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母背上的愛砥礪前行 —即墨王建皓從腦癱兒“蛻變”成演說家

從小趴負在母親的背上,汲取偉大的母愛,最終從一名需要照顧的腦癱 兒“蛻變”成一名優秀的演說家——他就是即墨勵志殘疾少年王建皓。


汲取母背上的愛砥礪前行 —即墨王建皓從腦癱兒“蛻變”成演說家


即墨18歲的王建皓通過自強不息的努力最終在全國《我是演說家》活動比賽中榮獲青島市第一名山東省冠軍的好成績,被當地多家媒體報道,成為一名勵志少年。

出生半年診斷出腦癱、3歲才會站立、8歲上一年級,即墨17歲的腦癱少年王建皓身患殘疾不墜志,多年追逐文學夢終成作家。如今,還在讀職專的王建皓開辦了寫作公益講堂義務輔導中小學生寫作,幫助更多的孩子圓夢文學之路。

“王建皓從出生就出現了腦癱和四肢癱的病症,時時需要照顧……”說起王建皓的成功,他的母親臉上閃過一絲憂鬱隨之被欣慰代替。為了孩子,王建皓的母親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堅韌,為了讓自己的兒子長大後能夠自食其力立足社會,從小學到中學求學期間的王建皓,都是趴負在母親的後背邁入校門,母親後背的溫暖是王建皓小時候最溫暖的記憶。

無論天氣多麼惡劣,刮多大的風下多大的雨人們都能看到,他的母親揹負著王建皓艱難的行走在求學的路上。深冬嚴寒,是母親偉大的愛溫暖著王建皓,為他遮風擋雨,讓小建皓忘記寒冷。

風雨中,打溼衣服的母親不顧自己的冷溼,脫下自己的衣服裹緊後背上的兒子,只為兒子不受風雨的侵淋。那一年,後背上的王建皓在風雨中讓淚水肆意的流淌過後,突然長大了!“愛可以創造奇蹟……”母親的堅韌和不言放棄的努力,讓背上的王建皓感受母親偉大力量的支撐。

“我,是一個腦癱兒。當別人會爬的時候,我不會;當別人會走路的時候我不會;當別人會說話的時候,我不會;當別人在街上嬉戲的時候,我不能;當別人開始上學的時候,我不能。為什麼?為什麼?”這是即墨少年作家王建皓作品中的一段話,雖然字裡行間透出對命運不公的抱怨,但在生活中他並沒有被擊垮。

汲取母背上的愛砥礪前行 —即墨王建皓從腦癱兒“蛻變”成演說家


“我,可以站起來,用自己的努力,回報母親的愛……”此後的道路上,王建皓咬牙堅持自己的路,用自己的雙腿艱難而執著的行走!母親在旁邊用溫柔的目光鼓勵“建皓,你是最棒的!”。

……就是這樣天天吃著癲藥、堅持康復訓練二級肢體殘疾的王建皓,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青島市職業學校就讀期間,參加全國國真杯寫作大賽獲得一等獎、冰心文學入圍二等獎、《我是演說家》演講活動獲得青島市第一名成為山東省冠軍、作家文學社特約作家……

汲取母背上的愛砥礪前行 —即墨王建皓從腦癱兒“蛻變”成演說家


成功的王建皓沒有鬆懈,在利用自己的所長為中小學生義務輔導作文的同時,自己在努力知識的儲備向更高目標邁進。他說,“我要向世界證明殘疾人的精神是打不垮擊不毀的,常人能成功的,我們殘疾人也一定會做!”

汲取母背上的愛砥礪前行 —即墨王建皓從腦癱兒“蛻變”成演說家

不滿18週歲的王建皓利用週末在家中給兩名中學生輔導作文寫作,口齒表達不是很流暢,但交流起來沒有任何阻礙。自信、樂觀、開朗、堅強,是王建皓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面對他人的目光沒有拘謹和躲閃,反而願意主動交流。

王建皓努力和成功的背後,正如他所說:“我的力量是源於母親後背的溫暖和力量!”愛的偉大和無私,足以跨越一切障礙,不是麼?而今勵志少年王建皓的成功的背後,就是因有了母愛的支撐……

願愛給我們這個斑斕的世界更多的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