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會懷念六七十年代的生活?

小神燒香


新中國成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歷經抗美援朝,受圍堵,封鎖,制裁,蔣介石不斷的搗亂,破壞的環境下,從毛主席,黨中央到一名普通百姓,雖缺吃少穿,但沒有特權階層,毛主席,周總理和我們一樣,衣服打補丁,主席和總理得了水腫,就是這樣,上下一心艱苦奮鬥,建設社會主義的工業,搞兩彈一星,核潛艇,大鍊鋼鐵,興修水利,發展農業。

沒有貪官,沒有腐敗,沒有黃,賭,毒,沒有黑社會,沒有高利貸,沒有偷沒有搶,沒有造假販假。住房,教育,醫療衛生一切為了人民,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不用操心。一心為公,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社會道德,風氣高尚,充滿正義!這樣的生活,這樣的精神面貌有誰不向往留念呢?


華夏9


我和妻子兩人都是七十年代初參加工作,每人月工資34.5元,加在一起不到70元,兩個小孩,一個岳母,五口人,一個兩居室,房租每月1.3元,後加到1.8元,電費由單位出,水費免費。生活費開支,集鎮上每五天一場(集市),計劃開支5~8元,買一隻鴨子或一隻雞,買2斤肉,10個雞蛋,買足五天的時令小菜。在當地算中等生活水平,幸福感比現在強,最大的幸福感就是去上班時不用鎖門!


雲淡風清283163271


觀南觀世界,糾正你的一點說法,誰說那個年代吃糠咽菜,啃樹皮,吃樹葉太正常不過了?我今年己7O歲了,是正兒八經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在六十年代的三年困難時期,你說的那個情況在一些地區可能出現過,除此之外,只不過是粗糧多,細糧少,根本沒有你說的那種情況出現,還再正常不過了。是不是你們那個地區是這種情況?我沒調查沒發言權,但即便有,也代表不了整個中國,何況在我的眼裡,看到的是中國人民在共產黨和毛主席的領導下,艱苦奮鬥,自力更生,戰天鬥地,硬是勒緊褲帶為你們現在的這些後輩兒孫打造出了一個既無外債,又無內債的新天地。我們現在的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完全依賴於那個時代奠定的經濟基礎,時間若倒退回解放初期,你再有能耐試試,能有這麼快的經濟發展速度嗎?


用戶9819868999224


有人懷念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因為這段時間是他這一生最得意的時期。

作為六零後(天津市土著),我感覺我們這代人懷念那個時代的人,比較少。還是有一少部分人深切懷念那個年代,是因為當時,大家都窮,我餓肚子你的肚子也是癟癟的。現在我能天天吃燉肉,你卻頓頓吃龍蝦,生出許多嫉妒羨慕恨來。抱著你跳崖,我不好死你也別好活。這種人最令人噁心。我覺得更多的是年輕人聽了長輩選擇性的回憶,對那個年代的嚮往!年輕人,我很負責任的告訴你們,那個年代,是動亂的年代,具體情形自己腦補去吧。物質生活也匱乏,餓得睡不著覺是太正常了。人生百味可能你們嚐了不少,但捱餓的滋味,你們真沒嘗過。老少三代生活在一間十平米的平房裡,做飯吃飯洗澡睡覺全在這十平米里。小夫妻晚間整出點動靜,叫叫床,絕沒可能。白天小媳婦和老公撒個嬌的空間都沒有。

孩子們,還是現在的生活好呀!畢竟我們這代人,在那個年代生活過來的,回憶總是難免的,懷念大可不必,更別向往。在黨的領導下,現在我們的生活是越過越好,物質生活好,精神生活也好。能過上現在這樣的好生活,我們這代人當時想都不敢想。

概括起來六七十年代就是生活困苦、精神壓抑、社會動盪。

那個年代,我是中國三大直轄市之一的天津市市區的土著!而且出生於根紅苗正的工人家庭,尚且如此!其他地區的城市農村生活更是苦不堪言。



蒼狼35526756


是誰懷念那時候的生活?每個人穿的都是帶補丁的衣服,頭上身上都有蝨子、跳蚤,農民住的是土房,冬天屋裡的水缸都結了冰,夏天熱得到房頂子上去納涼。城市人住的是十幾平米的小磚房,冬天生煤爐子。農村根本就沒有洗澡間,夏季只能去髒水坑裡洗澡。城裡人也只能泡集體澡堂子。那時候吃的都是玉米麵、高粱面,很難吃到白麵,你別說肉蛋奶了,我家在農村,冬天就是吃白菜蘿蔔鹹菜。70年代60年代,家裡根本就不會有電視機、冰箱、彩電等,我家唯一的電器就是收音機,還有一輛加重的自行車。那時候的婚姻根本就不存在自由戀愛。那時候的長途公共汽車很少,火車的車速也僅有七拾脈吧。毛主席年代,我們的國家還很貧窮,與那時候相比,現在簡直就是天翻地覆的變化。毛主席那個年代確確實實人人平等,人人都過窮日子,很少引起攀比,大家只要按時出工出力就可以了。改革開放以後,全國人民的主觀能動性都被調動了起來,因為貧富分化造成的社會焦慮開始產生。所以人們都懷念過去的年代,其實如果我們現在有知足的心態,與那時候相比,我們的生活真的是好的沒邊了。


心中的綠蔭


我四四年生的,五O年上小學,留了一級,五七年上初中,讀的農業中學,農業中學天天勞動,後來讓我上縣通用機械廠當學徒,最後我考進了浙江冶金學校,學制三年,國家給助學金每月十三元五角,我很幸運,沒吃過農村大食飯,沒餓過肚子,沒受過苦,也不知道你們說的那的苦,六一年,由於國家國民經濟的原因,學校縮小了,我沒畢業,就支援海島去了,再後來結婚生子,公社保送我上南京大學,家庭不支持我,就這樣,我參加農業勞動十年,嚐盡了甜酸苦辣,後來,我當上了人民教師,我十分珍惜這份工作,每月工資二十九元,逐漸改變生活條件,六十年代,農村生活相當困苦,我什麼活都幹過,搓草繩,打草包,拖車,做水庫,養豬娘,打坑道,打石了,出磚窯,反正有錢掙的地方我就去做,苦是苦了點,但那時很開心,有力氣,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那個時代雖然窮苦,還是覺得有滋有味,充滿朝氣,現在老了,生活無憂,但大家各顧各的,關門不是看電視,就是睡覺,吃也吃不了,農村無聲無息,沒有六十年熱火朝天的勞動氣息了。這是我個人感慨。


司令128124097


懷念那個年代的人只有鍵盤俠們意淫,別無他人。就讓懷念那個年代的人,放下手機,丟掉電腦電視,回家做飯燒蜂窩煤,家裡幾間屋子就幾盞燈,甚至在兩間屋子之間掛一盞燈。用水到室外,一個水龍頭大家排隊等著用。夏天洗澡還好說,冬天洗澡就很難。上廁所都是公共廁所,一蹲一排,你能看見我拉,我能看見你拉,讓現在懷念那個年代的鍵盤俠去腦補畫面吧。收音機也是極其奢侈品,音樂更是隻有聽廣播,看電影是最開心的事,而且還沒有多少片源。吃更是不用說了,肉一個月能吃上一兩回就不錯了。鍵盤俠總會說那個時候天藍,水清。也不用豬腦想想,那個時候什麼都沒有,人才多少?天能不藍嗎?水能不清嗎?就拿現在來說,如果回到那個年代,家裡除了手電筒是家用電器,別的都沒有,天一樣會藍,水一樣會清。真的哪樣,懷念哪樣生活鍵盤俠保證第一個過不慣。


玩音樂的輝哥


看到這個標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想:怎麼還有人懷念六七十年代的生活呢?

那時的生活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苦”。當時物質生活相當匱乏,買糧食有糧本還不行,還要有糧票。買肉要肉票,甚至買肥皂都要票。

那為什麼還有人“懷念”呢?

我想,這裡所說的“懷念”,是懷念那個年代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家與家之間的信任吧。

小時候,我家住在前門大街的一個大雜院裡,院裡住著23戶人家。鄰里之間的關係非常融洽,無論誰家有什麼事,說一聲就去幫忙:你家買了大白菜,我幫你抱回家;我家的爐子滅了,上你家夾塊燒透了的煤;你有急事打一聲招呼,我幫你照看門兒;我這個月手頭緊,你借我2塊……。

孩子們就更熱鬧了,每天一到吃飯的點兒,把菜和飯放到一個碗裡,端著碗去串門,一頓飯從西頭串到東頭,有時玩兒到興頭上經常把碗落在人家,等吃下頓飯時才想起碗“丟”了,再去找碗。

上班後,師徒之間、同事之間也是充滿真情和友情。師傅教徒弟技術,徒弟幫師傅打水。當徒弟幹錯事時,師傅能非常認真的指出來。

同事之間互相照顧也是常有的事。一天上班時我突然肚子疼,我們辦公室的同志,急忙陪著我去醫院,又是掛號,又是取藥,真像大姐一樣非常溫馨。

現在回想起這些往事,還真是有點“懷念”呢!

但懷念歸懷念,那個年代的苦日子,我可再也不想過了,就讓它成為歷史,成為我們這一代人永不磨滅的“懷念”載入史冊吧!





晨風71957537


六七十年代雖然生活水平不高,但老百姓很安心,山青水秀,,記得小時候我們吃水都在我們村旁邊一條小河裡吃的,水很清,魚兒蝦兒來回穿梭,沒有汽車,沒有汙染,生活很清貧,但很健康快樂!再苦再累,幹 ̄天話回到家,一家人開開心心,怏怏樂樂,!現在呢?一家人妻離子散,很少在一起,想要團聚,難得春節回家才能在一起,最多十幾天,又各奔東西,南下北上打工養兒養女,家裡,村裡又空蕩蕩的,又開始盼著下 ̄年春節回家團圓,政策和生話是好了,但總覺得差點什麼?特別是高房價把老百姓壓得喘不過氣來,望政府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把炒房的一小攝人抓起束,讓大家都有房住,都過上好日子,不要當房奴,,真心希望老百姓過上幸福生話!!!!!


20934034139


我出生在一九五六年,那時屬於黑龍江省大來縣(現在吉林省大安市),到六O年我記得很清楚,人們吃供應量,根本不夠吃,怎麼辦?人們吃糠咽菜,艱難困苦的過!但有一樣,人們的心都往集體建設上想。

起早貪黑不怕苦,艱苦奮鬥不怕累。為社會主義建設人人爭先恐後,汗流浹背。修大壩,建漁庫,搞生產、刨糞堆,改良田,歇馬不歇車和人。一派欣欣向榮的勞動景象。

讀報紙,背語錄,搞夜戰,學雷鋒,無私心,爭當無名英雄。

那時圖個啥?沒人問,沒人答。一心一意聽黨的話!聽毛主席的話,窮苦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感謝毛主席,感謝共產黨。天天唱紅歌,時時背頌毛主席語錄,景氣盎然,永遠也忘不掉!

那個時代的人,雖然窮,雖然苦,開始創業都不怕,心裡總感覺最幸福!

現在吃的、住的、穿的都發生了天地變化,但是還是懷念六七十年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