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之中年喪子

(43)“中年喪子”,也是人生一大悲哀。先生雖說不能視為逃難,其實與逃難別無二致。從記述中也可管窺到大清的官員在實際的工作中,也是廉潔從政,兩袖清風的。至此,先生的家庭罹難就要結束了,從中也看到了,當時的小康人家的生活也是經不起折騰的,俗話說得好“勤儉持家家風好,詩書之家有餘慶”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值得三思回味!

【舟出京口,琢堂有舊交王義夫孝廉在淮鹽署,繞道往唔,餘與偕往,又得一顧芸娘之墓。返舟又長江溯流而上,一路遊覽名勝。至湖北之荊州,得升潼關觀察之信,遂留餘於其嗣君敦夫、眷屬等暫寓荊州,琢堂輕騎減從,至重慶度歲,遂由成都歷棧道之任。

丙寅二月,川眷始由水路往,至襄樊登陸。途長費巨,車重人多,斃馬折輪,備嘗辛苦。抵潼關甫三月,琢堂又升山左廉訪。兩袖清風,眷屬不能偕行,暫居湩川書院作寓。十月杪,始支山左廉俸,專人接眷。附有青君之書,駭悉逢森於四月間夭亡。始憶前之送餘墮淚者,蓋父子永訣也。嗚呼,芸僅一子,不得延其嗣續耶。琢堂聞之,亦為之浩嘆,贈餘一妾,重入春夢。從此擾擾攘攘,又不知夢醒何時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