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孩子,為了學業在縣城上學,母親全程陪讀,如何看待母親為孩子的這種犧牲奉獻?

科學種菜


母親全程陪讀,如何看待這種母親的奉獻精神?

我覺得這種做法是有問題的。而且,現在也確實存在不少,這種母親失去自我生活全程陪讀的現象!下面,我分析一下,為啥說陪讀的做法有問題!

一個人從小到大到上學畢業,基本就十幾接近二十歲左右了,上到大學的到二十多歲的不在少數。基本就面臨了,要結婚的年齡。如果說,一個人剛畢業就結婚,或者剛工作兩年就結婚,然後,全程投入生育,養孩子,然後,全程陪讀的話,等孩子長大了,等於這個媽媽上學畢業,沒有一點社會經驗,甚至,已經被社會淘汰。

試想,如果,你全程陪讀的這個孩子,還是畢業二十來歲結婚,然後,還是婚後全程陪讀,沒有生活和社會經驗,或者說,完全沒有和社會接觸過,那你辛辛苦苦培養的這個孩子,只是為了,給下一代孩子陪讀嗎?那她的下一代還是如此,對社會和自己的最大價值是什麼呢?就相當於,每一代都是在二十多歲終結了自己的生活。對社會沒有創造任何價值!

我個人認為,孩子上學是非常重要的,不會不重視,但也不會重視到完全陪讀,自己也要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工作,把家庭生活,和社會價值發揮到最大。沒必要因為重視這個,失去那個,重視也不代表就一定要失去另一個!

成績不代表一切,給與孩子培養更多的,社會生存能力很重要,擁有獨立自主的生活,應對意識和能力,這是從小就應該培養的!

俗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你的努力培養,也不見得就一定和你的理想掛鉤。那些,擁有自己工作生活,的人家孩子,也不見得就比你差,同樣的放在社會上生活,要比你家孩子生存的能力更好。

父母不可能永遠陪著,從小就培養她,社會生活生存的能力,包括說話,等等各方面的應對,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在裡面。父母參與過多,讓孩子失去自我,也未必是好事,可能更是與你的心願事與願違!


分享到:


相關文章: