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數超過1000萬,考生人數太多是好還是壞?

雪痕聊遊戲


考生人數多是好還是壞,這要看你從哪個角度來看,從考生及家長角度看,無疑是不好的,而從國家和大學的角度來看,考生越多,意味著人力資源豐富,可選人才更多,當然是好事。



一、2019年高考競爭更加激烈。據報道今年高考生達到1000萬以上,而大學本科以上錄取人數應該不會有太多變化,因此今年考取本科的錄取率會下降,錄取分數線會提高。作為2019年參考的學生及家長要做好充分思想準備,唯有更加努力,才有機會考上985/211大學。當然如果成績本來一般的,由於高職擴招100萬,反而升學壓力稍有下降,但僅限於專科層次。


二、國家選拔人才的餘地更大。毫無疑問,今年本科院校錄取率下降,意味著大學選擇優秀人才的選擇餘地更大。同時國家對高職擴拓100萬,能保證整個高考錄取率不降低,只不過將引導更多人從事更接地氣的技能工作,提高國家技能人才的層次。從而可以培養更多的大國工匠,提高我國製造業水平。

以上是我的看法,你們認同嗎?歡迎留言評論。


良心老師


當然是壞!

首先先來看看這1000萬考生是怎麼來的。

最近,各省市陸續公佈高考人數:2019年高考 四川報名人數65萬,再創歷史新高; 廣西報名人數46萬,再創歷史新高; 江蘇報名人數48.4萬,再創歷史新高;河南過100萬 …… 全國高考報名人數超過1000萬,這是近10年最高!

有人會問:為何高考人數會突然增加?這還得在19年前說起。

2000年是世紀之交,又是中國傳統的龍年,由於中國人對龍的特殊愛好,兩者交織在一起,就出現了扎堆出生的“世紀龍寶寶”。

正常來說,這些“小龍人”去年應該參加高考,但是很多人是後知後覺,想起來要趕時髦時,生下的寶寶就應該是9月份之後了,所以延續到今年很正常。

其實,去年全國高考人數就增加了35萬,其中河南一省就增加了12萬,其他省份有的增加,但是增加幅度不大,有的基本沒變。

去年增加的35萬考生中,自然也會增加很多的複習生,據說河南去年有八九萬的復讀生,他們必然會參加今年的高考,各種因素疊加,出現這種結果就很正常了。

再來說說這1000萬考生會有什麼影響?

這1000萬考生參加高考,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提高錄取分數線,降低錄取率!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大學的招生數量基本上是穩定的,在某個省份投放的名額,也基本上是穩定的,即便是根據外部條件變化進行適當的增加,也不可能上升很多,更不要說增加這幾十萬的考生了。

以山東省為例,2018年,山東省高考人數增加9000多人,再加上高考試題相對比較簡單,山東文科學生普遍比2017年分數提高了20分左右,學生分數雖提高了,上的學校層次可能更低,這是一個最大的影響,很多學生考完很高興,出了分數很高興,報考志願很傷心。

當然,國家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今年高職院校大規模擴招100萬人,將成為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臨門一腳”,直接推動我國高等教育邁入普及化階段。

最後來說說高三考生應該如何應對。

對於今年參加高考的學生來說,還有不到1個月就走上考場了,現在關注高考有多少人沒有意義,因為你無法改變這個人數增加的事實,所以必須去積極應對!

怎麼積極應對?那就是抓住最後一個月,做好當下,千萬不能浮躁!影響考試成績和考試結果的因素並不是只有考生人數這一項,還有其他因素:

比如考試試題的難度,不同難度適合不同的考生,但是對於多數題目,都是基礎的題目,只有做好這些題目,你才能考出分數。以2018年的高考為例,當年學生並不知道增加35萬考生帶來的影響,只有那些踏實複習的考試,最終都實現了分數的較大提高,而那些學習浮躁的學生,只是感覺題目不難,但是失分非常多,在別人普遍提高的情況下,你不提高就落後了,更何況很多學生成績還下降了。

所以,無論高考人數增加了多數,只要你能讓自己處於“分子”上, 而不是“分母”中,增加多少人又何妨?

最後,也要奉勸大家“理性生育”,未來還會有奧運寶寶、二胎寶寶們逐漸走入考場,面臨更多競爭。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我是燕園博雅教育,我來回答。

2019年高考報名人數再次突破1000萬大關,這是教育部透露的數據,可信度自然很高,這也與之前坊間的主流預測情況相吻合。

從這幾年來看,高考報名人數持續增長,顯然,又一個高考火爆的高峰期開始到來。

上一次高峰期是2007~2009年,連續三年報名人數破千萬,隨後幾年,有一定幅度的下降,然後這幾年又開始不斷增加,直到今年再破千萬。

(2006~2018年高考數據統計情況)

從上面數據表可以看出,最近幾年高考報名人數的增長,勢頭雖然不算很快,但上升趨勢是比較明顯的。所以,今年考生人數破千萬,也不太出乎意料,而且,可以預計,未來幾年,很可能數量都會在千萬之上,並有小幅度波動。

從高考錄取人數來看,則是另外一番景象。基本上,這些年高考錄取人數及錄取率一直呈上升的勢頭,總人數從10多年前的每年550萬左右增長到現在的每年700多萬,錄取率從55%左右提升到現在75%左右。

從這些數據,我們可以得出如下幾個結論:

1、高考報名人數從2006年之後到現在,是一個“高位震盪”的走勢,並沒有出現明顯的爆炸式增長,所以,這幾年人數雖然年年有增長,但其實不會對考生構成太明顯的影響,談不上“考生人數太多”的問題;

2、從高考錄取率來說,預計2019年也會達到75%左右,相比於上一個高峰時期(2007~2009年)只有55~60%,有明顯的提高,這表明,上大學的難度,當前相對於之前,其實是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的;

3、985/211的高考錄取人數有所波動,但大體來說,保持基本穩定,增長的招生人數其實主要是被非985/211大學吸收了,對考生而言,高考考取985/211的難度其實並沒有多大影響;

4、高考招生人數不斷增長,也就是大學年年擴招,不但導致大學整體生源質量的下滑,也會導致高等教育資源的緊張,進而使得高等教育整體質量的下滑,這種情況,從高等教育的入口——高考招生——就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

當然,從社會的角度來說,高考報名人數增長,錄取人數不斷增長,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來越多,有利於提升人口素質,自然是一件好事。事實上,即便經歷了這麼多年的大學擴招,我國接受過大專以上的高等教育的人數,也不到總人口的10%,而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僅僅總人口的4%左右。所以,讓更多的人能接收到高等教育,是國家重要的戰略決策,是順應潮流、符合人心的;同時對於高等教育的數量和質量應該並重,不但有數量,而且有質量,則是需要大力改進和提升的地方。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我是燕園博雅教育,敬請關注。對於這樣的問題,你怎麼看呢?請在評論區留言探討。


燕園博雅教育


高考還剩下最後一個月,考試的鐘聲離我們越來越近,所有的考生和家長都進入了最後的緊張備考。

而最後一則消息讓很多學生和家長有點憂心忡忡,那就是教育在全國高考安全會議上,透露出的一個重大消息,那就是今年高考報名人數破千萬的新聞,一石激起千層浪,高考人數雖然我們目前不知道具體數據,但至少相對於去年975萬人,增長了25萬以上的考生。這在高考前一個月,聽到這個消息,終究不算是什麼好消息。

雖然這些增長的報名考生,分攤到全國各省頭上,也不多。但終究不是均衡的。之前網絡上就有傳聞譬如高考大省河南省今年高考報名人數可能高達106萬人,雖然只是傳聞,官方也一直沒有公佈數據,但河南高考去年考生已經接近百萬,今年上漲幾萬人也不是沒有可能。

高考總數突破一千萬,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作為一名高三老師,對於這個問題,個人覺得這個問題要看站在誰的角度上來看。

一、從考生的角度來看

顯然,對於考生來說,哪怕是多一個人競爭,那都有可能是壓力,何況增長了幾十萬人。高考人數一旦增加,受限於招生計劃,高考錄取分數線自然也會跟著上漲。因此,可以預見的是,不出意外,今年高考難度要比2018年有所增加,而這個難度主要表現在名校的錄取上,但難度不會變化太大。

不過,我們同時也看到,每年大學招生數量也是逐年上升。我們以2017年和2018年為例:

2017年參加高考人數為940萬人,2018年參加高考人數為975萬人,同比增加了35萬人。

2017年實際錄取人數為761萬人,2018年實際錄取人數為791萬人,增長了30萬人。

從這兩組數據上來看,增加的考生數量基本上與增長的錄取人數持平,可見雖然高考考生數量在增長,但同時學校也在不停的擴招。當然,這些錄取人數是包括本科、專科以及高職人數。而且,今年國家明確,高職將擴招100萬人,顯然,今年高考實際錄取人數會大幅增長。

第二,從教育本身來看

教育是每個人都應該享有的權利,讓更多的人接受更好更高的教育,一直以來是國家的希望。而經過多年的發展,教育部提出了我國高等教育將開始進入普及化階段。

近日,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在新聞發佈會上就提出“2018年,我國高校招生790萬,毛入學率已經達到了48.1%,2019年,我們的毛入學率將超過50%。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0%的話,按照國際上的說法,就進入到了普及化階段。

從教育部之前公佈的《2017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目前我國在校大學生數量已經快接近四千萬人,比1978年恢復高考時,增長了近16倍,毛入學率也是將近17倍的增長。

而高考報名人數的增長,說明有更多的學生能夠有機會通過高考,從而接受高等教育,這從教育事業本身來說,將是一個極大的進步。

高考人數的增長,在高等教育越來越普及化的大背景下,作為還沒進入大學學生來說,更加要好好學習,爭取考取更好的大學,接受優質教育。而對於已經在校的大學生來說,每年八九百萬(2019年為843萬人)的高校畢業生湧入就市場,無形中增長了就業壓力,倒逼在校大學生珍惜大學學習機會,提高綜合能力和素質。

因此,從長遠來看,參加高考人數增加,對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是有好處的,絕對是一件好事。

對於今年高考人數破千萬,你們怎麼看?歡迎交流


教育有故事


2019年全國大部分地方,高考報名人數都出現了大幅度的增加。截止目前,廣東省的高考報名人數超過了76萬;江蘇省48.4萬,其中普通高考報名人數33.9萬;北京高考報名人數5.9萬人;江西省42.1萬人,比2017年增加3.9萬人;廣西46萬人,比去年增加6萬人;雲南32萬人,比去年增加2萬多人。

大部分省份的高考報名人數都再創新高。另外根據不確切的消息,河南省的高考報名人數將再次突破100萬。

高等教育從“精英化”走向“平民化”,對經濟發展當然是有好處的。

任何事情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高考報名人數的持續增加,對於整個社會來講,肯定是有好處的。有經濟學家認為,過去10多年經濟的快速增長,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新經濟快速崛起,主要就是得益於“工程師紅利”。

因為大學的擴招,高等教育的普及,為整個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廉價高素質人才,而這種優勢在全世界的範圍都是絕無僅有的。

在網上看過一個段子,現在的家庭主婦都要本科以上學歷。家庭條件好的,找媳婦都要求碩士以上學歷,本科沒畢業就不好意思在家帶娃。

高等教育從精英化走向平民化,雖然整體上提高了國民素質,為經濟發展儲備了大量優質人才。但僅從教育的角度來看,大學的擴招帶來的問題也不少,比較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現在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高考報名人數增加,主要是因為高等教育從“精英化”走向“平民化”。而高等教育平民化,帶來最大問題就是“就業難”。

如果你是一個考生或者是考生的家長,當然不希望看到大學的擴招,也不希望看到高考報名人數屢創新高。你最喜歡看到的,當然是報名的人數越少越好,名校招生的人數越多越好,這樣你考上上名校的概率就會更大一些。

高校招生人數的增加,意味著大部分人只要稍微努力一點,都能夠考上大學。大部分省份的本科批次和專科批次省控分數線,是呈現下降的趨勢的。即便是在高考人數大省---河南省,只要200分就能上專科院校。

高等教育的門檻越來越低,高考人數和大學畢業生人數越來越多。但如果沒有重大的技術進步,或者是經濟高速增長紅利,整個社會的用人需求一般是比較穩定的,大部分用人單位的招聘門檻自然就會水漲船高。

之前看過一份統計,目前僅211、985院校的畢業生,每年就接近100多萬。每年的應屆畢業生人數也就是800萬人左右,也就是說有1/8左右的應屆畢業生來自211、985院校。

名校的學生都用不完,用人單位赤裸裸的“學歷歧視”,也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之前,在網上有一個畢業生寫了一篇《對不起,我本科不是X大的》的文章,在網上被熱傳。這個作者講述了自己的求職經歷,當考官得知,他本科畢業於三本院校之後,就不再對他發問了。

某知名企業的HR,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明確的說:“應聘者即便是研究生、博士生,如果他起點是專科,基礎總歸是差的,我們不大放心。”

高考報名人數、錄取人數持續增加,帶來的第二個問題是,高等教育質量嚴重下滑

高等教育走向平民化,除了造成畢業生大幅度增加之外,帶來的另外一個問題是高等教育的質量嚴重下滑。高考擴招之父湯敏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了下面這樣一番話:

當時我們提出的建議是讓好的大學擴招,一點的大學不擴招,結果是一刀切地進行擴張,,所以出現了現在的反向激勵。

正常的情況下,應該是教學質量有保障的高校,多擴招一點,其他教學質量一般的學校少擴招或者不擴招。

但現在的情況則完全相反,部分教學質量沒有保障的學校,反而擴招的人數多,招生增長速度比較快,因為這些學校要依靠學生的學費來維持正常的運營。

反正是一些比較好的學校,他們辦學資金來源渠道比較多樣,學校覺得收學生這麼點學費划不來,甚至多收點學費,招了素質比較差的學生,會損害學校的名聲,因此他們的擴張速度反而慢了很多。

從一組數據也能夠看出來這一點。目前高等職業院校有1418所,每年的招生是368.83萬人,佔到本專科的比例是46.63%。三本院校的招生每年是100萬左右。這就意味著每年新增招生的70%以上,主要是被專科院校和三本院校、部分質量差的二本院校“消化”掉了。

雖然,現在很多專科院校和三本院校在招生宣傳的時,標榜自己比較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應用技術能力,這是他們和普通本科院校相比最大的優勢。但實際的情況肯定不是如此,大部分專科院校、三本院校自身並沒有任何獨特優勢。部分專業院校在想著怎麼升為本科,三本院校在想著怎麼升為二本。


總上所述,高考的報考人數持續的增長,2019年超過了1000萬人好還是不好?對於考生來說當然是不好的,在教學質量沒有保證的前提下,高考報考人數大幅度的增加,肯定會意味著一部分學生畢業就失業。但是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意味著整個社會在進步,意味著勞動者素質在不斷的提高。

其實,要想避免自己畢業就失業。最好是在高考時,考一個好的成績,進入名校。如果自己考試能力一般,至少也要考上一個211院校。如果自己不擅長考試,那麼在大學期間就要好好努力,儘量有一技之長,畢竟用人單位真正需要的,還是一個能做事情的人,能把事情做好的人。


我是“升學與考試”---分享學習方法,關注教育時事,指導升學規劃。期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升學與考試


2019年高考人數突破1000萬,這說明我國前高中規模也達到了歷史的新高,對於超過1000萬的考生高考是好事還是壞事,要分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不同的角度所看出來的好處和壞處是完全不一樣的,下面我從三個角度來進行分析一下:

第一,從國家的角度,

高考人數越多,國家在選拔好人才的幾率大大的增加,這對於國家來講是一個比較好的事情。高中規模的增加說明我能夠就讀高中的學生人數的增加,那麼從一定程度上也能夠提高我國國民的整體素質,這對於國家的整體發展來講,應該是非常有好處的。

第二,從高校的角度來看

從高校的角度來看,考生增加對於高校是非常有利的。因為學生越多,同時也能很好的完成高校的招生指標。在往年招生的過程當中,曾經出現過一些學校招生不滿的情況。這些年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報考人數與招生人數之間的比例相差太小。隨著高中報考高考的人數的增加,高校選擇的餘地也更大,能更好的滿足高校的招生需求。

第三,從考生的角度來看

從考生的角度來看,在國家高校招生規模擴大不不多的情況下,因為競爭對手太多,錄取的幾率相對就減少,所以說從考生的角度來講高考人數越多當然就越不好。


義哥說教育


首先要看這個1000萬人數的統計口徑和往年是否一致了。

往年的統計口徑基本都是集中於6月份的夏季高考。所以橫向對比性很強。

而今年計劃擴招的100萬生員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中專升大專,其實有一部分完全可以通過春季高考進行人數分流。

換句話說,這1000萬的考生中,如果是把這部分分流走的學生重新加進來的話。

這個數字就有很大水分了。


另外很多同學對1000萬這個數量概念可能不是特別深,從1999年到2018年,高考人數最多的年份就是2008年,這一年有多少考生呢?

2008年全國的高考考生人數是1050萬,2009年時大約是1020萬。

這兩年的人數也就剛剛超過1000萬,希望大家都對這個1000萬的人數有一個初步的概念。

所以希望大家知道,這個1000萬考生的概念實際上達到的難度挺大,這100萬考生的增量是增到了本科生還是大專生上面也請大家保持清醒的認識就可以了。

從小編個人來看,對於大部分報考一本、二本的學生來說,這些生員增量帶來的壓力不會太多。希望考生們都能保持一個良好的應考心態。


哏都研究哥


菜鳥來談談吧,歡迎大家關注菜鳥!*^O^*

菜鳥個人覺得有利有弊。利處是,這說明我國的基礎教育的毛入學率提升了,而且教育的普及度和以往相比確實高了好多倍。這離我國全面普及教育又前進了一步。弊處是好大學越來越難考了,競爭越來越大了,壓力真的很大。

這是菜鳥蒐集到的一組數據。1977年恢復高考的第一年,全國高考人數是570萬,而錄取的人數只有27萬,錄取率才5%,這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能考上的基本上都是精英,從1979-1982年的全國高考人數下降很多,但錄取的人數相對的增加了很多。

從2010年-2018年的9年間,全國的高考人數一直維持在900多萬,2019年的高考人數據說已經突破到1000萬了,所以題主這個問題問的一點都沒錯。錄取的人數確實提高了很多倍,當然這裡面也包括高職高專、獨立院校和三本等等的高校,高校數量多了,錄取的人數相對也增加了好多。

高考人數的增加,菜鳥在前面也說過了。好學校的競爭力越來越大了,也越來越難考了,這是一個大趨勢。大眾教育的普及力度已經開始了,精英式教育基本上是一去不復返了。好處菜鳥就不多說了,弊處也很明顯,不管是生源質量,還是畢業生的質量都遠遠不如以前了。

這是2018年各省市區的高考報考及錄取的情況,大家都感受一下其中的難度。學校很多,但能上好學校的同學不多,高等教育普及已經開始了,大學生很多。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就業壓力實在太大。直接導致考研人數的急劇上升。

大家來感受一下高考重災區的壓力,這幾個省市一直是高考大省,這幾個省區的考生壓力則是非常的大,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後續問題,大家可以看看。


菜鳥大師兄


今年考生增多不僅僅是由於中國傳統觀念-“龍生龍”的吉祥屬相,婚育夫婦爭先恐後地搶著生“龍尾”-蛇屬相的孩子,我個人認為教育改革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們當地,2001年以前學齡前兒童都是8虛歲(7週歲)上學,但在2001年教育局文件規定學齡前兒童7虛歲(6週歲)的即可入學,這樣來說就是把下一年度的學生提前併入當年度,一小部分家長認為這屆孩子多,競爭力大,所以就還按原來的的入學年齡讓孩子上學,但這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的孩子都想按照規定上學,導致這屆考生出現井噴式增長。無論是藝考生,還是文化課考生,競爭無形之中就增加了。


千面2018


單從考生人數來看,對現在的孩子來講壓力越來越大。人數越多,競爭越大,壓力也越大。這僅僅是在高考層面上,以後畢業,經過多年累積,就業市場人滿為患,你就業壓力也會特別大。再則,考研。考研人數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大,報考人數也刷新曆年新高。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往的新型行業漸漸變成了傳統行業,沒有了高速的增長,那麼就會造成很多負面的影響。所以未來的年輕人變得越來越艱難。只有更好的提升自己,才能在未來的脫穎而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