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的媽媽,您聽到女兒的呼喚嗎(隨筆)

天堂的媽媽,您聽到女兒的呼喚嗎(隨筆)

記憶中,我從來沒有在母親節這天,送給媽媽禮物,但大多數時候,我會抽空回去陪媽媽,好好地聊聊天,吃一頓家常飯。媽媽是個傳統的農村婦女,打從心眼裡就不在乎這些節日,更不在乎我們會送什麼禮物給她。我時常在想像一個畫面,如果我抱著一束康乃馨送給她,再給她一個緊緊的擁抱,跟她說一聲:媽,母親節快樂。她會有什麼反應呢?

肯定會責怪我,買花來幹嘛呢?就是浪費錢。我不會去嫌棄媽媽的不懂風情,也不會去埋怨她不解甜蜜花語。因為,我知道,這些生活離她太遠了。她從小吃苦耐勞慣了,平時生活很節儉。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別老是買東西大包小包的,浪費錢,要懂得積穀防饑。買花,只能看不能吃不能用,在她眼裡就是浪費錢的事兒。

媽媽不是貪財的人,也不是鑽進錢眼了,只是窮日子過怕了,知道錢對一個家庭的重要性。小時候,我們家孩子多,勞動力少,連吃飽穿暖也成問題,媽媽望著自己的孩子,一個個面黃肌瘦,挨凍受餓。那種感覺,沒有切身經歷過,是很難用心去體會的。她懂得生活的艱辛與生存的不易。

所以,她從來不會多花一分她認為是浪費的錢。在她眼裡,錢都是花在刀刃上的。雖然後來,隨著我們的長大,家裡生活條件慢慢改善了。她口袋裡也有了幾個可以隨便零花的錢了,可她還是很節儉,把錢攢起來,說以防不時之需。媽媽對我們從來沒有任何要求,也從來不會向我們索取什麼。她最大的願望是,幾個子女把自己的小家庭過好,她就心滿意足了。

在媽媽去世前的一兩年,我明顯地感受到她的蒼老了,時間都哪兒去了,我還沒有好好看看媽媽,她就蒼老得讓我不忍心去正視了。那額頭上的皺紋,在四季輪迴交替中,不知不覺歲月的流逝,黑髮染上白霜。

她曾經引以為傲,烏黑油亮的長頭髮,什麼時候變得花白花白的,稀稀疏疏的髮絲,挽成小小的髮髻,在微風中顫抖。蹣跚的腳步,走在風中搖搖欲墜,不堪一擊的樣子。媽媽,你是什麼時候開始,變得這麼柔弱的?怎麼彷彿一眨眼間,我就錯過了你年輕時的模樣呢,我應該去向誰討回,我年輕時的媽媽?歲月,請你仁慈點,別傷害我的媽媽。

媽媽這一生,過得很平凡,用她的話說,沒做過什麼大事,耕田種地,忙活家務是她生活的全部內容。而她卻用她平凡的人生,教會了我們做人的道理。媽媽是個孤兒,沒上過學堂,籮筐大的字也不認識幾個。卻憑著心地善良與通情達禮,在村裡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在童年依稀的記憶中,她常受到讀過幾年書的嬸嬸的欺負,她的大半輩子,都在忍讓委屈中度過。

更甚的是,嬸嬸常在奶奶面前慫恿,數落她的不是。奶奶也不分青紅皂白,聽信了嬸嬸的一面之詞,把家庭的糾紛全怪罪在媽媽身上。她從來不反抗,造就嬸嬸的變本加厲。那時候的我,喜歡看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常把愛憎分明掛著嘴邊。在媽媽又一次躲在房裡默默流淚時,我跑到嬸嬸面前,用我尖銳的話語罵了她一頓。

回家後媽媽沒有責怪我,只是輕輕地對我說:妯娌之間從來是難相處,家和萬事興,兩個完全不相干的人,有機緣走入一個家庭也不容易,同一屋簷下,低頭不見抬頭見,何必為雞毛蒜皮的事搞得家庭不和呢。至於你奶奶,無論她做錯什麼,她也是長輩,我更不應該計較了。從此後,我不再為媽媽出頭了,我不是怕,只是不想給她們一個指責媽媽教導無方的理由。

我十二歲那年,奶奶病了,病榻前是媽媽忙碌的身影,端茶倒水,洗頭擦身都是她在忙,精明的嬸嬸躲開了.奶奶臨終前,拉著她的手,斷斷續續地說著對不起她的話。媽媽流淚了,這是感動的淚水,她多年來默默的付出與忍受,終於得到了奶奶的肯定與認可,她滿足了。

媽媽沒有文化,但她為人處事的作風,陪伴著我們成長的點點滴滴,對我們起到了言傳身教的作用。她說過一句話:上有天,下有地,中間有良心,做人辦事,最基本就是要對得起天地良心。這句簡單的話,教會了我們為人之道,直接影響了我們的人生價值觀,這是媽媽給予我們今生最大的財富。

現在母親已經走完了她這輩子坎坷的人生路了,到今天為止,她已去世86天了,這個母親節,我沒有母親了,我應該如何面對這個節日的到來。謹以此文送給我天堂裡,最親愛的媽媽,媽媽,您聽到女兒的呼喚嗎?祝福您,我親愛的媽媽,母親節快樂。

在此,敬請路過此文,父母還健在的朋友們,好好珍惜有父母相伴的分分秒秒,父母不在後,我們會發現,世間所有的繁華,都與自己無關了,沒有父母分享的成功與喜悅,根本不值一提。父母在世時,無論我們為他們做了多少,都是不夠,不夠的。空留的遺憾,會在往後餘生裡,時時刻刻攪疼我們的心……惟願天下的父母,都健康平安,安享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