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行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中研網


國內便利店品牌約 260個,區域品牌眾多,尚未出現全國性連鎖便利店。分佈上,東南沿海及華北區域較多,中部區域湖南、武漢以及西部的四川、重慶也有所發展,西部及東北區域發展相對較慢。一、二線城市最先發展,上海、深圳發展程度較高。二線城市之間存在分化,重慶、長沙、太原、成都便利店較為密集,西安、鄭州、南寧、昆明等地區發展空間尚足。長三角、珠三角的部分三、四線城市門店網點密度甚至超過了西部的二線城市。東莞的美宜佳和天福多年發展已經密佈東莞、中山、珠海、惠州等地區。全家、羅森、可的、之上等品牌開始紛紛進駐經濟發達的蘇州、無錫等地。

我國便利店即食、自有品牌商品佔比較少,商品差異化、品類結構沒有達到最佳配比。根據2016年羅森的財報顯示,其銷售額的90%來自於食品,其中快餐佔 23.6%、日配食品佔 14.1%,加工食品佔 52.7%,我國便利店要提高盈利水平,則應加強品類結構的調整。近幾年國內品牌也開始重視自建中央廚房,研發鮮食餐飲,中百集團利用原有供應超市的中央廚房生產鮮食導入便利店,聯華超市旗下快客便利店鮮食毛利超過30%,另外,我國便利店普遍面臨著租金和人工成本上漲的問題,則使便利店毛利水平更低。2016年,連鎖經營協會公佈便利店租金成本上漲7%、人工費用上漲6.5%、水電成本上升 0.7%,採用信息化降低成本是便利店改善盈利的突破口之一。

7-11便利店從成本之初注重對 IT 信息系統的建設,所有門店訂單從總部訂貨,保證缺貨率與滯銷率的動態平衡。我國便利店採用加盟模式,但是對控制成本的信息系統投入不足,制約連鎖效率提升。新技術(無人店、物流升級)應用將有效節約成本,我國目前繽果盒子、淘咖啡、WellGo 等無人零售業態已經出現,機器代替部分甚至是全部人工是大勢所趨。

目前國內便利店形成新的競爭態勢,一邊是資本進入便利店行業,打造智慧零售店(如便利蜂)和無人便利店(AmazonGo),翻新傳統便利店(京東便利店);一邊是傳統便利店企圖轉型,如美宜佳和怡亞通轉型為便利店服務商,或者企圖以便利店+餐飲,便利店+生鮮的方式為便利店賦能,如 7-11 和第三方服務商合作引入外賣服務。總之,便利店數字化是大勢所趨,建立供應鏈系統和智能門店也是通往智慧門店必由之路。前7-11便利店已經建立以數據中心為交互和整合的供應鏈系統,將各個節點進行連接,全家使用顧客忠誠管理(CRM)和顧客終生價值(CLV)實現數據整合。在數字化變革中,便利店要建設好供應鏈配送系統和智慧門店,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

便利店發展展望

1強化供應鏈建設

在國內便利店市場仍處於品牌混戰的現在,各路資本紛紛看好這一新風口,

加速跑馬圈地。任何加盟便利店的營業來源,離不開供應鏈的輸出。Today便利店

帶來的另一個啟示,是供應鏈部分需要深度去重倉,這也是便利店“看不見”的競

爭力。

2017年中央商場就和羅森敲定下合作——上海羅森負責採購、輸出品牌和

服務培訓支持,店鋪開發,運營,市場推廣等由中央商場獨立完成。2017年8

月,羅森在南京首批店開業,盛夏裡排隊的長龍,加上被一搶而空的甜點鮮食,

使得南京羅森一炮而紅。其中,南京丹鳳街店的日銷售額在開業的第四日突破

11萬元,打破羅森中國的最高銷售紀錄。

2017年12月,另一家日系便利店巨頭7-Eleven,與南京本土零售企業金

鷹商貿,達成20年的江蘇經營權協議。使得南京便利店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

外資品牌的區域授權,衝擊了原有的傳統便利店生態。

3電商巨頭全渠道融合

京東(京東便利店和京東 X 無人超市)和天貓(天貓小店和天貓優品)將打通最後一公里觸達消費者的渠道,實現線上流量的線下導流。遍佈全國各地、深入街道、社區的夫妻老婆店,數量高達 600萬之眾——是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公佈的 10萬便利店的 60 倍。一旦阿里、京東完成對這一龐大群體的“收編”,不僅滿足於供應鏈輸出、做一個安靜的供應商,進一步的深度改造勢在必行,電商巨頭強大的線上資源、領先的技術能力將為夫妻老婆店的破繭成蝶提供巨大想象空間。當這些小店改造到一定程度,阿里、京東極可能以這些小店為線下流量入口,推動電商下凡,嫁接金融服務,集成本地生活服務,這些“螞蟻雄兵”有可能織就一張大網,成為美團式生活服務平臺,屆時,必將

成為連鎖便利店的強勁對手,擠壓現有便利店空間。

4區域龍頭浮現,市場將進入整合期

當前,一二線城市是便利店競爭的主戰場,但隨著發展的提速、競爭的加劇,

上海、深圳等地便利店市場已趨飽和,競爭格局基本形成,一些小的連鎖體系將

會被整合。

互聯網巨頭紛紛介入線下零售業務,騰訊聚焦於建立互聯互通的零售生態內

容,阿里巴巴聚焦於電商業務。騰訊在生鮮領域、線下零售(中百超市等)、便

利店(京東新通路)等均有佈局,消費者的個人生活基本可以在騰訊生態圈內解

決。

阿里巴巴在生鮮領域(盒馬鮮生)、線下零售(蘇寧易購等)、便利店(阿

裡零售通)等均有佈局,連接了商業中的B端小企業主和C端消費者。

5.數字化人工智能

在高租金、高人工成本的重壓之下,便利店的無人化會成為一個重要方向,

但無人便利店不太可能取代常規便利店,而會作為一種補充長期存在, “無人化”

會成為主流,即採用“無人+有人”的混合模式,大量應用無人技術、設備,減

少用工,無人的炫酷、有人的溫度兼得,“便利店+智能貨櫃”就是具體表現形

式之一,未來的組合形態會更多。


連鎖運營思維


在互聯網的影響下,便利店形態也在不斷的改變。

根據凱度消費的數據,全國約有230多萬家便利店。

從店主端來看,除了傳統的夫妻店之外,以全家、7-11、全時等精品便利店也在逐漸流行開,這與消費升級有很大關係,業態也逐漸豐富。並且,在新零售的推動下,店主進貨渠道有了很多選擇,平均每個店主手機裡裝有1.5個eB2B平臺app,而不再單純的依託經銷商來鋪貨,同時,店主也更希望廠家業務上門提供服務。

從消費端來看,便利店選擇超級多,那些擁有更豐富的業態、更多消費場景的便利店往往更能獲得消費者青睞。

因此,從長遠來看,線上+線下的便利店會成為未來趨勢,成功的概率會更高。


十評方



零售業是指通過買賣形式將工農業生產者生產的產品直接售給居民作為生活消費用或售給社會集團供公共消費用的商品銷售行業。便利店,是位於居民區附近的實體店或提供網上購物的虛擬店,指以經營即時性商品或服務為主,以滿足便利性需求為第一宗旨,採取自選式購物方式的小型零售店或網上商店。

我國現代便利店早在超市大規模發展之前就已經出現了,最早是設在上海的“百式便利”。在發展初期,超市與便利店除營業面積與經營品種有大小與多少之分外,兩者沒有顯著差異。羅森與7—11的進人,以及2001年以來新的競爭者的加入,給中國便利店的國際化發展打開了一個窗口,並樹立了模仿的樣板。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連鎖品牌化便利店門店數接近10萬家,銷售達1300億。從2010年起連續7年的時間裡,中國便利店行業銷售額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且從2011年起,就超越了百貨和超市等其他零售業態的增速。2017年我國便利店行業的銷售額約1521元,同比2016年增長14%,近三年的增速均達到兩位數。

消費升級、人口結構變遷催生“便利”需求,便利店增速領先行業。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淡化了價格敏感度,提升了品質和便利需求。90後消費群體崛起、全面二胎放開後年輕群體生活節奏加快、人口老齡化等趨勢催生了“宅、懶、饞、急、忙、老”等需求,便利店貼近消費者,順應消費新趨勢,前景廣闊。預計後續我國便利店的發展將更貼近目標客群的生活方式,細分商品、店群或子業態。

一、消費者需求增加

便利店主要是為了滿足顧客的需求,並且是為顧客提供便利,便利店的需求與便利主要是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顧客群體年輕化:便利店的顧客群體年齡主要集中在12歲到35歲之間,並且男性的數量要超過女性。但實際上來說,目前,我國便利店的顧客群體還是比較多樣化的,其中也不乏12歲以下的兒童和家庭主婦。而且不同商圈中的人都有涉足便利店。需求越來越趨向於個性化。便利店需求一般以個人消費為主。

二、消費者偏好原因


圖表:消費者對於便利店中主要日用品、速度食品及飲料等最希望放於顯眼的位置分析


圖表:消費者對於便利店24小時營業的必要程度


圖表:消費者認為便利店應新增的業務分析


中研網


沒準兒,一時一變。


手機用戶101936986


小區便利店前景發展還是可以的。就像我自己住的小區,樓下便利店24小時開放,隨時隨地都可以購買的。特別是常用的生活必需品呢。🤔


用戶4088468379197


新零售下,傳統便利店會被其他零售模式給取代。

在新零售模式下,可以實現隨時隨地購買傳統零售所售賣的物品。


臻千里



jsdffly


行業趨勢肯定沒問題。關鍵看如何做。做什麼模式?輕資產還是重資產。那樣,你需準備條件就知道需要哪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