衝進了貴州省黔東南州公安局刑偵支隊政委唐樹堯的辦公室。

“什麼?”正在看指紋採集數據彙總的唐樹堯立即停下了手中工作。

“‘兩案’的嫌疑人找到了!”技術員手裡拿著從系統裡打印出來的信息單。

唐樹堯半天沒說話,緊緊盯著技術員。那神情把激動得不知如何是好的技術員嚇著了。唐樹堯微微有些顫抖地拿起打印的信息單,一邊仔細地審看,一邊快速地思考。“這人身份特殊,現在案件性質還沒完全清楚,你先別對外透露消息。”

信息單上那個叫“黃德坤”的人,已在這座城市的市級政府部門混到了正科級的位置。

多年來,唐樹堯的工作內容不斷髮生著變化,可有一件事情卻始終沒變,那就是從未放棄過尋找“凱里兩案”的蛛絲馬跡。“‘兩案’不破,我決不離開刑偵!”他堅信,這兩起案件一定會有撥開雲霧見天日的時候。

這一天終於快要到來了。

此事絕對不能有絲毫差錯。唐樹堯再次來到指紋採集室進行確認。四枚指紋,沒有錯!那指紋是他親自提取的,全是鬥型紋。這幾枚指紋他已看過無數遍,指紋特徵早已熟稔於心。

時光回溯到1998年10月17日深夜,凱里市十大字派出所副所長安坤下班回住所時,在樓梯間突然被人用鈍器擊頭,用匕首刺穿胸膛,佩帶的六四手槍和子彈丟失。被襲身亡的安坤於當晚23時40分被下樓的人發現並報了警。

唐樹堯當時是刑偵支隊的技術員,現場沒有任何可供破案的直接證據。為什麼殺人?案件如何定性?一直是專案組爭論的焦點。

由於安坤的警察身份,加上佩帶的槍支丟失,此案在凱里乃至整個貴州都引起了轟動,各種猜測、議論充斥在街頭小巷。

唐樹堯和專案組成員正在為儘快破案查找線索時,那支丟失的配槍在沉寂44天后,突然響了。

住在凱里市康復路3號“四一八”醫院宿舍樓的中國銀行凱里分行行長樂貴建一家三口及串門的鄰居劉巧雲,於12月1日中午被殺害。趕到現場的民警全都震驚了。從來沒見過如此殘酷的殺戮,尤其是樂貴建年僅十四歲的女兒嫻嫻,胸部被刺十幾刀,身亡後仍呈怒目圓睜狀態……

現場已經被犯罪嫌疑人蓄意破壞偽裝了。唐樹堯反覆勘查著這起滅門慘案的現場。他心裡很清楚,每一粒塵土都可能為偵查破案提供線索。幸運的是,唐樹堯竟然在臥室床上的一個衣架上提取到了四枚指紋。現場還提取到射殺樂貴建的彈頭、彈殼,經檢驗鑑定,與安坤被劫走的手槍樣本統一。

從此“10·17”“12·1”兩起案件串並,命名為“凱里‘兩案’”。

一個小小的凱里市連續發生兩起驚天大案,時間相隔只有四十來天,這引起了百姓的極大恐慌。人們自然把揭開真相的期盼目光聚焦到了公安局。“兩案”很快被列為公安部督辦案件。黔東南州公安局成立專案組,先後選派五百餘名民警參與偵破,調查相關人員一萬餘人,形成卷宗七十八卷。

然而案件卻長期懸而未破。唐樹堯和戰友們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兩案”就像一塊巨石壓在他們頭頂,讓人抬不起頭來。

由於滅門慘案的受害人身份比較特殊,發案時間又是在大白天,究竟是報復殺人?還是謀財害命?專案組爭議較大。唐樹堯一邊勘驗,一邊思考:從兩起案件看,兇手能夠準確無誤殺人搶槍,能夠大白天進到小區在行長家行兇殺人,事先肯定要盯梢,這就說明其中至少有一人是凱里本地人。

作為本土的刑事技術專家,唐樹堯暗暗發誓,“兩案”不破,決不離開刑偵隊伍。可是,破案的突破口在哪兒?

20多年前,沒有視頻監控,破案基本上是靠傳統的調查走訪模式。線索一條條彙集到專案組,一條條落地開展工作,又一條條被排除。那些年,指紋的採集錄入比對尚未形成規模體系,採集不全,也不規範。除違法犯罪被打擊處分過的人捺印過指紋存檔外,對普通人的指紋採集是沒有要求的,而且比對也是人工進行,耗時耗力。

儘管如此,唐樹堯始終認為那四枚指紋是破案的關鍵。

多年來,唐樹堯和同事帶著這四枚指紋跑過全國很多地方。去過浙江的義烏、金華,去過廣東的東莞、深圳,去過廣西的防城港、北海,還去過新疆等地。只要是黔東南人外出打工較密集的地方,他們都去過。結果一次次滿懷希望出發,一次次失望而歸。

案發後,樂貴建家的房門鑰匙一直由凱里市公安局王波同志專人保管著,鎖從來沒有生過鏽,現場還一直完整地保持著案發時的原樣。唐樹堯心情鬱悶時,便會拿上鑰匙去現場,儘管對現場早已熟稔於心,但他仍然期待每次去能有所收穫。去現場,其實也是唐樹堯對自己的一種鞭策,提醒自己還欠著對亡靈的交代。

唐樹堯推測,這罪惡的槍聲可能還會再次響起,因此每一天,他的心都繃得緊緊的。可是自“12·1”案件發生後,槍聲再也沒有響過。“兩案”的線索和信息全都中斷了,案件只得懸了起來。

唐樹堯也從刑事技術的業務骨幹,一步步成長為刑偵支隊副支隊長、政委。他既是技術員,又是指揮員。他主抓的刑事技術工作,尤其是指紋系統的建設走在了全省前列。

在此期間,組織上曾多次找唐樹堯談過話,準備安排他到下面縣(市)公安機關去當領導。但都被唐樹堯婉拒了。他的理由非常簡單,一直就是那句發過誓的話:“兩案”不破,我決不離開刑偵!

十八年後,正科級真兇現身

2016年3月,公安部刑偵局開展疑難命案積案攻堅行動。專家們分析,既然在“凱里‘兩案’”的現場提取到了犯罪嫌疑人留下的指紋,完全具備破案條件,應該把“兩案”作為目標案件列入偵破工作。為此,公安部刑偵局劉忠義副局長曾先後四次到黔東南州公安局指導偵破。

親自到過現場察看、聽取詳細彙報並察看過四枚指紋的劉忠義副局長,決斷地提出了要從指紋入手破案的工作思路。他明確要求,專案組應採集全州33歲至63歲(也就是案發時15歲至45歲)年齡段男性的指紋進行比對,不能漏掉一人。

黔東南州33歲至63歲這個年齡段的男性共有一百多萬人,這無異於大海撈針。唐樹堯一邊牽頭組織安排採集錄入指紋,一邊把四枚指紋專程送到了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請專家對指紋進行打點,標出明顯特徵,掛在內網,以便於全國戰友比對。

每天都有大量的指紋採集信息錄入,每天都在期待著奇蹟出現。採集到六十多萬人的時候,這枚大海里的針,還真讓唐樹堯給撈著了。2016年11月8日,關押在臺江縣公安局看守所涉嫌貪汙、受賄、私分國有資產罪的犯罪嫌疑人黃德坤的指紋被採集,21日被錄入指紋系統,26日被比對成功。

由於嫌疑人身份特殊,家庭關係複雜,作案動機、同案犯還未確定等因素,信息還不宜公開。專案組強調了保密紀律,並把主戰場轉移到臺江縣公安局,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方案。

很快,黃德坤的有關情況擺在了專案組成員面前。黃德坤,出生於1964年,在家中排行老四,20世紀80年代進入凱里市汽車運輸總公司工作;90年代初離職經商,開過錄像廳、歌舞廳、冰淇淋加工廠,但最終都因種種原因倒閉;2000年左右,成為凱里市經濟開發區一名司機,給領導開車;2011年,升任凱里市經濟開發區城管局局長;2015年8月調任凱里市棚戶區改造辦副主任,保留正科級;2016年7月5日,因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

他為何殺人?殺人的動機是什麼?同夥是誰?現在已經認定了是黃德坤,可如何才能讓他開口呢?

唐樹堯和專案組開始了周密設計。一共擬訂了六次提綱,設計了三套審訊方案,預計用一個月的時間來審他。同時圍繞黃德坤的外圍調查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通過多次商議,唐樹堯和專案組決定把第一次審訊的時間定在2016年12月1日。這是一個節點,是18年前發案的日子。

當時,唐樹堯和專案組成員對如何把黃德坤的注意力從職務犯罪引到“兩案”上來,經過了反覆考慮斟酌,最後決定在時間段上卡他。從1995年開始,到1999年,重點是1998年,黃德坤都做了哪些事?唐樹堯叮囑審訊人員要跟他反覆磨,反覆問。

面對這個特殊的時間點,當過多年領導,氣勢強硬的黃德坤開始有些坐立不安了。唐樹堯給審訊人員傳遞信息:繼續加強心理攻勢,就提1998年,具體到每個月,強迫他回憶。

審訊進行到兩個多小時後,黃德坤頭頂開始冒汗了。他提出要見時任黔東南州公安局局長吳智賢。“我有事情想直接跟他說,這事跟檢察院辦的案件無關。”黃德坤真把審訊他的民警當成檢察院的了。為了避免打草驚蛇,驚動其同夥,民警並沒有說明審訊的真正目的,黃德坤本以為這是檢察院在審查他的職務犯罪的案件。

“這我們得請示。你到底想跟領導說什麼事?你不說,我們也不好請示。你說說原因,看領導答不答應見你。”審訊人員按既定方向拖著他。

“那我就直說了吧!凱里‘兩案’,行了吧?”黃德坤主動拋出了一句。那一刻,空氣突然間凝固了。唐樹堯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兒,生怕他拋出一句後,再不往下說了。緊張、擔憂、激動混織在一起。

“什麼凱里‘兩案’?說細一點兒,別扯無關的事。”審訊人員裝糊塗。“‘10·17’案嘛,安坤嘛。”黃德坤有點兒急。

“好好交代,別說些亂七八糟的。”審訊人員裝聽不懂。“那我再說嘛,‘12·1’案,樂貴建,這樣行不行嘛,我乾的。”黃德坤真著急了。

“你是說18年前的案件是你乾的?”審訊人員裝得很吃驚的樣子。“是呀!”黃德坤似乎有一吐為快的感覺。

隨著黃德坤的交代,懸了18年的兩起命案,終於水落石出。18年前,生意場上連連虧損的黃德坤邀約潘凱平弄槍搞錢,準備去搶銀行或運鈔車。他們盯上了派出所副所長、他倆兒時一起長大的玩伴安坤。殺害安坤搶得槍後,他們到銀行去轉過幾圈,發現銀行戒備很嚴,不易得手,才盯上了樂貴建家。製造了兩起驚天大案後,1999年,黃德坤將作案槍支拋至了清水江。

當天晚上,專案組將黃德坤的同夥潘凱平抓獲。兩人交代的作案時間、動機、過程基本吻合。

審訊結束,唐樹堯和專案組的同志們一下子全哭了。18年來,唐樹堯和專案組同志們承受的太多了,壓力、辛酸、無奈、委屈、失望……現在,一下子變成了激動、欣喜!

2018年7月30日,黃德坤、潘凱平被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唐樹堯為偵破“兩案”堅持了18年,如今“兩案”破了,他要離開刑偵了嗎?

“我不會離開刑偵。我從18歲考進州公安局,就一直從事刑事技術,我很喜歡,也很留戀這份工作,就這樣幹到退休吧!”唐樹堯發自內心地說。

黔東南的全國百佳刑警

唐樹堯是黔東南佔總人口41.57%的苗族同胞之一。他的父親早年也在縣公安局從事刑事技術工作,後調到黔東南最為偏遠的黎平縣人民法院當了副院長。1978年,唐樹堯高中畢業,當時他還不滿18歲,被招到凱里市水輪機廠當工人。第一次走出大山,唐樹堯隨著汽車在一山連著一山的蜿蜒公路上盤旋著、顛簸著,近三百公里的路程,走了整整兩天。

1979年10月,州公安局招警,唐樹堯順利考中。1981年,他被選派到省廳學習刑事技術。他當時怎麼也想不到,刑事技術工作會成為他40年來一直沒有改變過的職業。

半年後,唐樹堯回到了州公安局。領導安排他去技術室上班。報到那天,師父賀中元連正眼都沒瞧他一下,也不跟他說話,只是隨手丟了十多張指紋卡給他,就轉身做自己的事去了。

唐樹堯愣了一下,馬上反應過來,隨即拿起那十多張指紋卡,開始查找。一個多小時後,他把指紋的相同特徵一一標註出來,雙手呈到賀中元的面前。賀中元只隨便看了一眼,說了句:“馬馬虎虎,及格。”

唐樹堯至今仍清晰地記得報到第一天的遭遇。就是這個性情有些古怪的師父賀中元,後來成了對他鞭策最多、影響最大的人生導師,但唐樹堯當時並不明白賀中元的用意。見師父說出“及格”兩字後仍然沒有正眼瞧他,年輕氣盛的唐樹堯有些生氣。

回到宿舍,心煩意亂的唐樹堯隨手翻起了《西遊記》,師祖訓誡孫悟空的段落給了他提醒:賀師父是在以他獨有的方式鞭策我嗎?自己剛工作,完全是一張白紙。而賀師父是經驗豐富的前輩,是一本刑偵活字典,我要好好跟他學才是。

從此,唐樹堯每天都早早來到辦公室,把衛生打掃乾淨,並主動申請跟賀師父出勘現場,晚上則加班做鑑定,比對指紋等。唐樹堯漸漸發現,賀師父在刑事技術方面的知識和積累的實戰經驗,豐富得簡直像一座取之不竭的寶藏。他對待不同的現場、不同的檢材,總會有不同的方法。

1981年8月13日凌晨一點鐘左右,丹寨縣中學女生宿舍發生一起團伙入室強姦案。丹寨縣公安局出勘現場時,在現場提取了一段木方,送到州局刑檢室要求檢驗木方上面是否留有指紋。

這塊木方沒有上油漆,而且木質較硬,紋線不清,肉眼僅能看到一點兒手印。按技術室當時的條件,要讓指紋顯現和提取都十分困難。唐樹堯嘗試將木方放入冷箱冷凍,期望能夠讓霜霧把紋線顯現出來。但凍了一個晚上,沒有任何效果。

手印是存在的,可如何讓它清晰地顯現呢?唐樹堯一晚上沒睡,把技術室僅有的幾本資料和自己學習帶回來的資料全部查閱了一遍,查到了一個茚三酮顯現潛在指紋的方法。

“賀師父,我能試試這個方法嗎?”唐樹堯請教賀中元。“從沒有試驗過,能行嗎?這材料不好備喲。”賀中元看著所需的試劑和配方說。

“沒事,我去化工廠看看吧。”唐樹堯跑到附近的化工廠買來了茚三酮,按照書上的方法,製成了茚三酮溶液,用脫脂棉輕刷讓它漫漫滲入木方,之後將木方放在烈日下曬。

一天過去了,木方沒有動靜。兩天過去了,木方還是沒有動靜。第三天,看到唐樹堯傻傻地坐在烈日下痴痴地守著木方,有同事便奚落他:怎麼樣?小唐,小雞快出殼了吧?

漫長的等待,無異於煎熬。終於,到了第四天快中午的時候,唐樹堯欣喜地發現,木方上的掌紋開始顯現了,並且越來越清晰。

“賀師父!出來了!出來了!”他一溜煙兒跑進辦公室,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連聲喊叫。賀中元來到木方旁邊,真的看到了一枚清晰的掌紋。兩人連忙用相機拍照固定,進行提取。後來警方就是根據這枚掌紋認定了犯罪嫌疑人,一舉破獲了這起當時影響極為惡劣的團伙入室強姦案。

這起案件的成功破獲,對年輕的唐樹堯觸動很大,也堅定了他要把刑事技術研究進行到底的決心,更註定了他奔波忙碌的人生。

唐樹堯說,他出勘現場破案,最多的一年有173起。那些年,人口流動量小,信息封閉,人見的世面少,思想也比較單純,犯罪分子一般不會有意識地破壞留在現場的痕跡物證,所以指紋破案相對容易。

2004年3月14日,岑鞏縣公安局楊副局長在家中被殺害。由於身份特殊,一時間輿論四起。報復、仇殺、情殺……各種猜測充斥街頭巷尾。

當時已是刑偵支隊副支隊長的唐樹堯凌晨三點接到電話後,連夜帶隊趕赴了現場。

遇害的楊副局長生前分管刑偵,唐樹堯很熟悉,也很敬重他。一定要抓到殺人兇手,告慰他的在天之靈。

通過仔細反覆勘查,唐樹堯在廚房的窗戶邊發現並提取了三枚指紋。具有豐富現場勘查和破案經驗的唐樹堯,此時心裡已經有了底,這是一起入室盜竊殺人案件。

召開案情分析會時,唐樹堯從現場勘查情況出發,作出由盜竊轉化為殺人案件的推斷,遭到了大家的質疑和反對。大部分人的觀點趨向於報復殺人,提出偵查方向應該從排查受害人的社會關係入手。

由於被害人身份特殊,社會影響大,領導高度重視,各種傳言猜測已走在了尚待揭曉的真相前面,唐樹堯明白,偵破此案必須慎之又慎,一定要用事實和證據說話。

作為專案組組長,唐樹堯心裡很清楚,這起案件的偵破,要從同類型的案件中去尋找突破口,不能浪費時間和有限的警力。

唐樹堯發現那一段時間,該縣發生的入室盜竊案件非常多。其中,幾天前鄉鎮企業局的一名職工家被盜,其作案手法跟楊副局長被殺案件有相似之處,都是翻窗入室。可查看了當時的現場勘查記錄後,唐樹堯發現技術人員沒有提取到有價值的痕跡物證。

唐樹堯果斷決定:重新勘查現場。功夫不負有心人。唐樹堯在現場提取到了清晰的指紋和腳印。通過指紋比對,他發現兩個現場的指紋確係同一人所留。

很快,技術人員根據指紋找到了因盜竊被關押過的吳應剛。通過排查分析,唐樹堯帶隊將逃到鎮遠的吳應剛抓獲。接著根據他的交代,其逃到雲南的同夥“大吳”也被追捕組抓獲歸案。

經審訊查明:14日晚,兩名犯罪嫌疑人遊蕩在縣城尋找盜竊目標,見被害人家廚房窗戶沒關,便從後窗爬進室內盜竊。正在翻找東西時,被害人驚醒了,雙方隨即發生打鬥,窮兇極惡的歹徒便用隨身攜帶的刀子將被害人殺害。

此案從發案,到案件成功破獲,只花了四天時間。這四天中,唐樹堯和專案組成員可以說是馬不停蹄,頂著巨大的壓力負重前行。

2017年,唐樹堯被推薦並當選為全國“百佳刑警”,人們終於明白,苗嶺明珠黔東南之所以那樣美麗,是因為有許多像唐樹堯這樣的警察,用一輩子的真情和執著,和戰友們忠誠地守護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