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的一首《望月懷遠》,只讀開篇兩句,就讓你終生難忘

張九齡的一首《望月懷遠》,只讀開篇兩句,就讓你終生難忘

【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他舉止儒雅,風度翩翩,是大唐開元尚書丞相,自他去世後,唐玄宗對宰相推薦之士,總是問“他的才學、風度得如張九齡?”由此可見他的儒雅風度是多麼的令人仰慕。張九齡,字子壽,廣東韶關人。他是一位有膽有識有遠見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他對大唐忠心耿耿,直言敢諫;對工作盡職盡責,秉公執法;對人才選賢任能,從不徇私枉法;對惡勢力從不趨炎附勢,而是敢於爭鬥。因此,他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他的詩作成就頗高,詩風清淡,寫出了很多留存後世的名詩,並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展望和感慨,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做出了重大貢獻,因此被譽為“嶺南第一人”。

公元737年,唐開元二十五年,監察御史周子諒因口無遮攔講朝廷的氣數吉凶,不久,此消息便傳到皇帝的耳裡,震怒之餘,當即下旨將其鎖拿問斬。周子諒本是當初張九齡做宰相時推薦為監察御史的,因此皇帝以他用人不當為由,將其降職擔任荊州大都督府長史。在此期間,他沒有任何怨言,然而對家人的殷殷思念卻常常湧上心頭,令人夜不能眠,於是一首《望月懷遠》五言律揮筆既成。

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詩人通過對望月時的思潮起伏描寫,來闡述對遠方之人的殷殷思念。

首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兩句更是千古名句。只要你讀一遍,就讓你終生難忘。此時的詩人望著蒼茫的大海,一輪明月慢慢的升起,心裡卻是思念著遠方之人,雖然相隔天涯卻能共賞明月。給人們繪出了一個海上明月升起,意境宏大壯闊的畫面,勾起了對詩中人的不盡思念。

頷聯“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在漫長的月夜裡有太多的怨恨,思念親人的無奈讓人整夜無法入眠。其實,這是一種反襯寫法,明明是詩人懷遠,卻說遠方的親人見月思己,這種轉折反襯更說明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真摯思念之情。

頸聯“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又轉入寫自己月夜懷遠的情態。把屋裡蠟燭熄滅,讓人憐愛的月光已灑滿屋,此時我起身披上衣服,走出門庭卻深感月露的寒冷。此景這般撩人心緒,讓詩人更加難以入眠。

尾聯“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這月光飽含我滿腔的心意,我雖不能把美好的月光捧給遠方的親人,然而情絲總是要寄託的,希望做個好夢,與你相會在夢鄉。

詩至此戛然而止,結的哀婉纏綿,真摯動人,只覺餘韻嫋嫋,令人回味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