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吹牛逼的獨孤九式

唐朝詩人吹牛逼的獨孤九式

一個牛逼的時代,一定有群牛逼的人!

一群牛逼的人,一定很會吹牛逼!

這麼說,有些人就很不服氣了:

我很牛啊,但我從來不吹牛逼!

你看,吹牛逼了吧!吹得連自己都相信自己從來沒吹過牛逼!

牛津大學有項調查:超過八成的人每天吹牛一次,超過四成的人每天吹牛超過三次。不服氣的,自己檢查下!

唐朝,是中華文明最牛逼的時代!

牛到什麼程度呢?

有個段子:一所國際學校,教師讓班上學生“就別的國家食物短缺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結果,非洲學生問“什麼是食物”,亞洲學生問“什麼是自己的看法”,歐洲學生問“什麼是短缺”,美國學生問“什麼是別的國家”。

唐朝人,就是其中歐洲學生和美國學生的集合。

大唐帝國對外毫不手軟,寸土必爭,不服就幹;對內加強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文化藝術、社會經濟全面繁榮,各國使節紛至沓來。人們心胸開闊,氣度不凡。加之意識形態寬鬆自由,唐太宗立下的不干涉文藝的政策,使得文化創作沒有禁區,思想感情能夠完整表達,個性才情得以充分展現。最為重要的是,人們打心眼裡覺得自己是國家的主人,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生活在這樣的國家,連女人都敢袒胸露乳,昂首挺胸。

一個男人不吹吹牛逼,都不好意思刷存在感。

若你生活在唐朝,而偏偏不愛吹牛,

要麼是故意玩深沉,突顯個性,要麼就是自絕於社會和人民。

唐朝人吹牛逼的常用方法,就是寫詩。

出差旅遊要寫詩,朋友聚會要寫詩,逢年過節要寫詩,想念家鄉要寫詩,看到美女要寫詩,想念基友要寫詩,懷才不遇要寫詩,路見不平要寫詩,自我感覺很帥也要寫詩!

這是不是現代人發微信朋友圈的既視感?!

唐朝詩人寫詩既賺不到稿費,也拉不來廣告,更沒法做微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展示自己的才華,提高自己的聲望,獲得權貴們的賞識。

說白了,就是為了吹牛逼!

唐詩三百首,首首吹牛逼。

懸隔千年,讓我們扒一扒唐朝詩人吹牛的“獨孤九式”。

唐朝詩人吹牛逼的獨孤九式

第一招:秀文憑。

基本邏輯:事實證明,我很牛逼,你們要羨慕!

唐朝的進士特別難考,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一說。

明經的考試內容以四書五經為主,考生只需背熟經典,送分的多,較容易通過,所以三十歲考上明經已經算老了;而進士考試的內容是詩詞歌賦,還要有政治見解,送命的多,相當難,所以五十歲考上進士還算年輕。

白居易捨棄較簡單的明經科而選擇hard模式,是那一年新科進士中最年輕的。新科進士們意氣風發,相約一起去慈恩寺題名。白居易洋洋得意,揮毫就寫道:

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當時27歲,在他那一屆中算是最年輕,但比起王維(20歲中進士)、柳宗元(20歲中進士)、劉禹錫(21歲中進士)來,算不上年少得志,但白大哥一點都不謙虛,得意的時候就是要顯擺,不然別人不知道啊!

當然,比白居易早生七十年的王維,也不是省油的燈,考中狀元后不久,寫了幾首《少年行》,也是狂拽酷炫屌炸天的。

杜牧的科舉之路也比較順利,26歲中進士,他的《阿房宮賦》當時已經流播於世,為他贏下聲名無數,太學博士吳武陵因此特意找到主考崔郾,希望能幫杜牧求到一個狀元,不過,當時狀元已經內定了,第三名也已定,只好定了一個第五。杜牧當年又入了賢良方正科,考為第四等,這意味著他當年便能被授官,而同一年連過兩次考試的人只有他一個,於是他不無得意地寫了一首頗為討打的《重登科》:

星漢離宮月出輪,滿街含笑綺羅春。花前每被青蛾問,何事重來只一人?

孟郊四十六歲中才考中進士,慶功宴和退休儀式差不多可以一起辦了,但人家還是要豪情萬丈,猛吹一下牛逼:

《登科後》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在車馬擁擠、遊人爭觀的長安道上,容不得他策馬疾馳;偌大一個長安,無數春花,也不可能一天就看完。但人家揚眉吐氣,想怎麼吹就怎麼吹!

還有一個另類是施肩吾,唐穆宗元和十五年登進士第(一說憲宗元和十年進士),考中進士時多少歲已經不可考,因為同榜進士崔嘏是個獨眼龍,施肩吾便作詩曰:

二十九人及第,五十七眼看花。

這不心算一下還真不敢確定他的數字是對的。這貨吹牛的同時還不忘刻薄一下“同年”,可謂一箭雙鵰。

新科進士秀的就是實力,低調是不可能的。比起現代人拿個什麼博士文憑牛逼多了。相比之下,未通過科舉考試的唐代詩人,據不完全統計,可以列出一份長長的名單:

駱賓王、盧照鄰、張若虛、李白、杜甫、王之渙、賈島、李賀、韋應物、孟浩然、陸龜蒙、羅隱、溫庭筠……

唐朝詩人吹牛逼的獨孤九式

第二招:炫家世。

基本邏輯:名門望族之後,自帶高富帥屬性,沒得選擇啊!

這跟現在人故意漫不經心的說一句:“我爸爸最近在歐洲收購了一家公司”、“我爺爺是副部級幹部”、“我太爺爺成份不好,是大地主”大概是一樣的效果。

李白自稱出身於隴西李氏,是漢將軍李廣的後裔。好巧不巧,李唐皇室也說自己是李廣的後裔。所以李白的潛臺詞簡直呼之欲出:老子跟玄宗皇帝是親戚哦!

實際上,他也確實不客氣,跟皇室宗親交往時各種稱兄道弟,論資排輩,完全不把自己當外人。仗著跟皇帝同姓,人家借小弟杜甫的詩吹牛說: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那個唐玄宗啦,非得叫哥上船為他寫詩作序,哥是這麼俗套的人嗎,當然不是,於是哥拍拍屁股,喝酒去了。

標榜自己出身隴西李氏的,還有中唐的李賀、晚唐的李商隱,都是牛逼哄哄的皇室血脈啊!

杜甫最喜歡炫耀他的祖先。他的祖先確實很牛逼,京兆杜氏這個家族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時期出身豪族的御史大夫杜周,歷朝歷代牛人輩出,如東漢著名學者杜篤、西晉大將軍杜預。杜預這個人很牛,不但功勳蓋世,而且學富五車。

當然,杜甫時刻不忘炫耀自己的爺爺杜審言,說:“吾祖詩冠古”。

不過,杜甫的豪華出身並沒有給他帶來什麼庇廕,他的一切輝煌璀璨都是死後的事情,千秋萬歲名畢竟只是寂寞身後事,生前大半輩子過得顛沛流離,鶉居鷇食,小兒子都餓死了。

杜牧也出自京兆杜氏,他跟杜甫有個共同的祖先,就是西晉那個文武全才的杜預,杜甫出自杜預次子杜耽,而杜牧則出自杜預少子杜尹。幾百年前,大杜小杜是一家!

杜牧的爺爺比杜甫的爺爺牛多了,就是史籍《通典》作者、三朝宰相、太保致仕、歧國公杜佑。杜牧出生時,爺爺還高居宰相,所以小杜是名符其實的高幹子弟,從小就住在長安城中心黃金地段——朱雀大街安仁坊。而且還在長安城南5A級景區終南山下擁有豪華別墅。對自己逆天的門第家世,杜牧當然牛逼哄哄:

我家公相家,劍佩嘗丁當。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

劉禹錫稱自己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

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沒錯,跟三國那位“劉皇叔”經常碎碎唸的一樣,同是漢朝皇室血脈。

白居易則認秦國大將軍白起為祖宗。

韓愈說自己出身昌黎韓氏,所以人稱韓昌黎。

你看,這些名垂青史的大V們,個個都不能免俗,紛紛往自己臉上貼金。

唐朝詩人吹牛逼的獨孤九式

第三招:誇才華。

基本邏輯:老子天下第一,你們要服!

這方面,李白最拿手,他生下為就是為了吹牛逼的:

君看我才能,何似魯仲尼?

老子的才華都趕上孔子了吧?你服不服?

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海。

這是嫌杜甫誇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還不夠,自己再來一個升級版。

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

我有多厲害呢,十五歲愛好劍術,拜訪了許多地方長官;三十歲寫文章就有了很高成就,屢次拜謁朝廷高官。他們都認為我很有才。

詩仙就是詩仙,吹起牛來也是不同凡響。

詩仙敢吹,詩聖吹牛也不遜色。

千萬不要以為杜甫很低調,人家那也是該吹牛時就吹牛,風風火火闖九洲的。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

杜甫說自己少年時候就見過大世面,被邀請參加過國家大典,熟讀萬卷書籍,寫起文章如有神助。然後就更厲害了,說自己寫的賦也就楊雄能夠匹敵,寫的詩也就曹子建可以相近,楊雄是漢朝最大的賦家,曹子建就是被謝靈運稱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那位。接著又說,大文豪兼大書法家李邕尋求機會要和我見面,著名詩人王翰願意與我結為近鄰,我以為我特別地傑出,一定會很快地身居要津。看到沒,杜大叔外表一直很低調,內心一直在裝逼。

其實看看人家爺爺杜審言,就知道杜甫骨子裡的裝逼是有遺傳的。

在一次人事招錄工作結束後,杜審言出來就對人說:“蘇味道必死!”聽者大為震驚,忙問緣故,杜審言說,“待他讀到我的判詞,定會羞愧而死!”蘇味道與杜審言、李嶠、崔融齊名,並稱為“文章四友”,時任天官侍郎,主管官員任免。杜審言自以為文章絕代,連上級長官都不放在眼裡。

杜審言從來大話連篇,以無比真誠的態度對自己的才華大吹牛皮,還說“我的文章可以使屈原、宋玉當手下,我的書法可以使王羲之當學生”。這份狂妄當真是他孫子說的“語不驚人死不休”。

都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杜審言臨終時,宋之問、武平一來病榻探望,杜審言對二人說:“我受盡造化小兒的折磨,也沒什麼好說的。只是在我活著的時候,你們永遠也出不了頭,現在我快要死了,最遺憾的就是找不到能夠接替我的人哪。”宋武二人聽了這席話,是不是想他快點死,不死都想掐死他。

白居易曾經跟自己的好基友說過自己為啥要寫詩:

“唐興二百年,其間詩人不可勝數,詩之豪者,世稱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迨矣;索其風雅比興,十無一焉。杜詩最多,可傳者千餘首,至於貫穿古今,覼縷格律,盡工盡善,又過於李焉。然撮其佳章,亦不過十三四。杜尚如此,況不迨杜者乎?僕常痛詩道崩壞,忽忽憤發,或廢食輟寢,不量才力,欲扶起之。”

翻譯一下,意思就是說大唐兩百多年來只有兩個人詩寫得好,也就是李白杜甫,但是李白這個人寫詩沒有章法,他的人配不上他的才華;杜甫的詩寫得很多,格式上比李白要好些,但寫得太死板了沒意思。這倆人都不行,這個世道詩道崩壞,是時候出來個人拯救了,當然,這個人除了我也沒誰了。

看看,這牛吹得,除了白居易也沒誰了!

唐朝詩人吹牛逼的獨孤九式

第四招:武俠模仿秀

基本邏輯:哥很帥,不要迷戀哥!

假如金庸寫李白,那武功應該有黃藥師的水平。

人家李白自帶“一劍飄飄、一生笑傲”的人設,一生劍不離身。

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里。——《贈張相鎬》其二。長劍一杯酒,男兒方寸心。——《贈崔侍御》)。

堪稱是“文武不殊途”,兼備於一身了。

因為從小習過劍術,李白吹牛經常以遊俠自居,大嘴一張就來: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夠豪縱、夠快意吧,反正吹牛不用坐牢。

王維二十歲中了狀元,年少得志,風光程度可想而知。你看他如何耍帥:

《少年行》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

意思就是說:兄弟我剛剛買了十千錢一斗的新豐名酒,剛好碰到你來啦,大家都是任俠仗義的少年,讓我們把馬拴在高高酒樓邊的柳樹下,今天來個不醉不歸!

還有那個曾為“推”還是“敲”衝撞韓愈的書呆子,寫詩“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賈島,手無縛雞之力,自保還難說,遑論除暴安良。但人家也要做做姿態,博取一下任俠的美名: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你看,詩一寫完,賈島從一介書生秒變武林高手啊!

就連天生多病,弱不禁風的李賀也敢寫: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唐朝詩人在詩裡仗劍行千里,以武功封侯。

現實中,他們可能連地痞流氓都打不過。

但是我們還是願意讀這些豪情天縱的詩,聽他們真誠地吹牛逼。

唐朝詩人吹牛逼的獨孤九式

第五招:旅遊打卡

基本邏輯:這個地方我來過了,由我代言!

唐朝以詩取士,好詩是不能閉門造車的,為了獲得寫詩的靈感和素材,詩人們一言不合就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當然,也有借考試、調任、求職的機會旅遊的。在那個交通基本靠走的時代,他們打卡的地點之多,讓我們現代人都要自愧不如。

唐朝大量的旅遊詩歌,為今天的許多旅遊景點留下了形象代言詩。例如王維之於終南山,王勃之於滕王閣,王之渙之於鸛雀樓,崔顥之於黃鶴樓,杜甫之於泰山,李白之於廬山,張繼之於寒山寺,劉禹錫之於烏衣巷,杜牧之於杏花村等。

詩人的一首詩,讓一個地方風流了上千年,這種形象代言人確實很划算。假如他們要乘坐時間快船,順流而下來到今天,很多景區是應該付代言費的。但是問題來了,那些代言詩裡面夾雜了不少虛假吹牛逼的描述,明顯不符合現在的廣告法,這鍋該誰來背?

李白寫岳陽樓: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岳陽樓才三層樓,有那麼高嗎,嚇死寶寶了!

李白寫廬山瀑布: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明顯造假啊,現代測量一下也就150米,按唐朝的尺寸,不到500尺。(唐代一尺合今30.7cm)。

他還說天姥山比五嶽還挺拔: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接著還說: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意思說對面的天台山傾斜著像要拜倒在天姥山的腳下,這也太抬舉天姥山了吧。其實,天姥山遠不如天台山高大險峻,遑論五嶽。這明顯欺負那些沒去過天姥山的老百姓啊。

還有,天台山四萬八千丈,這是赤裸裸的造謠啊,這數學一定是體育老師教的。

王維寫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讀起來還以為終南山靠海呢,這不誤導遊客嗎?好在我是讀過地理書的人,不然真被他忽悠了。

徐凝寫揚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合計天下明月的光華,三分之二給了揚州。

——揚州人民晚上都不用點燈了。

唐朝詩人吹牛逼的獨孤九式

第六招:打嘴炮。

基本邏輯:你們算老幾,勞資藐視你們!

公元815年,唐憲宗想劉禹錫被貶的時間也夠長了,有才之人還是要用的,於是就召劉禹錫回長安。回到長安後,劉禹錫閒來無事去京郊玄都觀賞桃花,出口就來了一首《玄都觀桃花》。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字面上的意思,那些桃樹啊,都是我走後栽下的。實際上他是在諷刺那些依靠阿諛奉承起家的新權貴們,說你們這些人,都是我走後才爬上去的。就因為這首詩,劉禹錫以“語涉譏刺”的罪名再度遭貶外放,而且一去就是十二年。

828年,劉禹錫再次回到長安。這年三月,他又重遊那個具有重大紀念意義的地方,城南玄都觀。時過境遷,情景和當年已經截然不同。劉禹錫沒有“欲語淚先流”,也沒有感慨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而是寫了一首赤裸裸、賤兮兮的詩,叫做《再遊玄都觀》,全詩如下: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意思很明顯,就是說,百畝庭中,一半都是青苔,桃花一株也沒有了,只有那野菜花兒開。當時種桃花的道士哪裡去了呢?我劉郎如今又回來了,哈哈哈!

吹牛不怕得罪人,滿屏都是譏諷意。上次就在桃花詩上栽了跟頭,今天回來還要寫續集,一句話:你愛咋咋地,爺不怕!

公元838年,26歲的李商隱寫了這首《安定城樓》: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賈生年少虛垂淚,王粲春來更遠遊。永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

李商隱把自己比作賈生、王粲,這兩個人都是歷史上的天才少年,作文大賽得第一,選秀必定拿冠軍的。還說自己早有歸隱江湖之志,但要等迴天撼地之日,旋乾轉坤之時,跟范蠡一樣,頭飄白髮,身入扁舟。最後說那些汲汲於官位利祿的讒佞之徒,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對鵷雛的愛好也猜忌不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牛也吹了,人也罵了,這酸爽,回味無窮!

那個曾經拿白居易名字取笑說“長安物價貴,居住可不易”的顧況,寫詩也是專門為了得罪人的。你看他的《海鷗詠》:

萬里飛來為客鳥,曾蒙丹風借枝柯。一朝鳳去梧桐死,滿目鴟鳶奈爾何。

我本是一隻海鷗,從萬里之外飛來,在鳳凰(指的是名臣李泌)的幫助下找到一處棲身之地,無奈鳳凰離去了,梧桐樹也枯萎了,滿眼看到的只是貓頭鷹一樣的惡鳥,這樣的日子怎麼過啊。以滿目鴟鳶譏刺滿朝文武: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人渣!

這還是文明的了。當時朝廷以北方人為主,常常拿南方人的小語種打趣。南方人不免覺得自尊受傷。於是南方官員以詩歌為武器,打響一場捍衛家鄉榮譽的地域反擊戰。其中顧況就有一句:

漢兒女嫁吳兒婦,吳兒盡是漢兒爺。

這那是吹牛逼,這簡直形同罵娘:我們這些南方漢子來到北方,娶的老婆是北方人,生的兒子算北方人,我們南方人算來是北方人的爹啊!

唐朝詩人吹牛逼的獨孤九式

第七招:老來狂。

基本邏輯:活久見,不解釋!

賀知章晚年自號“四明狂客”,八十多歲還拉著三十多歲的李白去館子喝酒,兩人一陣痛飲,結賬時發現沒帶錢,賀知章當即解下所佩戴的金龜來付賬。這個金龜是朝廷賜給三品以上大員的榮譽象徵,非常珍貴。老頭子一點也不在乎,用來換酒喝。這豪氣,瞬間把小李甩了一條街。

老頭子越老越愛酒,有時候還跑到野外喝酒:

泉疑橫琴膝,花黏漉酒巾。杯中不覺老,林下更逢春。

85歲那年,老頭向皇帝打辭職報告,千里顛簸從長安回浙江,臨行時唐玄宗拉著他的手依依不捨,並題詩相贈,太子以下百官餞行送別,可謂風光至極。回到家鄉,老頭寫下了著名的《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看似偶書,平易近人,卻也在告訴大家:八十多歲榮歸故里,葉落歸根,放眼天下,除了我賀知章還有誰?

白居易70多歲的時候,在家裡跟朋友說:“我家裡養的家妓,每過三年多,我就嫌棄她們老了醜了,把她們趕出去,再換一批鮮嫩年輕的來,這十年裡,我已換了三次了。”

十聽春啼變鶯舌,三嫌老醜換蛾眉。

誰說年過70歲就老了,你看,我照樣夜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白居易還真不服老,他不知從哪裡想方設法搞來了一種叫“鍾乳”的玩意兒,吃了以後立刻見效,當即夜御數女,事後白老還不忘分享,立刻寫了一首詩給他的朋友:

鍾乳三千兩,金釵十二行。妒他心似火,欺我鬢如霜。慰老資歌笑,銷愁仰酒漿。眼看狂不得,狂得且須狂。

白居易這首詩叫《酬思黯戲贈》,“思黯”正是當朝宰相牛僧孺的字。牛僧孺表示羨慕嫉妒恨,也去搞了一大堆鍾乳來吃,結果夜御金釵十二,簡直比嫪毐、侯景這些人還厲害。

與白居易同歲的劉禹錫,跟白居易一唱一和:

《杏園花下酬樂天見贈》二十餘年作逐臣,歸來還見曲江春。遊人莫笑白頭醉,老醉花間有幾人。

劉禹錫被放逐了許多年,當他終於回到長安時,見到長安的春天,依然那麼美麗。他高興的喝起了酒,醉倒在花叢中。關鍵是最後一句,象我這樣一把年紀還能醉臥花叢的,能有幾個啊?

《酬樂天詠老見示》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前面幾句還說唉呀我老了,身體瘦了,衣帶變短了,頭髮稀少,帽子歪到一邊了。眼睛不好不能常看書了,還要經常用艾灸來做中醫保健。接著又說我們這把年紀的人,見多識廣,閱人無數,看人一目瞭然。老有什麼不好的,想到這裡就心情暢快,不要說什麼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只知道最美不過夕陽紅!

劉禹錫、白居易都活到了七十多歲,在唐朝人中,算是長壽的。

賀知章更活到了八十六歲。

他們用生命告訴世人,最牛逼的吹牛就是:

活久見!

唐朝詩人吹牛逼的獨孤九式

第八招:意淫。

基本邏輯:信則有,不信則無!

唐詩中有兩種題材的詩,一是邊塞詩,二是宮怨詩,經常被用來意淫吹牛逼的。

先說邊塞詩,如果說高適、岑參、王昌齡等人都曾經親歷軍旅生活,熟悉邊塞,常在鞍馬之間撰寫文書,橫槊賦詩,慷慨激昂,吹吹牛逼情有可原。而另有一群詩人,如楊炯、李白、杜甫、孟浩然、李賀等,一輩子沒上過戰場,寫起邊塞詩來也是入戲很深。隨便挑幾首來讀讀——

楊炯的成名詩《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李白的《從軍行·其二》: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杜甫的《前出塞》: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孟浩然的《涼州詞》

渾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聲入雲。胡地迢迢三萬裡,那堪馬上送明君。異方之樂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坐看今夜關山月,思殺邊城遊俠兒。

李賀的《塞下曲》有點長,就不贅述了。

正如今天軍事論壇的鍵盤俠們,對各種戰爭機器的型號、配置和參數如數家珍一樣,唐朝很多詩人一輩子沒上過戰場,也總是喜歡在詩歌中津津樂道於戰爭的浪漫,假裝身臨其境。

真正過慣了軍旅生活的詩人,不會這麼寫。請看李益的一句:

幾處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劍白雲天。

這樣的句子是偽軍迷們寫不出來的,就是高適、岑參恐怕也寫不出來。這才是真正的邊塞詩高手。牛逼的是,今天武俠文學的所有調性要素幾乎全部濃縮在這兩句詩中,這大概是李益當初沒想到的。

另外,很多邊塞詩中一再地提起樓蘭,王昌齡說“不破樓蘭終不還”,岑參說“愁殺樓蘭征戍兒”,李白“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事實上,在唐王朝誕生的兩百多年前,樓蘭古國已經神秘地沙漠深處消失了。這牛吹得,太假了!

唐朝的詩人,對宮怨的主題也很著迷。

李白、王昌齡、顧況、白居易、劉方平、薛逢、杜牧、朱慶餘、杜荀鶴等人筆下的宮女之怨,都描述得婉曲感人。詩人們從視覺、聽覺、幻覺、觸覺,或種種感覺交融在一起,將怨氣、怨情或怨言委婉地表述出來,使詩歌達到另一種新的吹牛境界。其中,最有名的是元稹的《行宮》:

廖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描寫的跟真的一樣。唐玄宗要是泉下有知,一定怒頂棺材板:元稹你扯什麼犢子,你敢確定,那些宮女是真的在議論我嗎?

試想皇宮裡無數佳麗侍侯一個男人,多少人一輩子都沾不到半點雨露恩澤,該有多深的幽怨啊!盡情想象宮禁深處最隱秘的生活,想象最隱秘的生活下潛伏暗湧著的最隱秘的心理,這也算是詩人們的八卦趣味吧。

還有一個牛人王建,他的筆下居然寫出了各種各樣極盡逼真的宮廷生活細節,他寫的宮詞一百首,簡直就是描繪唐代宮廷生活的《清明上河圖》,今天看《甄嬛傳》看多了的人們,真的為王建捏一把汗,他是不是知道得太多了?!

而且,人家真的沒當過太監!


唐朝詩人吹牛逼的獨孤九式

第九招:歸隱

基本邏輯:清新脫俗,佛系吹牛逼!

在唐朝,隱居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高級裝逼。

在今天看來。隱居意味著窮。

但對古代的知識分子來說,窮有什麼可鄙的?

原憲、顏淵這等聖人的門徒不都是食不果腹的窮鬼嗎?

面子才是最重要的,哪怕衣不蔽體,我照樣吹牛逼!

最沒節操的就是那個盧藏用,考上進士後沒有被安排官職,於是他便動起了歪腦筋,用隱居來吸引皇帝的注意。皇帝在長安,他就隱居在附近的終南山;皇帝移駕洛陽,他就跟著跑到嵩山隱居。

這一招果然很靈,武則天聽說本朝居然有個進士在隱居,趕緊命人去請他出山,給他封了個左拾遺的職務。左拾遺雖然是區區八品,但卻是引人眼熱的清望之官,因為是在天子身邊工作,容易升官。果然,不出幾年盧藏用就做到了吏部侍郎。這就是成語“終南捷徑”的來歷。

比起盧藏用的另類名滿朝野,張志和的隱居同樣引人矚目。

張志和號稱煙波釣徒,喜歡釣魚,卻常常不放魚餌。

這一招本來是姜太公首創的,意不在魚,而在賢明的君主。

你以為張志和意不在魚,而在山水之間?

結果,張志和釣來了無數粉絲。

浙東觀察史陳少遊常常來拜訪他,就連皇帝還賞給他一名家奴和一名侍女。張志和將家奴和侍女配成夫婦,取名叫漁童、樵青。這要是被真正的漁夫和樵夫知道的話,一定會氣得半死,大罵張志和站著嘚瑟不腰疼。張志和寫的《漁歌子》編進了今天的小學語文教科書。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這首詩沒毛病吧,一點沒有吹牛的語氣吧!

但是,假如你生活在唐朝,要麼生活在社會底層,經常為政府服役,修浚水渠,吭哧吭哧地拿著鋤頭挖土;要麼混個一官半職,成天在官場迎來送往,如履薄冰,不知道哪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你讀人家張志和的詩,是不是覺得他在清新脫俗地、360度無死角地裝逼?

如果當時有個“十大你最想砍死的詩人”排行榜,你一定會投張志和一票。

這簡直就是赤裸裸地拉仇恨!

相比張志和,陸羽的歸隱更小資,堪稱“小資始祖”,在隱居的生活中培養出了使他名垂萬世的獨特愛好:喝茶。

雖然口吃,人長得又醜。但陸羽有行為藝術家的表演風範。他把煮茶到飲茶的一整套過程弄成了一場娛人娛己的行為藝術,還寫成《茶經》三卷。因為這本理論著作,被後世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

他寫的詩不多,有一首《六羨歌》:

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我什麼都不羨慕,我羨慕的只有水,我的生命之中只有茶!

要細細腦補,才能明白其中的裝逼滋味。

更多文章,關注公眾號:匪常有趣 fcyq66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