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工程:客觀對待調水工程的利與弊

南水北調工程:客觀對待調水工程的利與弊

南水北調工程:客觀對待調水工程的利與弊

對於調水工程的利弊到底怎麼看,這方面確實爭議很大,“利”就不用多說了,南水北調工程的效益。我國現有較大規模的調水工程近 10處,效益相似。 “弊”的確也是存在的,比如因修調水工程而出現永久佔地、大量移民、影響生產、影響生態等問題。河水本來要流下去,而我們從中間就給弄走了,下游水流就小了,這肯定要影響下游的生活、生產和生態。這些問題是確實存在的。對於調水工程的利弊到底怎樣看?

我的看法是三句話:要看利是不是勢在必得?是不是利大於弊?弊是不是可以承受?下面我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來舉例說明。

中線工程一共佔用耕地約83萬畝,移民約42萬人。因為南水北調將水調走之後,丹江口水庫下游的河道水面有時要比過去低 20~50cm。水面下降半米,肯定會給漢江中下游600km河道帶來生產、生活、生態問題,對此我們怎樣看?

南水北調工程:客觀對待調水工程的利與弊

第一,利是不是勢在必得。北方缺水問題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程度!黃淮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非得獲取新的水源不可,勢在必得,不調不行,不得不調,那就不能再有其他選擇了。

第二,是不是利大於弊。我們這個工程的利太大了,有 3億左右人因調水受益,不僅保障了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等廣大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還改善了這些地區的生態環境,效益巨大。而對丹江口水庫下游河道水面的影響只有 20~50cm,所影響的生產、生活與生態規模、範圍不是很巨大,並不是毀滅性的,顯然“利”肯定是大於“弊”。

第三,關鍵是“弊”是不是可以承受。我們不是消極地對待弊,而是積極地處理“弊”。比如漢江降下來20~50cm的水位,勢必會影響生產、生活。對於一些生活用水引水口引不上水的問題,我們就花錢將引水口向下挖一挖,就又能引上水了。對影響生產、航運的問題,我們再花錢疏通航道,就可以減少影響。除此之外,我們還在漢江下游的河道上修建了水電站 (水庫),利用水庫進行調蓄。在枯水期的時候,通過水庫放水可以減少影響。另外,中央還投資了另一項工程,從長江挖了一條新水道,把長江水引了進來,可以抬高漢江下游的水位。雖然調水讓下游水位降了 20~50cm,但通過以上這些積極的措施,使下游因調水產生的一些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南水北調工程:客觀對待調水工程的利與弊

當然,這裡最難說清楚的是生態方面的負面影響,因為生態問題是很難量化的。河道中的水少了,它的納汙能力就下降了;水位降低了,它對沿岸生態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大家眾說紛紜。很多人拿這件事做文章,說南水北調是一個違背自然規律的工程,講的就是影響生態。有沒有生態問題?的確有,但是這個生態問題到底有多大?眾口不一。

我想用獻血這件事來對比南水北調所產生的生態問題。據說獻血每次要 400mL左右,而獻血對人的身體健康肯定有影響,但醫生還是鼓勵人們獻血,就是因為獻血的重要作用遠比它對獻血者造成的不良影響要大得多,所以人們對獻血沒有異議。我認為調水工程對生態的影響也是一樣的。人身體裡有大約4500~5000mL的血,獻血抽 400mL的血,要佔總量的 8%左右;現在我們從長江引的水,只佔長江總水量的 2%左右,當最後三條線的工程全部竣工後,調水量也只佔不到 5%,這對長江又會造成多大的影響?是致命的影響嗎?長江會因為我們引 5%的水而生態惡化嗎?南水北調工程的確有負面影響,但造成的負面影響比較小,不是毀滅性的影響。加上治理工程的實施,可以減少調水的負面影響,使得 “弊可承受”。

南水北調工程:客觀對待調水工程的利與弊

總之,在做任何事之前,我們每個人、每個單位,甚至每個國家都會經常處在 “利”與 “弊”的選擇中,此時,“客觀”兩個字很重要,“有為”兩個字很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