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裸辭變成習慣性辭職,這屆年輕人到底怎麼了?

從裸辭變成習慣性辭職,這屆年輕人到底怎麼了?

(圖片來自於《致青春》)

1)

我有一個朋友是94年的,叫陽陽。

當初她覺得大學實在沒有什麼實際意義,浪費時間,就任性地輟學了。

她家裡做生意的,於是本打算外出創業。

但是被父母拒絕資金支援後,就只能去表姐那裡實習,我們就是在她表姐的公司認識的。

小姑娘很活躍,人也很聰明,就是有一點不好,有些好高騖遠。

到了表姐這裡,又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也沒有工作頭緒和經驗,對她來講每天干著瑣碎的事情,更是要了她的命。

最後沒幹過兩個月,她辭職了,去了另一家圈內公司,做業務助理。

當時聽說老闆給了她3500一個月,畢竟是實習生,工資也算不錯了。

一開始她跟我說,現在知道有具體工作內容,工資也能接受,所以一定會好好堅持下去,讓自己做得越來越好。

可是過了一年以後,她還是辭職了。

因為環繞在她身邊的都是些生意人有錢人,什麼朋友,親戚,每天耳濡目染,讓她受不了。

她實在按耐不住,於是辭職,讓父母支援了幾萬元,跟朋友合夥開了家服裝店。

從裸辭變成習慣性辭職,這屆年輕人到底怎麼了?

原本以為這下總算能安定下來了吧,結果現在實體店生意難做,她倆又不懂營銷,推廣和理財,根本賺不到錢,後來不到9個月又散夥了。

直到前段時間我才知道,她後來到家裡公司做過會計,甜品店做過學徒,跟人做過房產中介,做過微商,均一無所獲之後,後來覺得網店客服現在工資高,而且以後打算自己開網店,於是又跑去做客服了。

就這樣,耗費了5年時間,七七八八幹過不少工作,但每份工作都幹不長久。

我跟她仔細聊了一次。

發現她一直心定不下來,人挺聰明的,但是心思太過活絡,無論情緒還是想法總是很容易受他人影響,總會變來變去的。

於是熬到了結婚年齡了,也還是不知道要幹什麼。

她總感覺特別迷茫,覺得不能總靠父母支援生活費,但是她又特別功利,因為父母開公司做生意的,她也要創自己的業,並且做大做強,總之總想著賺大錢,結果卻適得其反。

2)

其實我妹妹剛畢業時去上海工作,前三個月,天天跟我爸媽視頻抱怨工作辛苦,天天加班,連週末也在加班,而且合租房室友難弄。

可是等到過了六個月,拿了一筆獎金,和同事相處也融洽,和舊室友分道揚鑣,另外租了單間之後,她意外地說已經融入上海的工作,不想回家鄉工作,還是覺得在上海有前途。

我看過一期《圓桌派》,裡面曾經討論過現在年輕人跳槽找工作的事情,真的感覺非常觸動,也很難受。

裡面說了幾個頻繁跳槽的理由。

一:沒有目標,不知道要幹什麼

裡面提到很多年輕人現在多次跳槽,比如兩年跳槽6次,三年跳槽八次的。

看起來有些誇張,但是你又無法想象他們內心的心境該是如何的複雜。

正如張立憲所說,當你看著他們的簡歷,這一行行字寫下來,你都能感受到這小小的身影在大城市裡穿梭是何等的感覺,有多麼的心酸。

而究其原因,確是更多人在大學畢業之後,找工作,卻沒有實質性的目標,也不知道要幹什麼。

從裸辭變成習慣性辭職,這屆年輕人到底怎麼了?

對於絕大部分普通老百姓家庭的孩子來講,找一份工作幹著,不讓父母操心或擔心,一人在外,自己租房,解決自己的溫飽,就是唯一權衡的目標。

從裸辭變成習慣性辭職,這屆年輕人到底怎麼了?

可是正如蔣方舟所說,如今的社會的容錯率很低,可是如果走錯一步,甚至幾步,或轉行,或學業耽誤,等回到就業市場,就沒有容身之地了。

於是就會出現類似於陽陽那樣的情況,過了幾年,還是一事無成,根本沒有存款和看不到頭的希望。

每個人在初入茅廬時,都會感到事業的迷茫。

正像《我和我的經紀人》裡的楊天真,她是一個特別有目標,做事邏輯思維強,懂得如何跟員工和客戶溝通,又特別會公關,情商又高的女強人。

但她在剛大學畢業的時候,也曾迷茫過。

每天重複著瑣碎的事情,覺得毫無意義的時候,她直到找到自己人生價值的那句話“影響有影響力的人”,她才知道自己的工作要去怎麼做才更有意義。

對於每個在職場迷茫,或者有困惑的人可以好好看看這個綜藝節目,真的非常長見識,也是一個非常值得職場新人去思考和反思問題的非常鮮活的節目。

從裸辭變成習慣性辭職,這屆年輕人到底怎麼了?

其實每個人確立目標並沒有那麼困難,先放下自己的執念,拋開一切雜念,好好審視自己到底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然後確立好自己的職業目標,放下身段,在這個行業裡,好好學好工作上的一切事情,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專業,慢慢會發現自己的迷茫消失了,自己早已融入了社會圈子,錢也不知不覺得增加了。

二:無法融入工作環境和同事圈

很多人跳槽因為工作環境中的人“不好”,才離職的。

我們經常能聽到很多人抱怨自己的上司和身邊的同事各類不好,覺得自己無法忍受,於是一遇到此類人,覺得煩躁,但又無法改變他們時,就選擇自己吃虧和逃避去跳槽。

當初作為職場新人的我,曾經也遭遇過各類辦公室政治,可以說當初的我,根本就是個職場白痴。

例如不知道怎麼做工作,也不知道流程,遭人侮辱謾罵和恥笑。

跟同事交心,卻遭出賣。

你好心好意幫助別人,別人非但不領情,還得寸進尺,變本加厲。

甚至鋒芒外露,遭人嫉恨,被人聯手打壓和欺負。。。。。。

正如張立憲所說,每一個年輕人的就職,就業,都是一部血淚史。

可是我當時非常清楚自己的狀況,就是個職場小白。

我根本無法硬氣。

那時候一開始我也因為這些原因跳槽過一次。

從裸辭變成習慣性辭職,這屆年輕人到底怎麼了?

後來到了新單位,我仔細考慮自己的未來職業規劃,不能以跳槽解決問題,而且必須要有專業技能在手,熟知公司產品信息才能對客戶“對症下藥”,晚上就在相關職業的網上跟人學習業務知識,然後一步步往上爬。

另外我選擇忍受那些“無理取鬧”的人,一開始確實不好受,可是後來也習慣了,而且該問就問,不卑不亢。

我把所有的精力都專心在自己的工作和業務學習上去,也不理會別人的閒言閒語。

直到得到老闆和客戶的認可,並且加工資,加獎金,我才發現其他什麼事情,什麼閒言碎語都不在乎了,我只在乎我的前進,而且目標更明確堅定了。

等一切成熟,就跳到大公司了,而且成了他們的客戶。

職場就是要學會包容別人的不容,學會敷衍別人不甘的情緒和壞心眼,你才能更好的去發展自己事業。

後來我學會了逆向思維,覺得別人妒忌我,其實是一件好事,畢竟證明了一點,我的能力在他們的潛意識裡是得到認可的。

有時候這樣想想,不愉快的心結就會通通打開。

三:太過功利,想要快速致富,卻適得其反。

《圓桌派》裡提到:

面對如今的利益社會,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財富的現狀很近,身邊總是遇到有實實在在的有錢人。

比如出入高級會所的有錢人。

能在街上到處看到瑪莎拉蒂,賓利,法拉利的豪車。

揹著奢侈品包包,穿著光鮮亮麗的女富婆。

。。。。。。

很多人將這些情景影射進自己的生活裡,羨慕不已,期望著自己成為有錢人。

於是在沒有修煉更好的能力前,就為了別的公司開出稍微高一點的薪水,就跳槽了,甚至為此,頻繁跳槽。

於是越跳越複雜,越來越沒有期望的預設高。

從裸辭變成習慣性辭職,這屆年輕人到底怎麼了?

正如馬雲所說,越想要賺錢,只會越賺不到錢。

我覺得他的話說的很對。

當一個人有超前的功利心的時候,最容易迷失自我。

他將雄雄之心燒得太旺,而且只向錢看。

這樣他根本顧及不了自己的其他問題。

比如能力,情商,逆商。

做錯事的時候,也不會反思自己的問題。

看到不同的人時候,也只會用自己本能和主觀的意識去交往想要交往的人。

不能顧及細節,和他人的心情,甚至看不到其他人的能力和門路。

我覺得在自己能力不足的時候,我們首先還是要腳踏實地的去做事情。

這就好比房產,在你覺得不遺餘力的買下房子的時候,你看似負債,非常吃力的還貸,可是你的房產會逐漸增值的,越是選擇在好地段,他的增值越高。

到時候房子買賣,買你房子的人也會搶著買,你不會缺買家。

個人能力也如此,只要你處事夠專業,能力強,你就不缺被挖掘的資源,甚至化集體資源為個人資源,自己也可以出去創業。

除非遇到了奇葩公司,否則不要輕易辭職跳槽,趁年輕,多給自己的能力增增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