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俄羅斯勝利日閱兵活動,保留著哪些蘇聯時代的傳統?

用戶5547794389


勝利日紅場閱兵,是俄羅斯從蘇聯時期繼承的政治遺產。無論對於當初的前蘇聯還是如今的俄羅斯,紅場閱兵都承擔著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展示軍事實力等使命。因此對於俄羅斯人而言,紅場閱兵並非可有可無的儀式,而是民族意志的體現。

紅場閱兵保留著哪些蘇聯時代的傳統呢?1918年11月7日,蘇聯首次在紅場舉行閱兵,慶祝十月革命一週年。1923年5月1日,蘇聯首次舉行勞動節大閱兵,也是後來勝利日大閱兵的由來。歷史上,紅場閱兵多達百餘次,在世界範圍內絕無僅有。其中,最宏偉的一次閱兵是在1941年11月7日,數十萬官兵整齊列隊接受斯大林的檢閱,斯大林在檢閱儀式上號召官兵抗戰到底,檢閱結束後,部隊直接奔赴戰場,最後贏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

二戰結束後,蘇聯將5月1日勞動節閱兵,改為5月9日衛國戰爭勝利日閱兵。1945年5月德軍投降後,斯大林舉行了二戰後首個閱兵式,朱科夫元帥任閱兵式首長,蘇聯士兵手戴手套,將數百面德軍旗幟扔在列寧墓前,表示勝利。

到了赫魯曉夫時代,閱兵式首次邀請了其它國家的領導人前來觀禮。

1990年5月9日,是蘇聯解體前的最後一次勝利日閱兵。此次檢閱有大批衛國戰爭時期的舊裝備接受了檢閱。

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蘇聯時代的閱兵也就此結束。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在1995年5月9日舉辦了首次勝利日閱兵,此後,閱兵成為了每年例行的慶祝活動。檢閱期間,士兵穿著衛國戰爭時期的服裝,手持傳統武器,戰時的T-34坦克也會在方隊中亮相,並且士兵在檢閱時要高呼“烏拉”,這些都是蘇聯時期保留下來的傳統。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5月9日衛國戰爭勝利60週年閱兵式,當時各大國元首悉數到場,德國二戰老兵也參加了檢閱。


大喵情報局


兔哥回答;俄羅斯現在每年5月9日舉行的紀念衛國戰爭勝利大閱兵,其本身的意義就在於讓俄羅斯人民時刻不要忘記曾經的戰爭,不要忘記為了保家衛國而勇敢戰鬥的人民,不要忘記為國捐軀的英烈;應該說俄羅斯對於自己的國家的熱愛是根深蒂固的,同時對於軍人的尊重和愛戴也是有目共睹的,這一點從很多身穿老制服的老兵就能直接的反應出來。


俄羅斯正是通過尊參戰老兵,激發重視歷史來加強凝聚力。在俄羅斯新人結婚都要到烈士公園、紀念碑前獻花,這已經成為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每年的重大節日參戰老兵都會胸前掛滿紀念章、軍功章,以資紀念,而人們對這些參戰老兵關愛有加。這樣的氛圍是俄羅斯重視對國民的引導教育的結果,不忘歷史,居安思危才能成就戰鬥民族的精神。而閱兵更是宣傳教育的最好的展現,俄羅斯的閱兵對傳統的保留更是非常重視。

閱兵既是紀念也是傳承,俄羅斯從來都沒有把紀念衛國戰鬥的盛大閱兵搞成一個喜慶觀賞性的活動,從蘇聯到今天的俄羅斯都是如此,這正是閱兵的意義所在,不忘苦難。從蘇聯時期到現在的俄羅斯,歷次閱兵也都是保留戰爭時期的軍隊服裝,武器裝備,並保留曾經參戰軍隊番號的旗幟,每次閱兵戰在主臺上最多的不是政要而是參戰老兵,從孩童到老人以穿戴戰爭時軍人的服裝而自豪,整個閱兵場就是為軍人而安排,這樣的場景,氛圍正是俄羅斯人對戰爭的牢記的展現,有這樣的民意能不團結嗎?俄羅斯的經濟並不富裕,但對待衛國戰爭時紀念從來不吝嗇,這也是俄羅斯腰桿硬的原因吧!



從閱兵傳統看,首先進入廣場的就是勝利旗幟,二戰中誕生的《神聖的戰爭》的樂曲鏗鏘有力,儀仗兵手擎勝利旗幟入場,所有的軍人,民眾敬禮致意,沒有歡笑,面容肅穆,把人的心拉回到戰爭歲月。國防部長檢閱首閱部隊,士兵高呼“烏拉”(萬歲)是蘇聯時留下的傳統。分列式開始,走在隊伍前面的是軍校的鼓樂隊,這也是蘇聯時期的傳統。雖後而來的是衛國戰爭時期的參戰部隊的番號旗幟,士兵們身穿戰時服裝,手持戰時的武器裝備接受檢閱更是傳統,像今天的人們展現當時的艱鉅歲月。甚至還加入戰士們衝鋒的情節,武器方隊更是首先由戰爭中的武器裝備領隊入場,T-34坦克更是從蘇聯時期走到今天。



閱兵是俄羅斯的傳統,17世紀中葉,俄軍打了勝仗都要閱慶祝,但蘇聯時期閱兵也是重要的慶祝活動,二戰後的閱兵更加頻繁,到今天是蘇聯衛國戰爭勝利74週年紀念日,俄羅斯同樣舉行了勝大的閱兵。而閱兵中的機械方隊中T-34依然是首先入場。縱觀俄羅斯的閱兵,紀念衛國戰爭勝利大閱兵二戰時期的裝備同樣得到傳承。俄羅斯為了閱兵也是傾心投入,老舊裝備的維修,服裝等都是要花錢的,俄羅斯甚至專門從其它國家回購一批T-34坦克,足間俄羅斯有多重視這樣的閱兵,而閱兵同樣也為俄羅斯加強凝聚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政治意義遠大於金錢的投入。



閱兵是俄羅斯生活的一部分,雖然每年都有,但卻始終令俄羅斯人嚮往,而閱兵最濃厚的味道除了現代的武器裝備,就是傳統的味道了,繼承傳統成為俄羅斯閱兵的重要看點。蘇聯時期閱兵的另一個傳統就是不但莫斯科紅場搞閱兵,各加盟國也都會舉行規模不等的閱兵,這個傳統也被俄羅斯保留下來,屬於全國搞閱兵,這也是俄羅斯閱兵的傳統繼承。


5月9日是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這一天的閱兵就是紀念這個日子。俄羅斯還有一個紅場閱兵,就是11月7日,這個閱兵是紀念1941年11月7日的紅場閱兵,目前俄羅斯已經搞了10場紅場閱兵。11月7日的紅場閱兵起源於1918年11月7日,當時是慶祝紅軍勝利與十月革命1週年。而1941年11月7日納粹德國已經打到了莫斯科的眼皮底下,情況危機,蘇聯在紅場舉行了戰爭狀態下的閱兵。1990年是蘇聯最後一次舉行11月7日閱兵。俄羅斯於2005年開始恢復11月7日的紅場閱兵。5月9日的衛國戰爭勝利日閱兵在蘇聯時期的1990年舉行過一次,隨後因蘇聯解體中斷,從1995年開始恢復,每年都要舉行。



兔哥42928


首先我們明確一點,俄羅斯人是不仇恨蘇聯的,他們甚至懷戀過去的那個時代,因為過去的那個年代給了他們更多的榮耀和輝煌。蘇聯的解體是政權的難以為繼,這個沒有辦法,當時蘇聯雖然科技進步,但是民生疾苦。即使在生活條件差的情況下,蘇聯時期的每個家庭仍然可以享受免費的醫療和教育。這一點非常深得民心,普金曾說道,“誰要是不懷念蘇聯,誰就沒有良心,誰要是想回到蘇聯,誰就是沒有腦子。”因此,今天只要是俄羅斯的閱兵,我們都能經常看到蘇聯時代的影子。

比如在紅場閱兵時,克林姆宮前總會懸掛鐮刀錘子旗,而鐮刀錘子旗象徵著衛國戰爭的勝利俗稱勝利旗,這一點可以看出俄羅斯非常懷念戰爭的意義,在俄羅斯歷史上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而這面旗子1945年又插在了柏林,象徵著反法西斯的勝利。因此,鐮刀錘子旗但凡閱兵,它都會高高的懸掛。這個傳統無論蘇聯時代,還是現在的俄羅斯一直保留著。

另一個保留蘇聯時代的就是國歌了,曲調相同,內容做了修改,名字沒有變,還是《牢不可破的聯盟》,全權繼承了蘇聯時代又稍有不同,俄羅斯對蘇聯的感情可謂至深。

不僅在如此,閱兵現場,甚至能經常看到俄羅斯士兵穿著二戰軍服,端著莫辛納甘步槍,騎著高頭大馬,走過閱兵紅場。

還有一點提一下,每年的閱兵會現場前蘇聯主席戈爾巴喬夫都會親臨現場。


蘇之羊


現在的紅場閱兵,除了勞民傷財,搞個人崇拜還有什麼意義,比你強大的不屑一顧,比你弱的也不會怕你,一個國家的強大是打出來的,不是走出來的,與其浪費大量人力物力就為了1-2個小時的自娛自樂,還不如把錢用刀刃上好好發展,現在的俄羅斯並不是很富吧。


輕舟靠岸4


有最簡單的詞語,來解答吧。

雖然蘇聯解體15個國家,但俄羅斯才是正統血脈,保留蘇聯儀式,是為了祭奠過去的強盛,繁榮,以及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