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3D电影出屏效果没有以前震撼了?

如今看3D电影已经习以为常。大家有没有发现,和刚开始接触3D相比,现在3D电影的出屏效果没有以前那么震撼了?看起来感觉更舒服了?这正是目前3D电影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为什么现在的3D电影出屏效果没有以前震撼了?

3D电影刚流行时,很多观众在观影后容易出现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其中的影响因素很多。除了3D立体制作技术不够成熟,还在于一些制作方为了追求效果,将一部分简单的镜头视差做得非常大,出屏凶狠。而另一部分技术要求比较高的镜头则糊弄过关,直接导致了观影的不适。

为什么现在的3D电影出屏效果没有以前震撼了?

追求大视差,是一些电影制作商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盲目追求立体效果的普遍做法,比如国产3D电影经常出现的各种刀剑之类的往你眼前扔的画面。

为什么现在的3D电影出屏效果没有以前震撼了?

还有类似在空中旋转、俯冲……这样3D视觉冲击很强的镜头。试想一下,人如果长期处于这样具有强烈冲击力的镜头面前,必然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为什么现在的3D电影出屏效果没有以前震撼了?

其实对于3D电影而言,最佳的出屏特效是那些质量轻,体积小的媒介,如子弹、碎片之类,还有《阿凡达》里漫天飞舞的发光小花瓣。

为什么现在的3D电影出屏效果没有以前震撼了?

那些子弹和碎片怎么能飞到自己眼前呢?飞出屏幕的3D效果原理又是怎样的?

为什么现在的3D电影出屏效果没有以前震撼了?

目前的3D立体拍摄比较专业的技术当属交错式立体拍摄方式,既然有交错,那就会产生交叉点,理论上来说,哪怕是几微米的内倾角也将会在无限远处产生交叉红点;交叉红点为分界线,距离眼睛较近的一侧称之为正视差,反之为负视差;而这个正视差就是出屏效果,负视差则为纵深的入屏效果。

为什么现在的3D电影出屏效果没有以前震撼了?

由上图可知,最上方显示的正视差,双眼聚焦在屏幕上的不同位置,观影者大脑仍然感觉双眼聚焦的物体的同一位置,所以物体好像在荧幕里面更深处,或者距离较远;中间的零视差,这个时候两眼聚焦在同一点,即在屏幕所在平面上,这种情况也是一般2D显示的效果;最下方的负视差,与正视差相似,双眼聚焦在同一平面的不同位置,不同的视线交叉了,所以物体给人以突出荧幕的感觉。

为什么现在的3D电影出屏效果没有以前震撼了?

正因为视差的不同,不同角度观看的效果会有所差异。如果屏幕小了出屏效果不佳;屏幕太大,坐的离屏幕太近,又会导致对焦不准,眼睛会比较难受。所以在影院观看3D电影 ,5排、6排是最佳的位置。IMAX影院的最佳位置也是中间及前后,这部分的位置是最抢手,最先卖完的。

为什么现在的3D电影出屏效果没有以前震撼了?

从追求强烈的感官刺激,转而开始追求观看舒适度

一部3D电影的效果好不好,观众有着最直观的感受。以前迫于对3D电影的新鲜感,大家都喜欢去体验电影冲屏而出的震撼效果。如今,3D电影不再是新鲜尤物,为了出屏而出屏,反而会适得其反。人们从追求强烈的感官刺激,转而开始追求观看舒适度。

2016年大火的3D电影《奇幻森林》,利用合适的视差,制造出了恰到好处的景深效果,森林的整体视效,一切都是那么栩栩如生。

为什么现在的3D电影出屏效果没有以前震撼了?

为什么现在的3D电影出屏效果没有以前震撼了?

下雨的时候仿佛能感觉雨水打到脸上,能感受到树叶就在眼前摇曳,影片里的动物精致到可以触摸到动物毛发。

为什么现在的3D电影出屏效果没有以前震撼了?

为什么现在的3D电影出屏效果没有以前震撼了?

这部电影得到了“堪比阿凡达”的高度评价。这正是3D电影在技术的运用上追求更加自然、真实的立体效果的原因。

真实自然的立体世界是3D电影发展趋势

电影从黑白到彩色,无声到有声,从以前的2D主流到今天的3D狂潮证明了人类对电影的需求就是身临其境。强烈的出屏效果虽能带来视觉冲击却也造成了较差的观影体验。这说明3D电影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还原真实、自然的立体世界

为什么现在的3D电影出屏效果没有以前震撼了?

如今市面上充斥着很多关于3D电影的负面声音,说到底,3D只是电影的一个附加技术而已,电影的好坏是由多重因素形成的,不能完全让3D来背锅。3D技术的终极目标是裸眼3D,等到裸眼3D大规模普及,才是最佳的观影模式。

就目前来说,要想让3D电影脱离“尴尬地带”,还须着力提升电影产业的创作和服务品质。不能只是一味浮躁地追求票房数字,而忽视作品质量的把控以及对观众趣味的足够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