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佔股17.8%,京東誰說了算?劉強東告訴你,控股不一定能控權

京東集團(NASDAQ:JD)日前向美國SEC遞交2018年年報,京東集團2018年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2月28日,騰訊持股17.8%,為第一大股東,接著是劉強東持股15.4%,為第二大股東,沃爾瑪持股9.9%,為第三大股東。

騰訊佔股17.8%,京東誰說了算?劉強東告訴你,控股不一定能控權

對比京東2018年和2017年年報可發現,劉強東持股下降了0.1個百分點。相比於股權的變化,京東在管理層上的變化更大。當前,劉強東為京東集團董事長、CEO,騰訊總裁劉熾平為董事。

看到這裡,很多人就有疑問了,根據我們的認知,一般情況下,創始人要保障自己的絕對控制權,首先自己就會佔據大部分的股權,比如說海底撈的張勇夫婦,原本是持股50%,施永宏夫妻讓出了18%,掌握了海底撈的絕對控制權,但是京東股權分配讓人有些疑惑,從股權佔比上來,是不是可以這樣認為京東是不是被騰訊給收了?

騰訊佔股17.8%,京東誰說了算?劉強東告訴你,控股不一定能控權

肯定不是這樣,任何一個商業大佬都不可能是把養大的孩子送給別人,要不就是為了生存要不就是股權平臺搭建錯誤把公司送給了別人,屬於戰略上的失誤,那麼騰訊佔京東的股權的17.8%是不是京東戰略上的失誤?

騰訊佔股17.8%,京東誰說了算?劉強東告訴你,控股不一定能控權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股權和控制權的關係,一般來說兩者是正相關的,也就是股權佔比越多,你的控制權就越大,對於股權絕對控制權和相對控制權,可以參照下表:

騰訊佔股17.8%,京東誰說了算?劉強東告訴你,控股不一定能控權

以上是一般的理論,當然京東是不會採用以上的控制權的方式,騰訊雖然說是佔股18.7%,但是隻有投票權4.5%。劉強東持股15.4%,卻擁有79%的投票權,這種股權架構很多大企業都在用,比如說我們知道阿里巴巴、華為等,都是用這樣的股權架構,有股無權或者是少量的投票權。

為什麼京東能這樣做?到底又是什麼股權架構?

京東是在美上市,是允許實行AB股,包括美國比較出名的科技公司也是在用股權架構模式,比如說Google、Facebook等,這種AB股制度就不是一股一票,而是一股多票,在這種形式下,投票權和股份分離,可以有效的避免過快的融資節奏過度稀釋創始人的投票權,進而失去對公司的控制。

騰訊佔股17.8%,京東誰說了算?劉強東告訴你,控股不一定能控權

京東實行的是AB股制度。京東的AB股制度是這樣設計的:普通股分為A類和B類兩類,劉強東持B類,每一股擁有20票投票權;其他投資人持A類,每一股有1票投票權。A類上市交易,B類不上市交易。A類在任何形式都不可以轉換成B類;B類可隨時自由轉換成A類。

劉強東即使是佔股15.8%,但是還是擁有絕對的控制權,騰訊是佔股,但是隻有少量的投票權,對京東未來的發展還是劉強東說了算,一家企業該如何控制的公司的絕對權,大家可以看一下視頻的講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