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粗大明”误解的明玉之美

被“粗大明”误解的明玉之美

明初玉器受宋元风格影响较大,中晚期才渐渐有了独立的风格。明代玉雕的繁荣超过宋元,无论在造型、种类和工艺上都有进步。这些进步为中国玉器发展的另一个高峰—清代玉器的繁荣作了充分的准备。

被“粗大明”误解的明玉之美

这个时代玉器业虽集中在北京和苏,但苏州已渐渐赶上甚至超过北,故有“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之说。苏州城内,汇集了大批琢玉高手,生活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陆子刚,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所雕玉簪,一枝价值玉、六十金。

被“粗大明”误解的明玉之美

明代的商业非常发达,民间也因此变得富裕。明代玉器的发展变化也是与社会的变化相关联的,从总体上看,明代玉器渐趋脱离五代两宋玉器形神兼备的艺术传统,形成了追求精雕细琢装饰美的艺术风格。

被“粗大明”误解的明玉之美

明代的皇家用玉都由御用监监制,而民间观玉、赏玉之风盛行,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大城市中都开有玉肆,最著名的碾玉中心是苏州。

被“粗大明”误解的明玉之美

同时,古玩商界为适应收藏、玩赏古玉器的社会风气,还大量制造了古色古香的伪赝古玉器。我们现今还能见到大量这一时期仿制的“古玉”,甚至连清代的乾隆皇帝也曾经被明代仿古玉欺骗。

被“粗大明”误解的明玉之美

明代玉器有以下几个特点。

1、明代谷钉纹,多以管钻套打,谷钉较大横竖成行,周边有明显的套打痕迹。

2、动物造型的耳内多用锥钻打凹,少见直筒。旋纹细而不均。

3、阴线宽深粗放,边棱锋利,槽地砣痕明显,其过线,岐出现象比比皆是。

4、底子处理不清,不平整,俗称。

从总体上看,明代装饰用线以宽而深的阴线为主,截面呈【v】字型,抛物线状,首尾均出峰。

被“粗大明”误解的明玉之美

一直以来,很多人对明代玉器的定义就是粗糙,不够精美。误解了“粗大明”的真实意义。粗大明并不是工艺粗糙,粗率,而是指其工艺粗犷、稚拙,相对于后世乾隆工的繁复精巧,更多了些自然流畅之气,又加上明代玉道未开,好料不多,故玉质多有瑕疵,正是这点倒是成为明玉的一大特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