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粵古驛道:行千年古道,法古今完人

  • 來源:南粵古驛道網,採編自“社會先知道”

此前聽說梅州的古驛道正在修繕,我們幾個徒步愛好者組成了一支小分隊,跟隨南粵古驛道督導小組共同前往梅州一窺千年古道的新容貌。

南粵古驛道在梅州共分為3段:梅州市梅縣區陰那山古驛道、梅州市大埔縣餘里古驛道、饒平縣上饒鎮西片古驛道。

南粵古驛道:行千年古道,法古今完人

圖為古驛道沿途景色。

我們邁著輕快的步伐穿過南粵古驛道沿途的村莊,上了年紀的村民或坐在屋簷下擇菜,或坐在樹蔭下閒聊,彷彿遠方城市中的喧鬧無法影響到他們半分。

循著道路指引,我們走過南粵古驛道的連接線。邁入古驛道本體線時,我們猶如穿越了時空,從一個充滿現代氣息的人文景觀忽然置身於一個上千年未曾變化的原始自然當中。

南粵古驛道:行千年古道,法古今完人

圖為陰那山古驛道線路。

沉睡的古道靜靜躺在山坡上,被茂密的樹叢所遮擋,任由物自轉星自移,連接著兩地的古驛道絲毫不為歲月所變,千百年以來承載著無數人對生活的期待。

南粵古驛道:行千年古道,法古今完人

圖為古驛道沿途景色。

“徒步最大的魅力在於,我們無法知道沿途會有怎樣迷人的景色,同樣,我們也無法預知能在路途終點遇到怎樣的遼闊。”

同行的一位驢友擦著臉上的汗水笑著說,半年前他在大雨中攀登著武當山,於他而言,每次行走古道都是一次與古人的對話。

行·法古今之崇敬

周易的艮卦以山為物象,提醒君子以效法大山的淵深穩重來實現自我修養。

南粵古驛道:行千年古道,法古今完人

圖為古驛道沿途景色。

古人對於自然有著崇高的尊敬之情,繼而由崇敬衍生出向自然萬象修習的種種法門,既能習山之穩重,又能習水之綿延,還能習風之順勢,人與自然間漸漸有了更多感應,如此是為天人合一。於是,因了這種崇敬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古人在開山修建古驛道時沒有過度破壞沿途植被。

南粵古驛道:行千年古道,法古今完人

圖為古驛道沿途景色。

時過境遷,千年前的沿途風貌在歷經無數次輪迴後迸發出新的生命力。

修繕南粵古驛道的工作在某個方面上也是一次向古人學習如何崇敬自然的機會。為了不破壞古驛道的生態環境,修繕隊伍僅清理了古驛道沿途橫生的雜草。與此同時,修繕用的材料皆由原始勞動力運輸,或是二三人齊心背上山,或是四五頭騾子協力負上山。

行·法古今之嚴謹

南粵古驛道:行千年古道,法古今完人

圖為古驛道沿途古建築。

南粵古驛道本體線上有多個富含嶺南特色的古建築,從建築外觀來看,這些古建築是修建古驛道的工匠們為驛道上的行人而建,好為行人提供一處有片瓦遮頭、寸土落腳的驛站。

隨著現代交通、網絡越來越發達,古驛道逐漸罕有行人經行,沿途的古建築由於缺乏維護與保養,在歷盡風霜後也逐漸顯得愈發荒廢、破落。

南粵古驛道:行千年古道,法古今完人

建築工藝難以考、修繕隊伍難以尋,這使得修繕古建築成為修繕南粵古驛道的一個難題。古人修建的驛站多年以來一直屹立不倒,與他們那份尊重生命的決心有關,離不開搭建驛站時的嚴謹而細緻。

南粵古驛道:行千年古道,法古今完人

圖為驛亭修繕情況。

所謂的古法,是指尊重古建築的原有構造,在此基礎上以更優的現代材料進行維護或替換。大到建築結構,小到外圍排水系統,力求做到古人般的嚴謹與細緻。

也許經過此次修繕工作,可以見證一支高度掌握嶺南古建築修繕技術的優秀隊伍的誕生。

南粵古驛道:行千年古道,法古今完人

大埔縣餘里古道和上饒鎮西片古道的起點分別是三河壩戰役紀念館和茂芝會議紀念館。

1927年8月1日,由黨領導的南昌起義取得了勝利。10月7日,從三河壩突圍到饒平茂芝的起義部隊在朱德的主持下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為潮汕失利的主力部隊指引了一條通往井岡山的道路,為朱德、毛澤東的井岡山會師拉開了序幕,而這次具有重大轉折意義的會議被稱為茂芝會議。

南粵古驛道:行千年古道,法古今完人

我們如今所走的古道上,刻印著90多年前紅軍們踩下的堅韌步伐、滴落的堅毅汗水,它無法被風雨磨滅,只會被每一位重走過紅軍路的行人所銘記。

當我們捧起湍流在古道旁的泉水時,沁人的清涼褪盡滿身的疲憊,由心而生的舒坦之感,是歷經千辛後得到的大自然所給予的饋贈。


(原文刊登於“社會先知道”,南粵古驛道網採編整理。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南粵古驛道網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